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菲,呂樹作,彭紹峰,郭軍偉,雷全奎
洛陽農林科學院/洛陽市作物分子生物學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河南洛陽 471027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食品的營養和品質需求越來越高,主要糧食產品的營養和品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的營養和功能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1-2]。
微量元素參與人體諸多代謝活動,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類營養物質,尤其是鐵、鋅等微量元素。鐵元素參與人體氧氣運輸和氧化還原反應,對促進生長發育、增強人體抵抗疾病、調節組織呼吸等具有重要作用,缺鐵會引起營養性貧血;鋅與多種生物酶的活性基團密不可分,鋅元素的缺乏會影響生長發育和機體的免疫力[3-5]。硒元素雖然在人體中的含量很少,但對人類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是人體和動物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6]。
小麥籽粒中鐵、鋅、硒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低不僅與小麥生長發育環境直接相關,還受自身基因的影響。近年來,很多國際小麥組織(如Wheat Initiative等)也十分關注小麥營養元素與其自身基因的關系,并嘗試運用于小麥育種實踐中,其基本思路是在種質資源篩選的基礎上,定位相關 QTL并克隆基因,期望通過育種途徑提高作物中相關營養元素含量,最終目標是培育抗逆、廣適、高產的健康型小麥新品種[7-10]。
通過對102份小麥核心種質資源中鐵、鋅、硒元素含量的測定和分析,對種質資源中3種元素的含量表現進行了解,以期為培育健康、營養的小麥新品種育種提供基礎的種質資源。
102份小麥核心種質資源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提供。試驗于2018—2020年度在洛陽農林科學院試驗田內連續種植2年。正常成熟后收獲其籽粒并測定這3種元素含量。
樣品前處理方法:稱取1 g產品樣,精確至0.000 1 g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8 mL濃硝酸,2 mL雙氧水,搖勻放置10 min,加蓋擰緊(注意擰至合適松緊)。然后放入微波消解儀中,選擇合適方法,190℃下消解15 min。消解結束后,加入0.5 mL高氯酸,160℃趕酸約3 h,至近干。溫熱轉移至25 mL容量瓶中,水定容。上機檢測。
鐵和鋅元素的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檢測的方法測定,檢測儀器型號:ZEEnit700P。
硒元素的含量采用原子熒光檢測的方法測定,檢測儀器型號:AFS-930/GP-003。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軟件對各種元素的含量進行處理和分析。
對102份小麥種質資源籽粒中鐵、鋅、硒3種元素含量測定后,對數據進行分析(表1),結果如下。

表1 3種微量元素含量方差分析結果
3種元素含量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小麥品種材料間籽粒的鐵、鋅、硒含量存在極顯著差異,篩選富含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的品種材料是可行的。
對102份種質材料中的各種微量元素含量進一步分析(表2)發現,其中鐵含量的平均值為40.68 mg/kg,含量分布范圍為26.04~59.32 mg/kg,變異系數為14.46;鋅含量的平均值為35.8 mg/kg,含量分布范圍為21.31~57.32 mg/kg,變異系數為15.25;硒含量的平均值為0.05 mg/kg,含量分布范圍為0.004~0.12 mg/kg,變異系數為38.32。

表2 102份種質資源中各元素含量分析
國際上鐵、鋅含量推薦量分別為50和40 mg/kg,我國小麥籽粒硒含量標準中:0.05 mg/kg以下為缺乏、0.05~0.10 mg/kg為偏低、0.10~0.15 mg/kg為中等含量[11]。結合上述分析結果可見,鐵、鋅元素在102份核心種質中的平均含量整體均低于國際推薦值,硒含量平均值也低于小麥籽粒中等含量標準。但其中仍有一些種質資源中3種元素含量相對較高,分別篩選如下表3。

表3 各元素含量最高的10份小麥種質資源
從表3中可以看出,山前麥中鐵元素含量最高,為59.32 mg/kg,高于國際推薦值;矮孟牛Ⅳ中鋅含量最高,為57.32 mg/kg,也遠高于國際推薦值;中洛1號中硒含量最高,為0.12 mg/kg,達到我國小麥硒含量中等標準。還有一些種質如矮孟牛Ⅳ、早洋麥和西農6028等的鐵和鋅含量都較高。102份核心種質資源在豫西地區非富硒帶種植后,籽粒中鐵、鋅、硒含量均值整體不高,但仍有不少種質富含鐵、鋅,也有個別種質硒含量尚能達到中等水平,表明這些種質在鐵、鋅、硒含量方面的基因效應較強。
對102份小麥種質中鐵、鋅、硒含量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圖1),結果可見,93%的種質中鐵元素含量分布在30~50 mg/kg,低于國際推薦值,只有約5%的種質中鐵含量大于50 mg/kg;80%的種質中鋅元素含量低于國際推薦值40 mg/kg,其余20%種質中鋅元素含量較高,高于國際推薦值;幾乎99%的種質中硒元素含量都低于0.1 mg/kg,其中88%的種質中硒含量在0.02~0.08 mg/kg,均屬于硒含量比較缺乏,在102份種質中只有中洛1號硒含量達到中等標準。

圖1 鐵、鋅、硒3種元素含量分布統計
對小麥籽粒中鐵、鋅、硒3種微量元素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表4),結果顯示,小麥籽粒中3種元素含量互相之間(鐵與鋅、鐵與硒、鋅與硒)均存在正相關關系,且鐵與鋅、鋅與硒之間呈極顯著相關關系(P<0.01),相關系數分別為0.501和0.277。相關性分析可知,小麥籽粒中鐵、鋅、硒3種微量元素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關性,某一元素含量的增加不會抑制另外2種元素含量的增加,表明通過育種選擇及施肥等一些栽培措施的運用,可以獲得同時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小麥籽粒,實現營養價值的改良。

表4 鐵、鋅、硒3種元素含量相關性分析
小麥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好處,但調查發現,我國很
多地區大部分小麥品種籽粒中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含量都偏低,不能滿足人體所需的營養需求[12-13]。因此,篩選富含微量元素的材料,對從遺傳方面改良小麥籽粒營養品質有重要作用。
本試驗中的102份種質材料涵蓋國內外早期到現階段各個時期的代表性材料,這些材料在遺傳方面表現出多樣性,通過分析它們籽粒中鐵、鋅、硒的含量,有助于理解鐵、鋅、硒含量在遺傳方面的變異,篩選鐵、鋅、硒含量較高的遺傳變異,為培育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小麥新品系提供遺傳基礎。
分析發現,95%種質中鐵含量和80%種質中鋅含量均低于國際推薦值,幾乎所有種質硒含量均缺乏。這表明大部分種質材料不能兼顧人體對微量元素的需求。但作物中硒元素含量的高低除了受品種自身的遺傳特性影響外,還受環境中硒含量的影響,通過篩選本身富集硒能力較強的小麥品種,與后天其他增加硒含量的辦法相結合,對小麥硒含量的改良會有較大改善。
在102份小麥種質中,硒含量整體處于缺乏狀態,一部分原因是試驗種植區域為非富硒帶,土壤中硒含量較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品種的硒含量水平,但在各種質籽粒中硒含量的變異幅度較大,表明在現有種質中篩選具有富硒潛力的種質是可行的。例如,本試驗中的中洛1號種質的硒含量就達到了中等標準,表明其具有較強的富硒的遺傳特征,可以作為富硒的遺傳種質資源。
小麥籽粒中,鐵、鋅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基因型、環境及其互作的顯著影響,其中環境效應最大[14-15],但基因型效應遠大于基因型與環境互作效應,因此通過遺傳改良來提高籽粒中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是可行的。山前麥等種質的鐵含量較高、矮孟牛Ⅳ等的鋅含量較高,可以作為提高鐵、鋅含量的遺傳種質材料。
此外,3種元素含量的相關性分析表明,鐵、鋅含量間存在極顯著正相關,但鐵、硒間相關不顯著,鋅、硒間雖然達極顯著正相關,但相關系數較小,表明籽粒吸收鐵鋅能力、條件具有一致性,可以協同提高;硒在籽粒中的吸收蓄積相對獨立,基本不受鐵鋅的影響。這一結果表明選育出同時富含這3種微量元素的小麥品種具備可行性,同時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栽培措施來同步提高小麥籽粒鐵、鋅、硒3種微量元素積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