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談許麟廬先生的書法藝術"/>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王少石
1972年夏,我持先師蕭龍士先生的推薦信,從宿州晉京向李苦禪先生、許麟廬先生拜師求教。時在文化大革命中,要有行署晉京辦事處的介紹信,才能登記住宿,并要提前兌換全國通用糧票,否則在京吃住都成問題。
造反派只給李老留下一間住房,下放西雙版納的李老的女兒回來不久,生活條件很艱苦。許老正在湖北咸寧“五七干校”接受勞動改造,未能謀面,深感失望?;貋聿痪梦冶慵娜プ咀?,請許老指教。1973年,收到許老于2月20日給我的第一封信,告誡如何學好寫意畫和篆刻。
1 9 7 4年,我再次晉京向李老、許老請教。當時江青反革命集團,制造“黑畫”冤案,他們被打成“反動黑畫家”。許老氣憤地說:“是周恩來總理下達的任務,怎么是‘黑畫’呢!”1976年10月,“四人幫”倒臺之后,先生精神才有所好轉。1977年2月16日,先生信中寫道:“這‘三公一母’不知殺了多少人,害了多少人,真是禍國殃民,與國人是不共戴天的大敵?。?!害是除了,但是流毒還很深,不肅清流毒,還是不能喘過氣來……我因為被‘四人幫’迫害,氣的我渾身是病,甚至在家喜怒無常,有時借酒澆愁?!?/p>

1985年11月7日信
我受教于許麟廬先生40年,除晉京聆聽教誨之外,受教的方式便是通信了,有幸保存了恩師的信札180封之多。通信從1972年開始,至2010年即先生仙逝的前一年結束。在先生的書信及對拙作的題跋、評批之中,保存了先生不少書畫篆刻理論,我可受用終生也。

1980年10月12日信
1 9 7 7年 至1 9 7 8年,在先 生 的指教下,我創作了《毛主席詩詞地名印譜》。1978年秋,馮其庸先生到竹簫齋拜訪許老,許老出示此譜,得到馮先生的嘉許。不久我晉京看望許老,遂與馮先生結成忘年之交。1978年在許、馮二位先生的指點下,我潛心從事《紅樓夢印譜》之創作。每有印成,咸寄印稿去京,經二位先生評批之后再改刻之。1980年6月,馮先生將《紅樓夢印譜》之初稿,攜至美國陌地生市威斯康辛大學,于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上展出。其后復揣摩精研、易初刻三分之二,增若干方,交江蘇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5月出版。馮先生題評、作序,啟功、沈裕君、許麟廬先生各題一簽。出版后,又增刻之。1987年,打算在香港出版,馮先生寫了再序。我請許老也寫一篇序,先生欣然應允,未幾將序文寄我。其后香港出版未果,只有在《紅樓夢印譜》再版時用之了。
先生收到《紅樓夢印譜》原拓本以后十分高興。1980年10月12日信:
少石弟:
今晨收到印譜三冊,裝訂完美,行家里手也不過如此也。至于題簽,我準備請伯駒老或百歲老人孫墨佛落墨。最主要者吾弟嘔心瀝血,經數年之久始蕆事,必須爭取出版。我隨時代弟張羅,促其實現,不致負弟之苦心也。下文如何,再函致之。即頌秋好。
麟廬拜十月十二日
此信一氣呵成,字里行間充滿無限關懷之情,今復讀之,淚水奪眶矣。
數十年來,先生命我刻印數十方,印文為先生的一些經歷和藝術觀點。諸如:“生于蓬萊,長于津沽,游于京華”、“心畬王孫賜號玉書,大方詩人賜號趾仁,白石老師賜號麟廬”、“簫齋寄興”、“麟廬不老”、“灑落不羈”、“浮名如土”、“麟廬寵辱不驚”、“不同于古人自古人來”、“全憑悟性”、“無古無今”、“麟廬老筆”等。這些印除少數在竹簫齋奏刀之外,多數是把刻好的印樣,寄給先生評批選定之后,再將印章寄京。我所刻的一些重要印章,印樣大多經先生過目。
從1990年開始,每至農歷新年來臨,先生即命我刻農歷年號之印,后來我便主動將年號印寄去,直到2011年止。先生曾應我之求,把齊白石、錢瘦鐵、鄧散木為他刻的常用印鈐成一譜贈我,還將吳昌碩之孫吳長鄴贈給他的吳昌碩常用印拓轉贈于我,供我參考。諄諄教導之意,拳拳關切之情,時時留于信中。1985年11月7日信:
少石弟:
來信盡悉,明年黃山之游由吾弟安排可也。吾弟從事治印能有今日境界皆從奮斗而來,汗水得來。印如其人,有一股正氣蘊藏其中。工力不負吾弟,他年定有明眼人知之吾弟也。如今不能者則能,能者卻不能,奈何,奈何!總之我們要做我們的學問,一切要心安理得。我相信明眼人會有定評。京中寒氣逼人,暫不遠游。希我弟常來信,匆匆,此頓,冬安。
麟廬十一月七日
這些信不僅記載了先生多年以來,壯游各地之行址,也記載了先生數遷新居之情況:1984年從東城芝麻胡同八號遷至西便門小區2號樓407室;1986年11月遷至崇文門東大街8號樓302室;1995年4月遷至方莊芳群園13號樓1單元1208室;2002年以后,經常往返芳群園與小兒子許化遲精心建造的順義竹簫齋別墅之間。每遷新址,先生便及時告知。1986年10月29日信:
少石弟:
手書和印稿都收到。無論如何功夫不饒人,每方刀法都很渾厚,相比之下,不過章法布局安排得當與否而已。吾弟多年以來,勤于攻石猶如鐵研磨穿,我深知吾弟之苦心也。我十一月三日左右遷到東便門,可能是八號樓七層,準確地址另有信通知吾弟。我正在打點什物,不多贅。此頌近好。
麟廬十月二十九日
麟翁視我為“忘年之交,愛友、畏友、錚友也,好則勉之,不足則指疵”。(《紅樓夢印譜》序)我敬重先生之人品、藝品,師徒二人氣味相投、肝膽相照。先生在與孫墨佛遺體告別之后,感悟人生,遂來一信。1987年9月16日信:
少石弟:
今晨與孫墨老遺體告別,人生到此一了百了,盡管高官厚祿,此關不能逃脫,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共勉。我讀書甚少,故談語粗野,書畫未能脫俗,一切事物在規矩方圓中脫盡俗氣太難矣。鄭板橋先生,我認為有時有些體會,故刻“俗吏”兩字,其實自詡雅也。我書畫真不雅,主要書底薄也。對知己不能自吹,虛張聲勢,態度要老實,對弟所云皆出自肺腑。當今書畫家能有幾人有真功夫,大多吹棒,華而不實。另外生而不知某人書畫刻之造詣,某人死后發現其才又有何用?當今會玩弄拳(權)術者,則名列榜首;藝高一籌老實人默默無聞,世道如此,奈何,奈何。請吾弟再刻一方我常用之印“麟廬附庸風雅”白文,專此拜托。匆匆頌迎綏。
麟廬九月十六日午后
先生心胸坦蕩,一吐為快,肺腑之言,感人至深?!耙磺惺挛镌谝幘胤綀A中脫盡俗氣太難矣,”此語堪稱至理名言。只有脫俗之人,方感脫俗之難。俗不可奈者,豈解脫俗之意也。“讀書甚少”,乃強調讀書之重要,白石老人曾刻“老悔讀書遲”,其意一也。
麟翁平生喜愛民間玩具,先生之民間玩具畫色彩強烈,喜氣洋洋,化俗為雅,乃畫壇之一絕,20世紀50年代即享譽國內外。我亦喜集民間玩具,有些便奉先生一賞。1987年9月23日信:

1986年10月29日信
少石我弟:
寄來印章和泥玩具照收??上^掉了,我已粘好,獅子后腿掉了一塊泥巴無關緊要。印章無損勿以為念??赡車鴳c之前牙即鑲好,鑲妥之后再作外出打算。隨時我有信告訴吾弟。即頌
秋綏!
老麟九月二十三日晚
1990年1月17日,先師蕭龍士先生仙逝,我于竹簫齋為麟翁理紙,并將許老寫的挽聯,帶交師弟蕭承震。因和龍士老人永別以后,悲痛難釋,先生信中寬慰于我。1990年3月1日信:
少石弟:
來書洞悉。蕭老一生如松風蓮質,蘭德梅操,享年百零有三,已冠古今,喜喪也,請吾弟勿悲。我打算清明之后外出,敬候吾弟三月蒞京,屆時邀請其庸暢敘鬯游。佛家造像畫,望吾弟繼續落墨,切切。
近好。
麟廬三月一日
我于1990年初開始畫佛并得到先生之賞識。先生在信中多次囑我將佛家造像繼續下去,多次予以題跋,還為一幅畫稿敷色。先生本人并不畫佛,世人偶見先生款之佛像者,乃我之代筆也。
先生90歲時于2005年1月26日信中曰:“我記憶力時好時壞?!奔由弦暳ο陆担ㄐ啪蜕倭?。先生給我的最后一信,是2010年2月16日的庚寅新年賀卡。
先生自幼學書,其書成名在畫之前,后來書名為畫名所掩。先生長子許化杰告訴我,老爺子20歲與溥心畬結為書畫藝術忘年之交,得觀其藏品,擴大了眼界。那時先生曾給北京著名的福興面粉廠題巨匾,每字一米見方,此后求匾者接踵而來。1961年,先生曾參與中日書道展的籌備工作。先生壯游各地,遇到好的石刻,便請人拓以收藏。
許麟翁是著名的書畫鑒賞家,榮寶齋大部分藏品曾經先生之手。蘇軾真跡《枯木竹石圖》是先生發現后介紹給鄧拓收藏的。文化大革命中,先生曾以接受“懲罰”的名義,在故宮參與鑒定書畫。許麟翁論書畫藝術,強調“人品至上,人有豪氣,書畫才有豪氣;書畫無豪氣,不能以壯山河?!敝鲝垼骸皩らT而入,破門而出。”評李苦禪的書法刀劈斧砍,有氣勢,很豪氣;評沙孟海的書法“寬、亮、沙”,這是借京劇唱腔的韻味來評書法藝術了。

1987年9月16日信
先生在1981年1月20日信中寫道:“我主張學書法,不一定從真草隸篆一步一步的學,那樣太耽擱時間,甚至下一輩子工夫也不一定學好。我認為你愛什么就學什么,投你自己所好。寫字和畫畫是相通的,每個字講究章法布局氣韻。寫的要美,拙有拙的美,巧有巧的美,要巧拙并用,最后使人欣賞有一股美的享受,一味死學,是不行的?!?981年3月25日信如是說:“自古書法道理很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些是自弄玄虛,賣弄文藻罷了。要解放思想,不聽那一套。在前人的各式各樣流派里,取長補短,自取所需,久而久之沒有寫不好的?!辈木﹦〉挠嗯伞ⅠR派、楊派、言派與譚派的師承關系上,談到藝術必須有個人的風格。先生多次強調,書畫印既要有規矩,又要夸張,一味拙,一味巧,都不行。要有書卷氣,要生中熟、熟中生。并說:“藝愈精者,下筆心愈慎,此至理也。”
了解先生這些觀點以后,研究先生之藝術,就容易多了。先生擅行草書,介于行書和草書之間。性情所致,麟翁喜愛書法史上豪放一路的風格。平生博覽百家,融會貫通,得力于王羲之、王獻之、懷素、米芾、趙佶、祝允明諸家為多。先生為人豪放瀟灑、虛懷若谷,其書如其人,是一種豪放瀟灑,天真爛漫的許體格調。用筆沉著痛快,巧拙兼得。其手札、題跋,洋洋灑灑,氣勢奔放,給人的美感有如驚鴻游龍、花攢錦簇、一派生機矣。先生之書經過多年的推敲與琢磨,自出機杼,60歲時許體書法進入成熟階段,70歲時進入爐火純青之境界,90歲左右平淡天真而人書俱老矣。
手札書法的特點是書寫的隨意性,亦于隨意之中產生意外之效果。能在感情流露的同時,使手札進入一種藝術境界,全靠書家的功底和修養。早在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觀賞收藏手札已成為風氣,至千年而不衰。手札在書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唐人摹本王羲之法帖和刻本《十七帖》都是王氏的書札。然而西式書寫工具的流行,打破了這種局面;電子文件更使手札面臨絕境,如許麟翁之手札也就顯得更為難得,更加珍貴了。余有詩贅之:
我拜麟翁四十年,百封魚雁見恩山,
而今讀到心酸處,淚眼模糊楮墨寒。

1987年9月23日信

1990年3月1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