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陵 吳瑛
一、基本情況
“高陵家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貫徹落實“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的一次創新實踐。2022年春節期間,西安市高陵區線下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人民群眾對春節的節慶文化生活需求受到影響,迫切需要文化潤心和精神的支撐,“高陵家晚”順應而啟。此項活動以家庭為單元,通過一個個“小家”來展現國家“大家”的精神風貌,用家庭藝術的集結,展示弘揚傳統、和諧互助、向善向美、孝親睦鄰、正己守道等主題,讓家庭藝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充分融合,實現人民群眾文化享受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統一,突出“文化進萬家”宗旨,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共篩選出80余戶家庭拍攝的視頻,27戶示范帶動參加“高陵家晚”線上直播活動,把團圓團聚的“家庭春晚”送進千家萬戶。僅2月1日至7日,線上觀眾瀏覽量達27.5萬人次。群眾參與度高、傳播范圍廣、經費投入少、社會反響強烈成為“高陵家晚”活動開展的主要特質。
二、策劃背景
(一)順應形勢需要
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陜西線下群眾文化活動受到影響,群眾喜愛的“村晚”也無法在村頭廣場開展。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在“非必要不返鄉、非必要不出村”的防控措施下,如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如何文化潤心、提振精神?如何傳遞親情、鄉情,實現異地他鄉親人團聚、團圓?這些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高陵家晚”正好彌補了春節期間“萬眾奔家,團圓相聚”的缺憾。
(二)數字化傳播成為大眾享受文化的主渠道
當下,互聯網快速發展,大數據廣泛應用于社會的方方面面,手機傳播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海量的短視頻數據樣本孵化出人們需要的新文化業態,人人能上鏡頭,個個當“生活秀”,短視頻成為人們實現個人夢想的一種通俗的文化時尚。“高陵家晚”迎合群眾新的追求,創新公共文化供給方式,借助大數據,讓千家萬戶“云上”團聚、傳遞親情,使春節期間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受疫情影響反而大幅提升。
(三)增強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是傳統節日隨著生活方式的快節奏而發生改變,追求新的文化業態、新的文化體驗已成趨勢,“人人想參與、個個想展現”的個性化追求文化夢想的群體逐漸擴大。
二是隨著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追求節日品質已成為人民新的期盼,文化部門大力營造文明向善、和睦相處、人心凝聚、健康幸福的節日氛圍,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三、主要做法
(一)具備較好的實施基礎
西安市高陵區位于關中平原腹地,面積294平方公里,人口41萬,密度1394人/平方公里,屬我省人口較稠密的地區。全區共有各級公共文化設施131個,群眾業余團隊45支,各類文體協會25個,注冊文化志愿者2000余人,群眾文化骨干12000余人,每年組織開展各類活動1000余場次。經過近16年的培育,群眾文藝團隊實現街辦、村(社區)全覆蓋,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體育先進區、全國“雙服務”先進集體等稱號,公共文化服務“110”成為國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項目。加之近幾年的全域數字化培訓,加強了數字文化建設,全區手機使用率達到98. 2%,為“高陵家晚”的線上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
一是宣傳動員、制定方案。政府出臺《2022年春節文化活動實施方案》《西安市高陵區2022“云享文化·健康過年”之“高陵家晚”線上活動方案》,制定《關于開展2022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實施方案》《“高陵家晚”以補代獎補助標準》,形成了科學規范、操作性強的工作機制。
二是倡導以家庭為單位,聯合左鄰右舍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鼓勵群眾自行拍攝短視頻,廣泛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高陵家晚”線上展播活動。
三是建立協同機制。由區委宣傳部牽頭,區委網信辦、區融媒體中心、區電視臺加強宣傳,區委文明辦、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區文聯等具體實施,各街辦、綜合文化站、社區基層文化服務中心負責轄區的調查摸底和篩選工作,擬選出80余戶家庭籌劃錄制。
(三)技術支持,示范引領
文化部門聯合區融媒體中心、電視臺技術人員對擬定拍攝的家庭開展短視頻拍攝技巧及剪輯制作等專題培訓,區文化館聯合區委文明辦、區鄉村振興局統籌策劃每個家庭的“家晚”主題。對場景布置、服裝道具擺放、語言表達、人員著裝等進行線上指導,從80余戶家庭中選出27戶作為主要拍攝對象,從中再優選出孝老愛親主題、關愛留守兒童主題、鄰里守望主題、團圓和睦主題等不同家晚主題的家庭進行集中拍攝,統一流程、統一剪輯、統一制作、統一配備主持人,起到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四)搭建平臺,融合傳播
一是由區委宣傳部牽頭,聯合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區委網信辦、區融媒體中心、文化高陵、社會化數字傳播運營商等建立政府網絡平臺集中統一推介。
二是區委宣傳部聯絡協調各大媒體、報刊、互聯網等傳播系統,擴大傳播渠道。
三是動員群眾文化團隊、號召拍攝的家庭發動朋友圈、親朋群等宣傳推介,形成了“政府+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網絡傳播的宣傳態勢。
四、創新成效
(一)參與范圍廣
從動員到實施,共有101戶家庭報名,80余戶參加拍攝,其中兩戶家族總人數超過450人,吸引了上千戶家庭的關注,瀏覽量達27萬人次。
(二)經費投入少
此項活動的開展,主要依靠社會力量及家庭的投入,實施成本低,節省了人力和運行經費。
(三)傳播力度大
當下,網絡傳播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建立融合傳播平臺統一發力成為“高陵家晚”傳播力度大的成功之舉,其形式適應現代人們的文化享受理念。在“抖音+短視頻+個性生活秀”的今天,手機已占據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空間,公共文化服務占領網絡陣地,“高陵家晚”正是人們的網絡“噱頭”,成為不可或缺的新型文化業態。
(四)社會反響強
一是“高陵家晚”實施以來,高陵區及周邊地區幾乎是人人皆知,親朋好友的朋友圈傳播到祖國各地,甚至傳播到國外的親友,在特殊時期,給居家隔離的親人傳遞了大愛。通過“家晚”,親朋之間得到溝通,鄰里之間得以感情維系,遠在異國他鄉無法返回的親人心靈深處得到家庭的溫暖,歸屬感、凝聚力得以鞏固和升華。正如人民群眾評價說:“‘高陵家晚對家庭的成長也是很好的記錄,凝聚了人心,和睦了家庭,吃的是精神大餐,享受的是大家庭的溫暖。”
二是“高陵家晚”一經上線播出,受到社會及新聞媒體的青睞,新華社、文化快報、人民網、人民資訊、中國文化傳媒等二十余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
(五)活動品質高
一是傳統文化節日內容更加多元;二是運用網絡載體彌補了因疫情無法團圓的缺憾;三是探索出特殊時期的公共文化服務新途徑;四是倡導家庭文明新風尚;五是促進了家庭精神文明建設。
五、經驗總結
(一)“高陵家晚”是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體現
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讓人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既滿足了人們對文化生活的渴望,又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政府搭建了夢想平臺,人民群眾熱烈響應、奔走相告,聯系家族成員、動員親朋好友踴躍參加。
公共文化服務順應大眾化需求,在特殊時期凝聚了人心,提振了精神,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二)“高陵家晚”是對“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創新和發展,成為重要的實踐載體
“高陵家晚”不僅僅限定在春節文化活動上,亦適應于配合時代的重大文化活動,內涵具有廣闊的延伸空間,形式和內容貫穿于“我們的節日”中,每個傳統節日都可以通過“高陵家晚”這種形式被賦予不同的節日主題來呈現。
(三)“高陵家晚”活動主題突出了品質發展
該活動的實施方案要求:堅定政治方向,突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人民文明素養,推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精神文明建設,把團結友愛、家庭和睦、鄰里守望、孝老愛親、崇德向善作為“高陵家晚”的活動主題。
(四)“高陵家晚”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凸顯了公共文化“大家辦”的社會化合作理念
活動內容的多樣性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活動形式的大眾化迎合了不同層次的人們對特色化、個性化文化享受和高雅藝術的追求心理,容易組織、便于實施,政府投入少,傳播力度大,群眾參與率高,社會反響好,破解了群眾文化的服務和供給難題。人民群眾易于參與其中,享受其中,滿足了人民群眾在新發展階段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探索出了便捷高效、簡單易行的實踐路徑。
(五)“高陵家晚”推動了數字文化建設與網絡傳播的步伐
手機傳播已成當下的閱覽習慣,抖音短視頻被人們廣泛利用,線上公共文化服務已逐漸成為主要的傳播方式。“高陵家晚”通過數字化傳播,被人們廣泛認同,推動了數字文化和數字鄉村建設的發展步伐。
(西安市高陵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