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吾山,艾比拜木·哈帕爾
(1.伊寧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動物疾病控制與診斷中心),新疆 伊寧 835000; 2.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畜牧總站,新疆 伊犁 835000)
根據相關研究:目前在畜牧養殖業中形成的改良牛品種主要包括短角牛、利木贊牛、西門塔爾牛等多品種肉牛,其肥育牛屠宰率均在55%以上,不但具有發育快、凈肉率高等特點,而且繁殖力較強且生命力頑強。為了促進我國畜牧養殖產業的良性發展,應當充分結合技術應用特征,制定科學的技術方案,在保障養殖質量的前提下,形成標準化牛群養殖體系,以期我國養牛產業經濟持穩提升。
在畜牧養殖階段,若充分運用牛品種改良與人工授精技術,能夠切實提升牛群繁殖質量。尤其對于自然受精率較低的牛群,或者品種不好牛群的繁殖,此項技術能夠為其提供可靠保障,在較短的時間里擴大牛群繁殖規模。而且整體上牛群品質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比如改良肉牛海福特牛,它是運用魯西黃牛進行改良的品種,改良后的牛群,僅在400d就能增重至400kg,且牛屠宰率高達65%,有55%左右的凈肉率,此類牛群生長期間,能夠呈現早熟與快速增重趨勢,可借此為養牛戶帶來高收益。所以,此項技術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在技術應用中,可以為畜牧養殖業未來發展謀求生機,并且在人工授精的改良牛繁殖生長中,增強畜牧養殖生產力,促使整個行業擁有較高的發展水平。牛肉制品本身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成分,且具有低脂健康的特征,是現代人餐桌上的重要菜肴。而按照常規技術手段,顯然存在周期長情況,造成養殖戶消耗的時間成本較大。而經過牛品種改良與人工授精技術的高效應用,有效縮短了牛群繁殖周期,進而促使畜牧養殖業在新時代背景下逐步呈現可持續發展趨勢。據此,以技術方法干預牛群繁殖與產業發展水平是踐行創新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理應加大技術研究力度,以標準化技術應用步驟,保障產業發展質量。
2.1.1 優選種牛
牛品種改良主要是通過種牛雜交的方式形成新品種,而改良牛因其能夠實現種公牛與種母牛的雙方生長優勢,故此在畜牧養殖業中養殖戶多傾向于選擇改良牛進行大規模養殖。其中較為關鍵的是需要養殖戶加強對種牛的合理選擇。在種公牛優選中,一方面,需要開展基因調研工作,判斷種公牛體質特征與基因質量。比如可以對種公牛曾經自然繁殖過的犢牛質量進行分析,若未見畸形牛且長勢較好,可以考慮將此類種公牛納入改良牛培育項目中。另一方面,除了分析先期繁育結果外,還要檢查好種公牛的骨骼發育能力與肌肉分布情況,并對其激素水平進行檢查。隨著對種公牛性繁殖能力的有效篩查,即可順利找到適合開展牛品種改良工作的種公牛。此外,在譜系調查之上要求養殖戶注重外貌體型細節篩選。如四肢健壯度、肢體姿勢端正度、睪丸對稱性及其彈性等。這些均可作為種公牛優選佐證。
而種母牛在選擇期間,也要選擇與種公牛身體素質相匹配的牛群,其中要求種母牛具有較強的繁殖力,且乳頭整齊、腰背寬平,而且種母牛的脾氣盡量以溫和的母牛為主,也要對母牛譜系信息進行研究,了解繁殖史中具體的繁殖能力與受胎率。為了促進牛品種改良工作的順利進行。在種母牛優選環節,應當以發情期種母牛為主,由此創造最佳雜交繁殖條件。比如養殖戶可以觀察種母牛外陰處是否分泌黏液或呈現腫脹情況,是否存在嘶吼興奮狀態等。經過對發情種母牛的準確選擇,可以實現改良牛的成功分娩。經過對種牛的優質選取,即可實現改良牛的高效繁殖。
2.1.2 優化配種
優質種母牛、種公牛的配種是改良牛繁殖期間的重要步驟。為了實現牛品種的有效改良,需要確保種牛處于良好的配種狀態。由于在牛品種改良中需要實現人工干預。因此,需要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對母牛食欲進行細致觀察。在成功提取種公牛精液后等待配種時機時,若母牛表現出正常食欲,且外陰出褶皺呈現消退狀態,此時要求養殖戶佩戴好防護設施后,保持手部清潔,并利用五指直入的錐子型手型插入到母牛陰道內,并對其內部實施有效清理,以免因陰道感染等風險事件,影響后期人工授精技術的應用效果。只有養殖戶先期對種母牛的陰道環境進行妥善處理后,才能提高人工授精成功率,并且充分結合準確的記錄信息,為后續人工授精技術的應用提供可靠保障。
2.2.1 合理保存精液
牛品種改良與人工授精技術實際應用環節,在進入人工授精步驟時,需要合理保存種公牛的精液。因精液質量多影響人工授精后種母牛胚胎發育情況。故而要求養殖戶在技術實操中,加強對精液的妥善處理。為了延長精液的保存周期,常采用冷凍法對其進行合理保存。在冷凍時,多采用液氮或者干冰為其打造冷凍環境。比如在干冰冷凍精液中,可以選擇長24cm,寬18cm,高度為10cm的木匣,并在底部放上厚度為4cm的干冰,而后鋪設鋁隔板后繼續平鋪厚度1.5cm的干冰,反復設置多層干冰層后,可以借助滴管,將從種公牛處提取的精液滴到木匣洞孔內,之后使用干冰對孔口進行埋設,直到5min后,可以將已經由液態轉化為固態的精液成功取出,而后將其置入玻璃器皿中,以供后續人工授精活動的順利使用。此時需要檢測好精液活躍度,若<0.3,代表精液已失活,無法達到理想化繁育效果。至于液氮冷凍法,與干冰冷凍步驟存在相似性,其中選用木屑等保溫材料進行冷凍處理,此處不予以贅述。經過對精液的安全存儲,在確定好人工授精時間后,可以將冷凍好的精液去除,置入溫水保持長達60s的搖晃,待其解凍后即可按照標準方法放到種母牛體內。
2.2.2 母牛精準受精
人工授精技術在應用期間,還要保證母牛處于最佳受精狀態。一般要求養殖戶把控好母牛授精時機,母牛往往保持21d發情周期。此時,需在此時間段內提前準備好人工授精所需物資,而后實現精液的精準注入。一般常用物資包括手套、肥皂、注射器、輸精槍、顯微鏡、消毒劑等。而且也要在即將輸精前,對人工授精環境進行檢查,若天氣良好,未見其他干擾因素,即可依照正確的輸精方式完成人工授精任務。養殖戶需要加強對母牛受精率的關注,盡量采用規模化人工授精方式,實現整體受孕率的提高,從而有效擴增改良牛養殖范圍。
2.2.3 規范輸精步驟
人工授精技術可以邀請專業技術人員操作,也可以由養殖戶自行完成,但都應當注重輸精步驟的規范性。
首先,在人工授精技術實際操作中,需要按照上述步驟做好先期檢查事項,而后將輸精槍插入到種母牛陰道前庭裂隙中,呈45°角,向其中插入15cm左右的深度,此時需要觀察插入位置的準確性。在種母牛子宮頸能夠隨著輸精槍的運動而出現變化時,可代表已順利達到指定位置;其次,需要將輸精槍按照遲緩速度繼續插入,并按照下壓方式,為精液的注入提供可靠條件,也能抑制精液外流;最后,需要提高輸精步驟的成功率。其中要求輸精槍精液釋放位置與種母牛的輸卵管至少形成的接觸范圍。待精液釋放完成后,可以慢慢抽離輸精槍,并注重輸精步驟的安全性,做好消毒防護工作。因人工授精技術應用中,會遇到各種疑難問題,造成輸精行為失效。故而要求從事人工授精工作的相關人員,定期參與各項培訓活動,鍛煉自身的應變能力,也能知曉各種突發狀況的解決技巧。比如在輸精過程中很難確定子宮頸位置,可以借助按壓法,區別對待不同種母牛。如育成母牛可以在外陰處周邊尋找。若為老母牛,因子宮頸多呈現下垂狀態,需要擴大尋找范圍。而對于子宮頸緊閉母牛,可在按壓中感知具體位置。在輸精步驟得到規范化操作后,必然將保證改良牛人工授精技術在現代化養殖業中表現出顯著優勢。
牛品種改良與人工授精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要想確保此項技術在優質基因牛群繁殖與高受孕率生產中體現出實踐價值,需要引領養殖戶形成優質繁殖意識。由于部分養殖戶在養殖作業中側重于成本價格,而忽視了牛群質量,造成在擴大養殖規模時,未能加強此項技術的有效應用。因此,需在技術優化過程中,實現優質繁育意識的積極培育。考慮到畜牧養殖場地多集中在農村地區,且農村畜牧養殖業存在高密度分布趨勢,常以村落作為養殖單位。此時,可以采用“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建設方法,引起養殖戶以及周邊鄰縣養殖戶的密切關注,在直觀了解示范基地養殖質量以及效益水平時,養殖戶能夠從中汲取經驗,便于主動購進改良牛,并在牛群繁殖中優選人工授精方式。
如新疆地區設有面積較大的褐牛繁育基地,在其發展畜牧養殖業時,還同當地相關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促使本地牛擁有良好的培育條件,實現改良牛的大量繁殖。作為以畜牧業作為主營產業的地區,新疆人民對改良牛的繁殖過程有著濃厚興趣,進而在調動當地人參與熱情的基礎上,提高當地牛品種改良項目推進力度。因改良牛屬于促成增收、實現牛群良性生長的關鍵性方法。故此,若養牛戶能逐漸形成良好的優質繁育意識,適當擴大此項技術應用規模,即可實現本地牛品種的優良生產。
從相關研究中發現:此項技術無法取得預期成果的原因,多與技術應用條件不完善有關。因此,在其打造良好的技術實操環境時,需要保證各區域具備堅實的技術應用基礎。
要想進一步推進當地畜牧業發展水平,還需要提高人工授精技術使用率。一方面,應當以提升當地肉牛品質為基礎,為人工授精技術積累豐富的實操經驗。比如可以建設一個專屬牛品種改良示范基地,持久供應冷凍精液,購進專用液氮罐,儲存輸精槍等基礎設施。另一方面,需要配備技術人才,為養牛戶提供人工授精技術指導,并為其傳遞各種設施應用技巧,最終促使牛品種改良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務必保證配置的輸精槍、恒溫鍋等相關設施數量充足。更重要的是,需要充分汲取其他地區實踐經驗,依據本地畜牧養殖產業發展情況,重新梳理人工授精技術應用思路。
在畜牧養殖業發展中,關于牛品種改良與人工授精技術的應用,還要切實做好技術宣傳工作。之所以部分養殖戶未對此項技術產生較高的重視度,是因為養殖戶未對技術優勢、技術步驟未產生深刻認知,導致在牛群受精繁殖期間,無法充分展現技術價值。如若加強技術宣傳效果,能為未來畜牧養殖業大范圍推廣此項技術產生積極影響。從政府視角分析,可以定期組織基層干部,前往畜牧養殖場所,為養殖戶普及相關技術知識,而且為其解決現實問題,如缺少技術設施、缺乏技術指導等。只有養殖戶的知識儲備量得以增加,才能有能力完成人工授精任務,使其意識到此項技術在養殖效益與繁殖力上的現實作用。從公共環境視角探究,可以充分借助新媒體平臺,擴大此項技術的社會影響力,并為養殖戶提供直觀易懂的操作技巧演示視頻。也可以直接參加“人工授精技術特訓營”,在實訓中培養養殖戶等相關人員的實操能力,最終深化該技術在良種繁殖過程中的影響力。
由于牛品種改良與人工授精技術,本身在實際應用中需要使用輸精槍等專業設施。如若技術物資保障力量薄弱,將對技術應用環節造成阻力。對此,應夯實物資保障基礎,保證養殖戶在日常養殖過程,能夠具有流暢的渠道獲取所需物資。如可以在當地建立一體化物資配送平臺,在獲取養殖戶技術申請后,核對好信息,在地方政府管理下,順利地將物資輸送至養殖場地,等待養殖戶按照技術說明針對種母牛進行輸精操作。而且還要保證種公牛精液供應量的充足性。為了提升各區域畜牧業經濟發展穩定性,理應設置專項物資采購基金,專門用于采購技術應用設施,記錄好物資配送方向,對后續物資使用情況進行追蹤記錄,了解養殖戶的技術應用效果,結合針對性指導,改善技術應用現狀。
綜上所述,在牛群養殖過程中,牛品種改良與人工授精技術,是實現畜牧養殖產業優質發展、改善牛群品質、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技術手段。要想充分展現出技術優勢,應從種牛選取、配種行為、精準受精、精液保存、規范輸精等技術要點出發,聯合優質繁殖意識、技術設施、改良宣傳、品改物資保障,確保我國牛群品種得到優良改造,依托技術提高畜牧養殖水平,符合新時代畜牧生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