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來
(江蘇省高郵市卸甲鎮八橋初級中學 江蘇 高郵 225600)
初中數學教學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培養學生思考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尤為重要。陶敬之說:“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夠促使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以及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重要課題。以下是本人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幾點嘗試。
1.1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后才是教他們知識,以便開發學生更廣泛的潛力,使他們能夠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在當今社會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之間的競爭,是各個公司擁有的人才之間的競爭,是公司與公司對新人才之間的競爭,創新思維的人才正是這些公司所需要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非常重要,企業人才的創造性是決定企業是否有創造性的前提,這對我們社會的經濟發展具有這重要意義。
1.2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學生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先進的教學方式能夠教會學生從案例中得出推論,有效地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知識。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可以擴展知識,并在一定程度上發散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思維旨在讓學生用創造思維將不存在的問題創造出來,并將它變為存在的問題,這對于學生自身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過于局限的思考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并且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不利影響[1]。
1.3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培養人才的必經之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可以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快速概覽,當學生理解了該學科時,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此外,創造性思維可以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個性。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增強學生的個性。同時,這是通過增加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引入學生的獨立人格,來使學生才能發展的必經之路。
2.1 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對初中數學教育現狀的分析表明,課程本身并沒有明確界定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老師是課堂的中心,學生只被動接受各種知識,老師在課堂上不了解學生的感受。現在更加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以促進學生的整體成長和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并在不斷引入新課程標準的同時提供更好的教學模式,為公司提供優質人才。但是,由于我國的應試教育體系有一定的局限性,會影響高質量教育模式的應用。在一些學校,教師更注重讓學生的練習,因為基于考試的學習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師為了學生在有限時間的內學到更多,一些初中老師仍然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來充分利用他們的時間,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快地學習重要的數學概念和其他知識元素,但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長遠來看,這會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對教學的整體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并且無法發展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
2.2 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目前對中國初中數學教育體系的分析表明,一些教師對課程本身采用了通用的教學方法。教育過程注重班級整體教學,導致忽視每個學生的個性,也沒有根據學生學習特點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是雙向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系統地吸收知識,教師從整體上進行教學,這種方式有助于教師的領導。然而,在這種狀態下的長期教學在成績較好的學生和成績不好的學生之間造成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因此,由于老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個性來指導問題,缺乏基礎的學生在此教學模式中學習無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同時,由于教師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心理思維和情緒,在教育過程中可能存在教學差異,教師無法響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學生的積極性降低,這無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3 盲目重視理論,忽略實踐。從某種角度來看,中國的教育目標更偏向于實踐應用,但相應的教學方法并不存在,并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變化。同時,現代教與學方法可能仍然是理論為主而忽視實踐,其主要原因是教師在課程中只注重數學的結構,沒有考慮學生數學能力的整體發展。而且,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有時對數學知識不能深入理解,導致知識不能靈活運用,使創造力得不到培養。
3.1 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在進行實踐活動中獲得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這種思維和能力稱為創造性思維,激發創造性思維意識是教育活動中的一項首要任務,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忽視數學教育中數學思維的培養,其重點是探索提高數學教育中創造性思維意識的方法。首先,要消除回顧過去的思想障礙,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對學習的好奇心。在數學課程選擇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材料,以便清晰的使學生了解問題的背景和目的,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探索,并建立適當的數學概念和符號對其相互關系進行表達,關系使用數學概念和符號來表示關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培養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適應這種情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基本上,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流動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學習數學。
3.2 更新學習觀念,樹立創造新教學思想。教學不僅是關于方法和問題,而且是初中數學的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只有當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時,教學方法和教學的問題才會隨之改變,以達到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程中,教師應該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他們當前的知識水平上,同時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適時提問,保證問題質量,創造舒適的學習環境,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過程,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不能老師在班上把所有的知識一股腦的都教給學生,但是學生沒有辦法去消化,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沒有好處。因此,課堂上的學生應該能夠運用他們的思想來解決數學問題,以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2]。
3.3 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是開放式教育。這種類型的教育主要培養學生自主性的發展,現在的教學多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因此,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教師傳遞給學生知識是教育過程的虛擬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使其成為主要部分。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成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學生獨立思考的發展,取代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
第二,啟發式學習。數學教育的本質是教授數學思維的活動。啟發式教學法的運用,意味著教師可以按照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通過周密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三,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離不開解決問題,因此老師可以酌情使用各種故障排除技術,包括將故障排除作為故障排除過程的一部分。
3.4 打破“思維定式”,培養發散思維。發散性思維(也稱為輻射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在這種思維方式中,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各個方向進行不同層次的思考,得出不同的方法和結論,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在數學教育的中引導學生逐漸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多思考問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以解決它,這樣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多樣性,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我在教學中作了如下探索:首先,教會學生培養發散思維的習慣。示例:在學習了二次函數后問了這個問題。我們知道二次函數y= ax2+ bx + 3和x軸相交于點(1, 0),若想使該二次函數的對稱軸x = 2,還應該加一個條件,你能加什么條件?事實上,這個問題有幾個答案。重要的是你如何開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我們可以使用問題的 x = 2 對稱軸作為條件待定系數法求出解析式,凡是滿足解析式的點除(1,0)均可,滿足解析式(1.0)的點的劃分是任意的。其次,訓練學生在一題多變中“動中求靜”。多年來,我們的初中考試題一直都是這樣,尤其是當圖形變化和數字發生變化時。一是從特殊到一般,找共同點,總結規律,再推廣。在檢查了幾道試題后,學生們獲得了類似的問題,并掌握了可以用來創造性解決新問題的基本技能。
3.5 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強化應用意識。在培養初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希望學生以更加樂觀、積極的態度參與創新活動,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此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說明數學教學的目的,說明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并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許多實踐活動可以結合實際進行,為學生創造出應用場景,讓他們更靈活地應用數學相關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代替枯燥的傳統數學課,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分析和研究實際問題,并靈活運用相關知識。
3.6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很快就會表現出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此期間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這增加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師的教育活動中,并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還必須有效地培養自身的引導能力,以便引導學生提問,并鼓勵學生不用害怕,提起勇氣面對問題。使學生在面對新挑戰時,學生可以使用比更為寬闊的視角解決問題。例如,在課堂上教授方程式時,老師可能會先問學生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使其增強學生的信心。又如:我校排球比賽前9輪,球隊保持連勝,得到21分。按照目前的體育規則,排球隊贏了一場比賽可以獲得三分,平局只能獲得一分,輸掉不得分,使學生可以根據此標準計算該組可以贏得的游戲總數。這個話題與排球密切相關,在準備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問喜歡排球的學生,這樣的問題的復雜度比較低,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這樣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
3.7 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對應課堂情境。初中數學老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建立合適的課堂情景:例如,當老師在講授《圓》課時,將講臺前的圓形物體的圖像相乘,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圈的形狀。首先,老師說:“同學,這堂課是‘圓的認識’。圓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你穿著的衣服圖案、食物等都有圓的概念。那么在本節課中,讓我們仔細看看圓形世界。”數學老師開始告訴學生圓的名稱和圓的不同部分,并教學生用圓規畫,特別注意圓的特點和兩者的內徑和半徑的關系。學生們練習了一會圓規畫圓后,老師說:“學生們剛剛學習并理解了圓的名稱、作用,以及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也學會了如何畫圓。現在誰可以在黑板上演示一下如何正確畫圓。”有學生上臺用老師交的方法畫了一個圓,老師立即表揚了他。接下來,老師要求相鄰的同桌現在使用圓規、尺子和白紙進行繪制,繪制圓時,還要測量直徑和半徑數據并保存以供比較和觀察。沒過多久,學生就完成了原型測量實驗。一些學生舉手說道:“老師,數據對比顯示,同一個圓的半徑完全相同,直徑是半徑的兩倍。每個圓的大小取決于半徑,半徑越大。它越大,圓的就越大。而且中心點在哪,圓就在哪”[3]。
數學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每一個數學教師應加強數學研究,更新數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以培養創新思維為首要目標,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思維解決問題,使其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工具。創造力對人很重要,而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在于教師,同時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離不開教學方法的創新。因此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心理狀態,包容性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目前多數學教育數作者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團結協作,共同培養和創造富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創造能力的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