陸衛琴
美術是小學傳統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美術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小學美術教師應當按照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理論指導,加強在兒童美術技法教學方面的研究,以完成教學大綱中的相關要求。
所謂“兒童美術技法”,是指針對兒童的美術教學內容,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使兒童掌握美術創作相關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具備基礎創作能力。[1]
相比較專業美術技法來說,“兒童美術技法”則是停留在基礎階段的一種能力培養,這與兒童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相適應,避免專業知識學習難度較大帶來的負面作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美術技法也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如此一來,“兒童美術技法”的內容也出現了些許變化。然而,作為專業美術技法的簡化版,“兒童美術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傳統美術技法的傳承,其穩定性相對較高。
目前,我國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實施主要以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實施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依據,結合九年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的各項要求,完成了小學美術教師傳統教學思想的轉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美術教育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在對當前小學美術教師的情況進行研究后發現,大多數小學美術教師所接受的專業教育依然是傳統體制下的美術教育,受長期的思維定式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需要更長的時間接受新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兒童美術技法”教育理念。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存在不同的目的性?;趥鹘y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對小學生專業特長等方面的要求,一些速成美術輔導班在社會上大量出現,小學生家長將孩子委托于輔導班之后,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明顯效果,以至于補習班教師采取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方法,卻忽視了學生美術基礎知識與能力的教育。
在我國,教育資源整體水平呈現出上升趨勢。然而,在地區教育資源分配方面卻存在嚴重的傾斜,尤其是對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教育資源體系缺失,尤以師資力量不足最為明顯,普遍存在非專業教師授課的情況。而在教學水平方面,由于缺少參加各種交流、學習的機會,也就無法開展教學方面的創新,只能沿用傳統教學方法。
例如,在西部地區的某些小學,美術教育僅僅是在黑板上用粉筆進行簡單的幾何圖形繪畫,缺少對美術技法的學習,更不用說涉及到更深層次的光影、色彩等元素的結合。
由此可以看出,新課程教學改革雖然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一定的推廣,促進了傳統小學美術教育模式的轉變,為小學生美術素養的全面提升創造了條件。然而,基于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問題并不僅局限于小學美術教師對現代教育理念的認識,而是受多元化因素的影響,這也是“兒童美術技法”應用價值研究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美術教育是小學生美術素養形成的主要途徑之一。為促進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在加強學生傳統美術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還需要深入研究“兒童美術技法”創新的問題,將民間傳統美術與現代藝術融入小學美術教育之中,通過科學的轉化與遷移,實現小學美術教育創新,使小學生掌握多種美術技法,并能夠在生活與學習實踐中加以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美術感知能力、學習興趣、創造精神、勞動精神與審美情感。
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小學美術教育傾向于對基礎繪畫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學生在繪畫能力方面雖有所提升,但應用能力依然偏低。在此情況下,開展“兒童美術技法”的學習,不僅能加強學生美術素養的形成,更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美術技法應用能力的形成。例如,在色彩搭配方面,學生習慣性地根據以往學到的美術知識和看到的圖片進行模仿,然而通過“兒童美術技法”教育,學生則能夠將生活實踐與美術創作相關聯,并對美術作品中的顏色把握也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這就實現了自身美術技能的延展。
受傳統美術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美術教師在美術教育中過于重視基本技法的研究,而忽視了對傳統美術技法的創新[2],如此一來,小學生在美術創作過程中的技能使用也就缺乏個人特征,直接影響了學生在美術技能方面的個性化發展。加強“兒童美術技法”的應用研究,能夠促進小學美術教育內容與模式的創新,同時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全面形成。
以小學美術教育中光影部分的學習為例,由于光影的概念較為抽象,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通過理論描述的方法使學生對這一內容形成較為客觀的理解,這就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實踐經驗加以闡述。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太陽下人的影子、不同時刻下國旗旗桿影子長度的變化等,使學生對光影形成初步的理解。
正是基于對小學美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我國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對小學美術傳統教育理念進行了完善,憑借對小學美術教學方法的創新,完成以“兒童美術技法”應用價值為核心的研究,使之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高度的好奇心,然而,當缺乏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時,學生的好奇心將逐步降低。學傳統美術教育是成熟理念的延續,具有固定的教學套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這種傳統教學內容與方式并不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如此一來,為提升“兒童美術技法”的應用效果,需要在創新美術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利用實踐教學模式,使廣大小學生參與到美術教育中來,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并根據個人理解進行美術創作。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加強,美術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鞏固,美術技法的應用也將更加熟練。
新課程教學改革旨在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小學美術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實生活有著直接的關系。為提高小學美術教育的有效性,則應當對傳統美術教育中的理論性內容進行調整,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體驗到美的存在,并逐漸掌握美術技法的應用,形成探究性的學習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避免理解難度較大導致其自信心受到影響。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可以由學生自主準備學習素材,并獨立完成美術技能的學習與應用。
例如,小學美術教育中對某一特定對象的繪畫,受觀察角度與繪畫能力的影響,小學生創作的作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對于這一現象,可以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加以了解,從而意識到觀察角度也是美術技法的重要內容之一,進而鍛煉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小學美術教育中的美術技法不僅僅是理論學習,更重要的是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以實踐檢驗,由學生完成整個研究性的學習過程,這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學大綱的設計具有普遍性,然而小學美術教育工作的實際開展并不能完全按照大綱實施,對于部分小學生來說,個人能力差異的存在,以至于無法適應這種具有普遍性的教學方式。[3]基于這一情況,在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兒童美術技法”的個體適應性優勢,由小學生自主選擇與其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學習內容與方式,從而避免了傳統美術教育對個體差異的忽視。
例如,對于某些色弱和色盲的學生,因為對色彩的變化并不敏感,其在傳統美術教育中關于顏色的應用能力也較差。為提高這部分學生的美術素養,教師可以利用“兒童美術技法”挖掘其對于形狀、大小等美術元素的認識,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美術學習內容,使美術教育能夠做到因人而異。
“兒童美術技法”是以學生為單位的主觀意識的體現,通過長期的理論學習,形成較為獨立的認識,并能夠通過對自身優勢的挖掘,掌握學習美術技法的最佳方法,進而實現個人美術素養的全面發展。
年齡的增長與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使小學生的主體意識有所加強,體現在美術教育方面,就是學生自我藝術構想的實踐過程。在學習了大量的美術基礎理論知識后,學生需要對其進行理解和吸收,并在實踐中對其加以檢驗,以確認自身理解是否存在偏差。借助“兒童美術技法”的應用,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得到了加強,并在實踐過程中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然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在學習方面普遍缺少主觀能動性,美術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引導,使其能夠在相對凌亂的美術知識體系中發現內在規律,并選擇恰當的“兒童美術技法”培養方式,使其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否則,僅依靠學生并不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相反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影響到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美術課程標準》之中有將原來的“美術學科既有人文性又有工具性”改成了“美術學科是人文學科”。從這一點即可發現,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活動實施的目的并不為了培養美術專業人才,而是為了強化對小學生創造性、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不能只是為學生傳授“技法”,這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而“兒童美術技法”的應用能夠改變傳統技法的枯燥、無趣之感,將其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課堂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有序進行,同時也能更好地契合新課改教育新要求。在應用“兒童美術技法”開展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課題進行討論,借由這一方式來讓學生自己確定主題、合理挑選材料來展開創作。其次,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同進入到藝術領域之中,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大量的圖片,組織學生一同進行美術欣賞。再次,教師還可以在兒童美術技法應用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各式各樣的美術材料,如美術室、畫板、軟陶泥、雕塑材料、紙張、花架等等,借由此來鼓勵學生自主創作。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并且不進行定性評價,以檔案袋等形式來分析學生美術學習及成長過程,這樣整個美術教學效果自然能夠有效提升,進而最大程度提升“兒童美術技法”應用效果。
小學美術新課改中“兒童美術技法”的應用價值,還體現在其能夠促進學生自由繪畫、釋放學生思想這一點上。在“兒童美術技法”應用過程中,教師會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學生整個思維創造力不受任何束縛,可以直接憑借著自己的興趣、感知來作畫。這樣就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繪畫及創造,而教師只需要為學生講述一些基礎的繪畫技巧及方法即可。這能為學生釋放思想、自由創作提供良好的平臺,而且還能為學生思想、創造力、想象力碰撞及交流提供良好的渠道,同時不僅能夠有效優化教學,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發展及進步,從而真正優化小學美術教學,最大程度發揮出“兒童美術技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新課程教學改革為小學美術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兒童美術技法”作為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小學生美術素養全面培養的必然要求,對小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努力轉變傳統美術教育理念,深入學習“兒童美術技法”并將其融入美術教育之中,提升小學美術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