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玲
(曲靖師范學院)
聲樂作品是將聲音當作載體去演唱聲樂作品。音樂屬性包含音色、音長等幾大要素,其中,音色的變化,聲音的強弱等都能夠給聽眾帶來多樣化的情感體驗。在聲樂演唱中,音色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只有音色具備美學特質,所演唱的作品才更具吸引力,更能打動人、感染人。
音色又可以稱作音品,各種泛音決定著各種音色,這樣才能讓人們正確去區分音色。人的嗓音與樂器都有屬于自身的音色,每名聲樂演唱者都具備一定的音質基礎。通過個人的表達技巧、風格形式,能夠將嗓音調整到最理想的狀態,以演繹出最能觸動人的音樂作品。聲樂藝術不僅僅只是一種將人的嗓音當作樂器的演唱藝術,它也是組成表演者獨特音色的重要元素。音色是獨一無二的,屬于某種聲音所具備的個性特征,利用各種聲音振動基準,就可以達到不一樣的發聲效果。音色也蘊含了許多美學概念,其內涵深厚,在聲樂演唱中具備多種音色的表演者能夠向觀眾展示不一樣的風格聲音,無論是甜美的,還是低沉的音色,都是聲音演唱中的音色美。
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特征,各種音色的配合,可以發揮震撼的團隊效果,舉個簡單的例子,交響樂隊可根據人聲的差異劃分各種聲部,有女高音、女中音等。交響樂隊在挑選音色時,要從樂隊樂器的編制著手,之所以可以有效劃分人的聲部,是因為每個人聲帶長短等都是存在差別的。如果要更細致地去劃分男女基本聲,可依據各種音色特質劃分成戲劇、花腔女高音等幾種,甚至還可以將這幾種音色結合起來變成戲劇花腔女高音等,以突出音色的多變美。在歌曲藝術中,通過多種音色的變換,可以塑造多種人物形象,描繪豐富的劇情。
音色是進行聲樂演唱的關鍵要素,它體現了獨具特色的聲樂美,因此,聲樂藝術、音色是相互作用的。在聲樂演唱中,音色美表現為:通過音色可以體現表演者個人特色,可以呈現作品風格;音色美還可以觸動聽者,感染聽者,抒發情感。各種美學特征都能夠利用音色來傳達情感。音色作品風格很多,經典音樂也數不勝數,而音色是從各種經典音樂中保存下來的重要因素。關于音色的表現形式也很多,如,民謠風格的音樂作品,表演者會用節奏輕快的樂器與清爽的嗓音來演繹,讓聽眾能夠了解到各區域不同民俗的演唱特征;若是歌頌或贊揚類型的風格演唱,表演者會用高亢激昂的音色來表達情感等。
第一,穩定靈活的氣息。氣息的應用包含各種演唱生理機能的運行,氣息的應用效果直接決定著音樂的表現力。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時,氣息比較穩定,它的聲音的流動性也會變強。所以,在進行聲樂演唱時,演唱者要控制好氣息,要保證其的連貫性。同時,演唱者還需將氣息的力度控制好,具備較強的氣息控制能力,其直接關系著演唱者音色的改變。如,當演唱者的身體處在放松的狀態,其音色也會變得比較優美。
第二,和諧共鳴。共鳴是美化音色的重點。人體從聲帶所發的基音是很輕微的,需要經過人體共鳴腔共振來強化聲音中的泛音元素,以讓聲音更加優美、動聽。人體共鳴腔的不同,所發出聲音的音色也是存在差異的,具體可分成頭腔、口腔及胸腔共鳴幾種。其中,頭腔共鳴可以讓聲音變得更加明亮;口腔共鳴可以讓音色變得的更加清晰;胸腔共鳴可以讓聲音音色變得更加渾厚、有力。此外,演唱方式的差異,對共鳴比例的要求也是存在區別的,聲音音色也是不同的。如美聲唱法需要混合共鳴,民族唱法需要局部共鳴。所以,這兩種唱法所發出的聲音音色也是不同的,前者音色比較柔和,而后者音色較為明亮。
第三,清楚圓潤的吐字。在進行聲樂演唱時,語言吐字必須要清楚,這直接影響著發聲質量。從聲樂演唱技術層面看,字、聲等之間最標準的關系就是既要有清楚、正確的吐字,又要有流暢的聲音,即“字正腔圓”。此外,語言也是導致聲音演唱各種唱法、體系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各個國家、民族都有屬于自身的語言發聲方式,正因為這樣,也就是出現了各種演唱技法。結合語言發聲特征選用相應的聲樂演唱技法,可以讓演唱者更順利地進行聲樂演唱。
第四,真摯情感的表達。聲樂演唱也是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因素會影響聲樂演唱的效果。當然,這里所說到情感因素指的是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所調動的情感。演唱者要把控好這一情感狀態,才能將作品完美演繹出來。如在愉悅的心情下,演唱者所發出的聲音音色是明快的;在莊嚴的氣氛下,演唱者所發出的聲音音色應是厚重的;在悲傷的情境下,演唱者所發出的聲音音色應是嘶啞、沉悶的。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優秀的演唱者會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對藝術情感造成的影響,但是,也不免會因受真實情緒感染而出現的音色改變的問題。但不管怎樣,優秀的聲樂藝術家需要用最合適的嗓音音色效果與最貼近的嗓音表達形式去表現音樂情感,靈活應用多種演唱技巧。
在演唱中,演唱者能夠塑造各種人物形象,經過改變音色,各種情感都能夠表達出來。音色是聲樂演唱中非常關鍵的技巧。聲音可分成高、中、低音幾種等級聲部。在演唱中,演唱者演繹各種風格的音樂作品,所用到的音色也是有區別的,每個優秀作品,都必須要演唱者靈活應用音色,才可以完美呈現出來。演唱者要全面了解作品風格、情感內涵,以將作品真實再現給大眾。在演唱時,演唱者要對氣息加以有效控制,力度要適當,確保演唱效果。每名演唱者的氣息力度是不同的,即便是演唱一首歌,所呈現的音色都能給觀眾不同的聽覺體會。豐富聽覺感受也是有很大差異的。音色的強弱變化會隨氣息的改變而改變。只有結合各類作品科學應用音色,才可以將人物的特點精準塑造出來。例如《魔王》歌曲中,父親的驚恐、慈祥、失望、悲傷等情感都要靠演唱者利用不同音色來表達。在歌唱中,基本音色是剛柔、明暗的,明暗色彩的改變要通過共鳴來控制,剛柔色彩改變要依賴于氣息力來控制,同一個人在演唱同種音高時,所用到的氣息力度,也是存在差異的,其音色所達到的效果也有不同,若是氣息強,音色就剛,氣息弱,其音色就更柔和。人聲共鳴腔體的變化,為明暗個音色的演唱創造了條件。
一般情況下,明亮音色可以讓人感到愉快,讓人產生興奮的感覺,暗淡音色會讓人的情緒變得低落,讓人產生哀愁的感覺。當然,即使是同類音色,如果情緒不同,共鳴腔體也要進行相應的調節,愉悅、興奮都是明亮音色,所用到的共鳴腔卻是不同的,尤其是在一首曲目中有同種情緒,更要將其區別體現出來。音色是有等級的,就如同顏色,開朗、淺薄等都處在明亮音色等級中。以《跑旱船》民歌一樣,既要唱出豪爽奔放的感覺,還要將美、甜的音色唱出來,我國大部分民歌中都有甜、脆音色,要利用真聲進行演唱,聲音的位置要盡可能靠前,腔體應用要小,以形成獨特的音色美學特質,在進行聲樂演唱時,音色是很重要的。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關聲樂演唱中音色美學特征的研究非常多,比如說,在《左傳》中就提出了聲樂大小、剛柔等理論。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變化、對聲樂演唱中的音色美有了更多新的詮釋。在進行聲樂演唱時,音色很重要,所蘊含的美學特質也很多,比如,表演美 等等,可以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表達作品的情感內涵,促使聲樂演唱藝術朝著更高水平發展。音色在進行人物形象塑造、展示作品風格等各個方面,有著與之對應的美學特質,辨音色,人們就能夠區分各種人物形象,人物內心活動。換句話說,在聲樂作品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可利用各種音色來塑造形象,就好比在戲曲中、通過音色來表達生、旦等各種角色。
演唱藝術是融合語言、音樂、表演等的藝術形式,演唱語言精準、情感充沛,才可以表達情感,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以體現其語言美。歌唱屬于一種音樂形式,具備音樂美術特質,音樂語言的融合、交叉,讓歌曲情感表達更充分,讓演唱更具表現力。在聲樂演唱中,演唱美是很關鍵的,好的詞曲只有經過演唱者的傳達,才更具內涵。其美學特質體現在有平穩、準確的呼吸支持,有豐富的泛音讓聲音表現更加圓潤等。在聲樂演唱過程中,吐字清楚能夠讓聲音更加柔和,依據語言發聲特點,選擇科學的聲樂唱法,能夠讓演唱者更有效進行演唱,演繹更完美音色。情感是演唱的靈魂,情感和聲音完美配合的演唱,才具有協調美。
此外,各地域、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歌曲風格,其音色的應用也是存在區別的,所表達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青藏民歌音樂演唱者常常會用澀滯音色,給人滄桑之感,隨著歌曲節奏、情感的變化來變化音色,讓音色更有穿透力。江南地區民歌音色時而優雅恬靜,時而曲折等,我們可通過對各地區歌曲音色美學特征的分析,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
在聲樂演唱中,演唱美是很關鍵的,詞曲再好,只是留于紙面上,必須要演唱者傳送,其美學特征才能體現出來。聲音形象必須要通過音源振動上下腔體產生共鳴,豐富的泛音會讓聲音變得更加圓潤,尤其是高部位共鳴腔會更具穩定性。演唱者在演唱時,身體各部位肌肉要靈活配合,以實現聲音強弱的變化,讓演唱者唱起來不吃力,能夠更有效地呈現演唱內容,表達情感,使其美學特征得到充分體現。
因音色的特殊性,也讓演唱者具有多樣化的演唱風格,這也是演唱者很重要的特質。一個優秀的演唱者都有屬于自身的,能夠被觀眾辨別出來的音色。對聲樂作品演唱者來說,為了讓更多的觀眾喜歡并接受作品,并認可演唱者,則需要讓音色具有飽滿的情感。同時,還要很強的辨識度。這樣,才能在眾多演唱者中煥發光彩,且會樹立一個獨特的舞臺形象。演唱者對作品的深入分析和了解,且在掌握很多技巧之后,就可以對音色做藝術加工處理。經過改變音色就能夠更完美去塑造角色。以《魔王》作品為例,演唱者在實際演唱時通過較為狂暴、激昂音色的變化,靈活去切換魔王、孩子等各種角色。因演唱者可以準確把控音色,才能讓各種角色的轉換變得自如,為觀眾帶來個性鮮明的作品。
對各種作品來說,其風格是不同的,為此,就需要演唱者能夠應用各種音色來呈現作品。對作品的演繹,從某種層面看,也就是演唱者對音色的第二次創作。比如說,歌頌題材的聲樂作品,其曲調抒情性特征比較突出,氣息十分寬廣,在實際演唱時選擇深厚、具有激情的音色,以將作品情感表達出來;針對部分具有鄉土氣息的山歌,節奏一般都比較自由,可以選擇明亮高亢的音色;針對以愛情為題材的作品,音樂都比較優美動人,可選擇柔和的音色。結合音樂作品風格的差異,選擇合適的音色,可以將作品創作意圖、情感完美展現出來,讓音樂作品更具藝術魅力。
在聲樂演唱中,通過演唱者的音色就能夠抒發情緒、情感,且音色要隨著音樂旋律、人物形象等的改變而變化,這樣,才可以將作品的情感表達出來。人們場所“有感而發”。也就是在起聲之前,演唱者要根據作品內容去醞釀自身情感,以表達最能扣人心弦的歌聲。每首情感豐富的音樂作品都離不開各種音色做基礎,以表達出最具影響力的音色。在演唱者情感的作用下,或憂傷、或興奮等,都能以各種旋律等幫助聽眾去體會作品所抒發的情感,理解作品的大概內容。每名聲樂演唱者都要經過不斷地探究、實踐,形成表現力極強的音色,將作品情感內涵淋漓精致地表現出來。
人所特有的嗓音相較于其他樂器所表達的音色更為豐富,具體表現為音色能夠將聲樂作品的風格類型、主題體現出來。且同種音色會隨著時間的變化、人年紀的增長、心態的變化等,在各個階段呈現多種風格。同時,音色具備可塑性特征,優質的聲樂表演者,除了先天優勢外,更離不開后期訓練,把握自身的音色特點,采用有效的方式來訓練,就可以提高表演水平。
對人體嗓音音色來說是復雜多變的,這能夠體現出各演唱者具備個性化的演唱形式。形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雖然從宏觀層面看,人體發聲器官的組成結構是相同的,但是從微觀角度看,個體在歌唱共鳴腔的應用層面、性別、年紀等方面的差異,或者是各演唱者水平的高低、心態的變化等都會使得演出風格存在差異。因演唱者個體先天條件的不同,比如,有的演唱者聲帶很長且較為渾厚,其音色也趨于厚實。此外,還有的演唱者聲帶很薄、很短,其音色一般很明亮,穿透性很強。每名演唱者都需要清楚自身的先天優勢或不足,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音色訓練,讓自身優勢可以全面發揮出來。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
總之,在聲樂作品演唱中,音色是非常重要的要素,科學應用它能夠全面提高聲樂演唱水平。每名演唱者都必須要了解到音色對聲樂演唱的重要作用,要熟悉音色控制技巧,要根據情感表達、作品類型等各種因素,靈活應用音色演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