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萍
(天津藝術職業學院)
鋼琴伴奏屬于聽覺性的藝術,它與舞蹈表演不同。舞蹈表演突出視覺性,強調肢體表情的釋放,通過肢體將美麗的舞姿傳遞給觀眾,觀眾通過欣賞舞者的肢體變化獲得身心愉悅。表情也是舞蹈表演重要的方法,舞蹈表演中舞者通過歡樂、悲傷、痛苦的表情,將觀眾帶入到場域當中,共同感受舞蹈內容的情感。例如,跳歡快的民族舞時,舞者臉上充滿了喜洋洋的表情,觀眾自然也會受到感染,共同沉浸在歡樂的氣氛當中,享受這一快樂時刻;當跳悲傷的舞蹈時,舞者面部表情自然會變得憂郁難過,與氣氛十分融洽,形成一種共鳴,讓觀眾感同身受,體驗到舞蹈的特定情感表達。舞蹈鋼琴伴奏的演奏者應該是一個合格的舞者。因為引導舞蹈,就必須懂舞蹈的音樂節奏、舞動技巧、傳遞的情感,而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必須通過舞蹈鋼琴伴奏者,將自己帶入舞者的身份來進行學習和體會的。舞蹈的表現更加豐富了,也更加擴大了,這對舞蹈來講,是一個大飛躍,舞蹈和音樂的關系存在于對舞蹈音樂的根本態度。自古傳下來的有音樂,就有舞蹈的觀念根本,就沒有改變。舞蹈表演屬于視覺性藝術,只需要通過視覺感官就能進入到舞蹈之中。鋼琴伴奏則不同,鋼琴伴奏是聽覺性藝術,觀眾通過鋼琴音高、節奏、旋律、和聲及踏板等功能,才能體驗到音樂情感,通過耳朵聆聽聲音,沉浸在鋼琴情感當中。
鋼琴伴奏是一種特定的伴奏方式,尤其在舞蹈鋼琴伴奏中,更能夠凸顯自己的特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舞蹈中鋼琴伴奏,不僅僅局限于聽覺性功能,而是將視覺性和聽覺性巧妙地結合起來了,為觀眾呈現更加復雜的視聽效果。舞蹈鋼琴伴奏中,如果脫離了鋼琴伴奏,就會陷入單調的視覺性藝術表達中,讓觀眾感到審美疲憊和乏味,如果增加了鋼琴伴奏,就會豐富感官體驗,增強藝術審美功能的發揮,讓觀眾進入更加豐富多元的藝術體驗當中。舞蹈鋼琴伴奏中沒有主旋律,或者說主旋律就是舞蹈,為了配合好舞蹈這個“主旋律”,通過左右手伴奏織體烘托舞蹈,增添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可見,舞蹈表演鋼琴伴奏是視覺性和聽覺性的結合,是互補的表演形態。
舞蹈在舞臺上表演時屬于二次創作,二次創作中舞蹈演員必須要通過動機發展來推動表演。鋼琴伴奏可以促進舞蹈創作動機的發展,為舞蹈演員提供創作動機的靈感和方向。
舉例來看,民族舞蹈一般帶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朝鮮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等,都具有本民族舞蹈文化特色,舞蹈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向觀眾展現民族舞蹈的文化魅力和藝術風格,為觀眾帶來民族文化的享受。但是,舞蹈演員由于諸多外部因素影響,舞臺創作動機可能會受到干擾,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舞蹈動機,因此,就需要鋼琴伴奏來帶動,刺激演員更好的創作。一般來說,舞蹈創作動機分為主題、節奏、意境等方面,應具體來看。
從主題來看,舞蹈創作在舞臺上屬于二次創作,舞蹈演員在表演時,一方面要結合舞蹈本身的主題內涵,再加上自己的個人理解重新表達出來;另一方面會根據現場情況進行一些調整,以便更好地適應現場環境。舞臺表演屬于現場藝術,必須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加以調整。有些舞蹈演員可以根據現場氛圍即興創作,讓舞蹈表演與觀眾更加具有共鳴。從節奏來看,舞蹈表演中創作是現場性意向活動,舞蹈演員所做的動作具有節拍性特征,與鋼琴伴奏十分接近,鋼琴伴奏可以起到節奏烘托的作用,對舞臺上的演員也有很強的導向性,幫助演員更好地完成動作。如果是演奏歡快的圓舞曲,那么,節奏肯定會呈現活潑跳躍的感覺,舞蹈演員的動作也會跟隨這種律動感,讓表演更加自然流暢;如果是緩慢抒情的敘事曲,那么,節奏肯定會放慢,讓舞蹈演員更多的通過聯想來勾勒舞蹈畫面,肢體動作表情等會顯得更加富有內涵。從意境來看,鋼琴伴奏是為了烘托藝術氛圍,舞蹈演員仿佛置身于氛圍之中,讓作品程序的更加具有人文氣息,舞臺上的舞者仿佛化身于作品中的人物,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是舞蹈作品的思想的具化。鋼琴伴奏作為輔助性器樂,幫助舞者在腦海中構建藝術形象,賦予舞者藝術想象空間,準確的通過肢體力度、節奏變化來勾勒藝術形象。
鋼琴伴奏在舞蹈創作動機中作用十分明顯,伴奏的藝術特點,也具有很強的功能性和觀賞性。從功能性角度看,鋼琴伴奏對舞蹈演員舞臺創作、舞臺表演起到了烘托作用,增強了舞蹈眼員的節奏感,提升了舞蹈演員的藝術風格,對視覺性表演的狹窄空間進行了有效彌補,讓整體創作更加得心應手。
從觀賞性角度看,鋼琴伴奏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鋼琴伴奏者通常有很強的鋼琴音樂修養,鋼琴伴奏者的衣著裝扮、伴奏表演、技巧等都值得欣賞。鋼琴伴奏者優美的肢體動作、醉心的彈奏表演,恰當的夸張表情都是觀眾欣賞的內容,既填補了舞蹈表演的“舞臺空白”,也為舞臺不同角度的觀眾提供了欣賞的視角。有的舞蹈現場表演中,舞蹈演員身著白色衣服,與鋼琴伴奏者黑色燕尾服相得益彰,形成視覺反差,對創作動機的內在矛盾激發,也具有心理層面的作用。總之,鋼琴伴奏舞蹈表演的藝術特點十分明顯,尤其對創作動機的發展值得關注。
雖然鋼琴伴奏很多時候起到輔助性的作用,但是正如前文所述,鋼琴伴奏也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也是觀眾欣賞舞蹈藝術中重要的內容。因此,鋼琴伴奏中也需要重視情緒、重視表演的藝術形象構建,這就需要借助舞蹈的力量來烘托鋼琴伴奏表演。本文認為舞蹈思維對鋼琴伴奏演奏情緒的表達有很強的作用,這也是舞蹈鋼琴伴奏的藝術特點之一。
舞蹈涵蓋許多的藝術表現形式,黑格爾曾經說過,舞蹈是絕對精神的感性表現。作為絕對精神的感性形式,舞蹈是肢體、表情等一系列舞蹈要素的感性化形象,對舞蹈表演這一實體而言十分重要,支撐了舞蹈藝術內涵構建。這種舞蹈表演思維對鋼琴伴奏情緒把控值得重視,事實上,許多鋼琴伴奏者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伴奏過程中,借助舞蹈思維來調整伴奏方式,提高藝術感染力。
舞蹈表演者表達情緒的方式是通過肢體、表情等要素,讓觀眾感受到藝術魅力和作品情感,鋼琴伴奏過程中,可以利用這種肢體變化來強化鋼琴旋律的功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一方面,舞蹈表演者充分利用鋼琴音樂這一介質來提升舞蹈的藝術意境;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和神態進行情感狀態呈現,讓觀眾感受到舞蹈情感的變化。鋼琴旋律進行中,不能局限于烘托氣氛,而是要考慮到舞蹈演員此時此刻的情感表達階段,然后結合舞蹈情感變化來強化鋼琴伴奏的旋律感,辯證的提高兩者的融合性。
這就需要鋼琴伴奏者具有較高的舞蹈思維,對舞蹈表演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伴奏之前做足功課,提高自身的藝術綜合修養,這樣才能更好地伴奏。只有具備了舞蹈思維,才能更好地在舞蹈思維當中進行伴奏,讓伴奏與舞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舞蹈演員和自己的情感產生共鳴。畢竟舞蹈鋼琴伴奏是現場藝術,首先舞臺上的演員要有情緒互動和藝術共鳴,這樣才能讓觀眾有直接的情感體驗。總之,在鋼琴伴奏的時候,演奏者要進行充分準備,對樂曲的風格、段落、表現形式等進行仔細研讀和判斷,這樣才能使鋼琴伴奏者在演奏時做到穩中求勝,胸有成竹。具備舞蹈思維是一名成熟的鋼琴伴奏者的基本能力,也是舞蹈表演的最高要求,優秀的鋼琴伴奏者往往會從舞蹈內涵出發,深刻理解和把握舞蹈的藝術思想,在心理層面做足功課。
綜上所述,伴奏者只有通過舞蹈思維去掌握動作的規律,把握舞蹈情緒,才能更好地將伴奏音樂與舞蹈音樂融為一體,使舞蹈動作更加生動化、規范化、形象化,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效果。
任何一部舞蹈作品都有藝術形象,藝術形象的塑造是舞蹈演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但是,在舞臺表演時鋼琴伴奏的加入,可以進一步加強舞蹈形象塑造的導向性,幫助形象塑造更加飽滿和充實,這是其他器樂伴奏無法比擬的地方。鋼琴伴奏擁有和聲、旋律、節奏等功能,對舞蹈形象塑造十分關鍵。
舞蹈形象塑造,一般分為人物塑造和主題兩種。人物塑造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達人物情感個性,讓人物在舞臺上更加鮮明立體。
例如,《花木蘭》等舞蹈就是如此,人物塑造中要烘托花木蘭這個女性形象,表達出人物的個性特征,讓觀眾體驗到花木蘭的內心情感世界和豐富的人物心理活動。主題塑造是烘托舞蹈作品的思想的實踐活動,有些舞蹈作品不屬于人物題材的作品,主題更加抽象宏觀,因此,需要舞蹈演員通過肢體、表情等完成意象性創作,讓觀眾感受到抽象化的主題,這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往往在這類作品中需要借助其他方式來加強形象塑造,同時,也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建立心理形象認知系統。鋼琴伴奏承擔著這樣的功能,對舞蹈形象塑造起到了導向性功能。
舞蹈鋼琴伴奏除了具有輔助功能外,它還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舞蹈鋼琴伴奏中,舞蹈主要以動作為主體,它本身沒有主旋律,需要鋼琴伴奏音樂為之加上主旋律,渲染舞蹈氣氛;由于舞蹈具有節奏感、韻律感十足的特點,伴奏者要根據舞者動作節拍特征,在力度上做出變化;可見,它相對于聲樂伴奏來講,多了一些主導的地位。與聲樂不同,聲樂有歌詞,本身就有自己固有的旋律和曲調,如果伴奏音樂再加上主旋律的話,不但起不到輔助作用,反而會喧賓奪主,達不到良好的合作效果。舞蹈形象塑造中,鋼琴伴奏可以發揮和聲色彩調節、音響表現的作用,在關鍵時間點加強“提醒”,引導演員更好的投入,讓觀眾也產生心理認知。
舞蹈表演中需要不同的節拍變化來增加舞蹈內容的豐富性。一首舞蹈作品短則一兩分鐘,長則三五分鐘,在舞蹈表演中,必須要精準把握節拍,這樣才能在恰當的地方表達出恰當的情感內容。
舞蹈作品的表現有起承轉合,有主題的鋪墊和高潮,這些地方的情感處理都需要節拍的合理應用,舞蹈演員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在恰當的地方精準地表達出合理的情感。鋼琴伴奏本身就是節奏器樂,具有節拍的功能,通過鋼琴伴奏,可以更好地提升節拍的穩定性,讓舞蹈演員更好的施展動作,尤其對舞蹈經驗的演員而言,鋼琴伴奏是一劑強心針,緩解了緊張的心情。具體來看,有以下藝術特點:
第一,無論是在鋼琴伴奏還是舞蹈表演,平時都要加強基本功訓練,演員都要對節奏的規范性和穩定性重視,不得疏忽。例如,在舞蹈訓練中,演員通過整齊劃一的口令,進行規范性訓練,增強肌肉記憶,這樣才能提高肢體反應,在特定時刻能夠調整身體,保持身形的規范。鋼琴伴奏本身就強調節拍感,這種特點與舞蹈演員在舞臺上的動作規范十分契合,可以促進舞蹈演員動作規范化,在鋼琴伴奏的引導下,準確把握每一個肢體動作的長度,提高動作轉換的連貫性和協調性。
第二,鋼琴伴奏中會要用到許多節奏,這些節奏的不同組合,可以讓背景音樂的快慢變化更加富有層次性。舞蹈演員在表演中,需要完成不同類型的動作來傳達情感,背景音樂的快慢遲疾必須要符合節拍,幫助演員更好地完成肢體動作,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要恰到好處地輔助舞蹈動作和表情。鋼琴伴奏在舞蹈中的藝術特點,不能簡單地視為輔助性的聽覺形式,而是一種聽覺主動性、視覺輔助性的辯證功能,既不能喧賓奪主,也要主動承擔引導視覺變化的功能。舞蹈鋼琴伴奏藝術特點十分明顯,但是,有一點不能忽視——與舞蹈表演相互輝映。
綜上所述,舞蹈鋼琴伴奏作為一種特殊的演奏形式,不僅是視覺和聽覺的統一,還對舞蹈表演節奏穩定、情緒控制有積極的作用。如果缺乏鋼琴伴奏,舞蹈表演會大打折扣,這就是許多舞蹈表演場合中都用鋼琴進行伴奏的原因。鋼琴本身的伴奏功能與舞蹈表演十分契合,具有高度的藝術一致性,研究舞蹈鋼琴伴奏的藝術特點,對于了解兩種藝術形式如何產生關聯,如何更好地融合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