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9年8月14—15日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吳卓庭
吉林省靖宇縣氣象局,吉林靖宇 135200
暴雨是我國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其特點是突發性強,極易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嚴重威脅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國暴雨天氣大都是臺風、鋒面及青藏高原東移的西南渦或西北渦引發的。我國各個區域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不同強度的暴雨天氣,受雨帶季節變化的影響較大[1]。
吉林省位于中高緯度地區,夏季主要降水特點是降水強度大、持續時間強、降水時段集中、局地性強,暴雨主要從平原向山區過渡地帶分布。暴雨天氣很容易引發洪澇災害,同時還會誘發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嚴重威脅著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因此,通過對暴雨天氣過程成因進行全面分析,以加深氣象學者與業務人員對暴雨天氣成因和機制的認識,提高暴雨天氣預報水平,降低災害損失,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3-5]。
2019年8月5日中午開始,在臺風“羅莎”外圍水汽和高空槽的共同作用下,吉林省中東部,尤其是延邊東部有明顯的降雨天氣出現。截至16日12:00,過程降水量超過100 mm的有11站、50.0~99.9 mm的有97站,25.0~49.9 mm的有203站。降雨量前10位:琿春防川村131.5 mm、琿春129.5 mm、汪清大坎子村122.4 mm、汪清117.9 mm、琿春河東村116.4 mm、羅子溝111.6 mm、汪清明月溝108.2 mm、琿春大六道溝村105.5 mm、圖們河北村104.3 mm、圖們永昌村101.9 mm。最大小時雨強30 mm,出現在汪清大坎子村。全省平均26.5 mm,地區分布:延邊61.9 mm、白山38.1 mm、長白山保護區26.5 mm、四平21 mm、通化10.6 mm、其他地區不足10 mm。此次暴雨天氣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給吉林省農業生產、水利基礎設施和城市交通運輸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2019年8月13日20:00,500 hPa有一明顯的冷渦出現在貝加爾湖附近,有一深槽出現在下部的蒙古國中部至廣東省一帶,此時“北渦南槽”的形勢極為突出。在日本島南部附近是十號臺風“羅莎”所在位置,加快了海上副熱帶高壓向東撤退的速度,在吉林省中部和南部區域則分布有副熱帶高壓脊區,吉林省中部存在5 800 gpm位勢線。結合溫度與風場可知,高度槽比溫度槽提前,冷空氣則在渦后西北氣流的作用下將其朝著槽區推送,促進了槽的發展加強。至14日08:00,貝加爾湖冷渦穩定維持,南槽南壓;相較于之前,臺風北進趨勢明顯,使得副熱帶高壓繼續東退,副熱帶高壓脊區略微南壓,吉林省中南部則分布有5 800 gpm位勢線;冷槽南壓后仍要比高度槽落后;在河北省附近的風場則有一切變線形成,且呈現西南至偏北走向。14日20:00,北渦整體向東轉移,南槽繼續向南移動;而臺風北部則登陸日本島區域,副熱帶高壓始終維持不變,脊區南落趨勢不太明顯,此時的5 800 gpm位勢線則出現在通化到樺甸一帶;冷槽比高度槽略微滯后,前部的-4℃線已經進入吉林省中南部地區,風切變線從河北省不斷向東轉移,最后到達遼寧省中部,切變頭部則出現在四平西部,此時的吉林省南部以西南風為主,風速有明顯增大趨勢。
15日08:00,北渦后部等高線以經向分布為主,渦后存在不斷加強的偏北氣流,槽后西北氣流強度增加,南槽轉斜槽,提升了斜壓性水平,臺風主體已經移動至日本島,副熱帶高壓脊區向東撤退后從吉林省移出。吉林省的溫度鋒區維持不變,風切變南壓趨勢不明顯,此時吉林省的降水強度較大。至15日20:00,北渦后部強度加大,同時還有新的槽區形成,在南壓后,原槽區強度減弱,位置仍舊在吉林省中南部,西南急流最終到達吉林省東部。
200 hPa高度處,13日20:00,內蒙古至黑龍江北部一帶存在高空急流,而黑龍江省北部則是主要核區,風速在50 m/s左右,此時的急流軸右側是吉林省所在區域;14日08:00,急流南壓,急流核逐漸消失,吉林省位于急流區內;20:00,急流軸南壓,同時黑龍江中北部有新的急流核出現,而吉林省的急流消失不見;15日08:00,急流軸繼續南壓,核區北抬,出口區右側仍舊是吉林省中南部所在位置;20:00,急流軸北抬,吉林省中南部位置不變,且正散度中心不斷南移,加強了低空動力抽吸作用,為短時強降水天氣提供了有利的動力條件。
結合13日20:00海平面氣壓場,有一較弱的低壓中心出現在渤海灣附近。該中心是九號臺風減弱后的低壓,倒槽北伸后達到吉林省大部分地區,10號臺風從海上不斷北上;結合850 hPa風場可知,朝鮮半島以偏南急流為主,遼寧省北部主要是東北氣流,且在遼寧省有風切變形成;14日08:00,弱低壓逐漸消失,倒槽強度不斷減弱,十號臺風逐漸向北轉移;朝鮮半島到吉林省南部以西南急流為主,風切變向東轉移后到達吉林省中部;14日20:00,北上的十號臺風不斷伸向渤海灣,九號臺風倒槽趨于消失,西南急流維持在朝鮮半島至吉林省南部一帶,同時與吉林省北部至遼寧省沿線的東北氣流形成了切變線;15日08:00,在十號臺風北上的過程中,臺風倒槽到達吉林省中南部,風切變移動至吉林省中部偏南地區;20:00,臺風中心東移,臺風倒槽南落,偏南急流最終到達吉林省東部,而黑龍江中部存在切變線。850 hPa風切變區幾乎與臺風倒槽重疊,且在重疊區內是短時強降水落區,說明低空急流位置和維持時間直接影響著短時強降水。
3.1.1 假相當位溫結合850 hPa低空處的水平位置假相當位溫分布情況來看,14日20:00,高能中心幾乎與臺風中心重合,高能舌從中心沿著朝鮮半島向北伸展,隨后折向吉林省南部,最后出現在通化至白山一線,吉林省中部則是能量鋒區所在位置;15日02:00(圖1a),在吉林省南部,高能舌不斷朝著東部和北部方向擴展,且中部的能量鋒區強度不斷加大;15日08:00(圖1b),高能舌回縮,能量鋒區南壓至吉林省中南部,密集度減弱;14:00,高能中心區域面積縮小,吉林省中南部仍舊存在能量鋒區;20:00,高能中心向東轉移,位于吉林省東南部的高能舌到達東部地區,能量鋒區北抬趨勢明顯。高能區南退、能量鋒區南壓及減弱時是強降水發生的主要時段,大降水落區與高能區外圍和能量鋒區過渡區始終保持一致。
圖1 2019年8月15日02:00(a)、08:00(b)850 hPa假相當位溫分布圖
3.1.2 K指數14日20:00日本海附近有大值區存在,中心值高達40℃,吉林省南部有大值中心存在,K指數超過36℃,而北部地區則存在小值中心;15日02:00(圖2a),吉林省南部的大值中心與日本海K指數大值中心互通,之后形成舌區,36℃等值線較為平直,并在遼源附近不斷朝著中心彎曲,北部松原地區有小值中心存在;08:00(圖2b),K指數大值區36℃等值線向中心彎曲明顯;14:00,朝鮮半島北部有40℃中心存在,在吉林省中部地區存在36℃等值線,且始終保持平直,而吉林省中南部則出現了小值中心,K指數為32℃,兩側的等值線不斷朝著中心位置彎曲。15日02:00~14:00,36℃等值線不斷向中心彎曲,分布位置與強降水落區始終保持一致,說明彎曲區域是冷暖空氣交綏的主要位置。
圖2 2019年6月15日02:00(a)、08:00(b)K指數的分布
吉林省此次暴雨天氣落區主要在柳河至樺甸沿線上,14日20:00,在42°N~44°N區域內等危險密集區,該區域以偏南風為主,等位線位置偏北,地面暖鋒在吉林省中部和南部地區出現,低空西北氣流逐漸進入46°N附近,而45°N附近存在垂直風切變。因此,近地面風向轉變時,說明冷空氣開始活動,高空風場中主要是風切變南壓,在風切變右側區域則是強降水落區。
9月14日20:00,700 hPa中低空處的比濕大值中心出現在日本南部,與臺風環流之間有很好的對應關系,濕舌經過朝鮮半島西南側后,不斷朝著北側和延邊州東部伸展。此時在吉林省中部存在比濕大值中心,高達10 g/kg,吉林省南部的比濕數值則在9~10 g/kg之間;15日02:00,海上的比濕中心北抬趨勢不太明顯,濕舌大值中心從朝鮮半島南部北伸至吉林省中南部,濕度條件不斷增大(圖3a);08:00,濕舌中心南退時到達通化至白山一帶,吉林省中南部比濕數值下降。
水汽通量在反映水汽充足與否的同時,還能對后續補充情況進行判斷。結合此次暴雨天氣700 hPa處的水汽通量數值來看,在14日20:00,水汽通量中心同臺風之間有很好的對應關系,且臺風中心不斷向四周流出,外圍有2支次一級的水汽通量區出現:一支出現在20°N附近,主要是海洋水汽沿著臺風外圍朝著臺風東側流入;還有一支則是從臺風北側流入朝鮮半島,且轉向后進入吉林南部;15日02:00,臺風中心北抬,2支水汽通量也隨之北抬,而北支水汽通量幾乎占據整個吉林省中部和南部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至08:00,北支水汽通量強度減弱,同時還有南退趨勢,頭部出現在吉林省中南部,還有水汽通量輻合,同短時強降水出現時段有很好的對應關系(圖3b);14:00,北支水汽通量強度減弱并向東轉移,最后到達延邊地區。在此過程中,南支水汽始終維持少動,而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不斷朝著臺風區輸送水汽,之后輸送到吉林省南部。因此,臺風水汽是此次暴雨天氣的主要水汽來源,而間接來源則是中國南海與西太平洋水汽。
圖3 2019年8月15日02:00(a)和08:00(b)700 hPa的比濕和水汽通量
結合700 hPa處的上升運動可知,14日20:00,吉林省北部的上升運動區較為明顯,中部以下沉區為主;15日02:00,吉林省中部表現為較強的上升運動,中南部是弱的下沉區;08:00,吉林省中南部上升運動強度增大,通化市北部表現為強的上升運動;14:00,吉林市至通化一帶以上升區為主。由此說明,15日02:00~14:00,低空抬升運動一直存在,尤其是08:00的強上升中心較為明顯,與200 hPa高空處的輻散相對應,進而形成高低空抽吸效應,為強降水天氣的發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1)此次暴雨天氣過程是在臺風“羅莎”外圍水汽和高空槽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200 hPa高空急流入口右側對反氣旋環流的生成和發展有促進作用,與正散度中心有很好的對應關系;500 hPa西風槽、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及臺風共同作用,對西南急流強度的增大和冷暖空氣交綏極為有利;850 hPa風切變區幾乎與臺風倒槽重疊,且在重疊區內是短時強降水落區,說明低空急流位置和維持時間會直接影響短時強降水。
(2)高能區南退、能量鋒區南壓及減弱時是強降水發生的主要時段,大的降水落區與高能區外圍和能量鋒區過渡區始終保持一致。
(3)700 hPa中低空處的比濕大值中心出現在日本南部,與臺風環流之間有很好的對應關系,濕舌經過朝鮮半島西南側后,不斷朝著北側及延邊州東部伸展;臺風水汽是此次暴雨天氣的主要水汽來源,而間接來源則是中國南海與西太平洋水汽。
(4)15日02:00~14:00,低空抬升運動一直存在,尤其是08:00的強上升中心較為明顯,與200 hPa高空處的輻散相對應,進而形成高低空抽吸效應,為強降水天氣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動力和熱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