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咖
曹 珊
“文具咖”指對學習的興趣一般,但是熱衷買文具的人。筆買到文具盒裝不下,本子買到用不完,便利貼、熒光筆、曲別針等各種各樣的小文具都得來點兒,可謂“全副武裝”,然后對著書本發呆。這種在學習前購置大量學習用具,而學習效率并沒有提高的情況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現過。究其原因,可能是人們下意識地逃避學習,而又不得不面對學習,因此試圖通過購置學習用具的方式增強學習的儀式感,給自己傳達積極的心理暗示,激勵自己努力學習。但是往往事與愿違,這樣不僅浪費了金錢,浪費了學習的時間,也沒有真正激發學習的興趣。
除了“文具咖”,還有“廚具咖”“健身用具咖”。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做準備工作,精挑細選各種用品,但是買回來之后,就束之高閣,不再過問。要想完成一件事,最關鍵的是立刻行動起來,而不是把大量時間消耗在準備工作上。
捧哏基因
詹靜珍
對口相聲中,逗哏在敘述時,捧哏常對逗哏講的內容做出回應,有些插話、幫腔,或同意或反對,或敬佩或譏諷,或提問或補充,話雖簡短,但十分重要。捧哏所講的,是觀眾們想要說的,而逗哏回答的,則正是觀眾所要聽的。
“捧哏基因”指一種別人說什么話自己都給接上的先天能力,源自相聲演員于謙。于謙被人稱作“捧哏巨匠”,無論是說相聲還是上綜藝節目,別人說什么話他都能巧妙接住,被網友夸贊:將“捧哏”刻在了DNA 里,即具備“捧哏基因”。在生活中,具備“捧哏基因”的人往往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很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