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學 白旭明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新高考改革方案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地理學科兼具人文性、自然性、生活性、區域性等學科特點,為學生接受職業生涯教育帶來一定便利,并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及職業選擇提供科學的指導和參考。高中地理教師可以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為載體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形成一定的職業意識,科學規劃和選擇職業。
1.提升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意識。
新高考改革視域下賦予高中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他們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考試科目,自由選擇考試時間,還可以自主選擇學校等。但是很多學生在選擇的過程中出現目標意識模糊、盲目報考的問題,經常中途改報科目,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學生們對地理學科的職業要求認識模糊,在未來職業規劃中存在盲目性的問題。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勢在必行。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清楚了解自身的天賦及未來的職業需求,幫助學生設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更大限度提升自身職業發展效率。
2.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方面。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符合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學生們在未來從事河道治理、房屋規劃、園林設計等各種職業時以正確的人地協調觀指導工作,可以正確處理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結合現實中的人地矛盾案例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促進人、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更有益于社會發展及個人發展。學生們在職業生涯教育中懂得欣賞地理環境,學會用地理的眼光參與探究活動,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行動能力和思維品質。
1.以創設情境的方式融入職業生涯教育。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托爾斯泰的名言,高中地理教師在職業生涯教育中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各種職業角色,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們的職業生涯教育不僅僅停留于課堂教學中,還要運用到實踐活動中。例如,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提前了解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的傾向,挖掘社會教育資源,根據學生的意愿分別帶學生去當地的氣象局,或聯系環保局、林業局、地震局、農場等進行職業實習活動,讓學生們在“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操作中拓展地理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學生在體驗中了解自己是否適合這一職業,加深了對職業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2.拓展地理學科知識,挖掘職業生涯教育資源。
高中地理學科涵蓋面廣,涉及多個學科知識,關系到學生未來職業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教師積極挖掘地理課程資源,深入研讀教材內容,利用“互聯網+”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鏈接大學相關專業的內容,融入未來職業活動中的真實案例,挖掘家鄉的地理人文特色等,不斷開闊學生的地理視野,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背后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帶領學生在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中重新審視地理學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布置小組合作探究任務,讓他們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查閱相關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通過查閱、分析、歸納、實踐等多種方式培養綜合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的職業觀。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地理職業生涯教育對學生的終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中生對地理學科性質、就業前景、職業特點等了解不斷深入,可以增加自身對地理學科的學習熱情,帶著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明確方向主動投入到地理學習中,有利于提升地理學習效率。學生在科學的職業生涯指導中全面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突破自我,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和目標,為未來個人自我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進而成為優秀的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