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皓亮 宮小樣 何海龍
忙罷節也稱“忙罷會”,是關中農村每年夏忙過后,親戚之間互相拜望話農閑的習俗,時間大致在每年農歷六、七月。在這期間,每村以村為單位在相對固定的時間集中招待親戚。以前,忙罷會是僅次于春節、元宵節的關中傳統節日。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生活習慣的改變,忙罷節這個民間節日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然而它所蘊含的鄉愁文化卻在關中人的記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位于秦嶺終南山下的鄠邑區是關中平原上最具代表性的農耕大區。每到小麥成熟季,藍天、白云、青山、金色的麥浪、散落的村莊,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美麗畫卷。2018年,西安市鄠邑區石井街道創新推出首屆“關中忙罷藝術節”,通過節慶活動帶動鄉村文化的高質量發展。幾年來,鄠邑區委、區政府充分發揮“關中忙罷藝術節”的影響力,推動鄉村新型文化空間建設,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打造鄉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鄉村振興示范樣板,讓文化藝術賦能鄉村振興,實現鄠邑區文化旅游新突破。
一、主要做法
(一)藝術植入麥田,誕生特色文化旅游IP
金色的麥浪,熱鬧的農忙,質樸的鄉村,為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的學生們提供了豐富的藝術創作源泉。2018年,西安美術學院與石井街道辦共同策劃舉辦首屆“關中忙罷藝術節”,給忙罷節這個傳統節日賦予新的時代意義。首屆忙罷藝術節設“大地生態藝術展”和“終南戲劇節”兩大板塊。師生們以終南山為背景,以土地為依托,將麥田變為藝術空間,創作出大地藝術、麥稈雕塑、裝置、繪畫、涂鴉等多種類型的藝術作品,將藝術現場和田間麥地融為一體,讓鄉村質樸之美得到展示。“終南戲劇節”板塊是直接在麥田中搭建舞臺,邀請省內具有影響力的音樂、戲劇團體參與,舉辦音樂會、話劇、秦腔等風格多樣的演出,為群眾帶來豐富的文化盛宴,得到了熱烈反響。
2019年,西安美術學院與石井街道辦進一步豐富第二屆關中忙罷藝術節的內涵,推出“終南戲劇節”“大地生態藝術展”“社區藝術空間”三大板塊,開展具有實用性、生態化的各類文化活動達60余場。邀約了22位(組)國內藝術家創作大地藝術、社區藝術、影像藝術作品40余幅,田野間的大型沉浸式藝術展覽吸引了數萬觀眾。
兩屆藝術節得到了大眾的良好反響,鄠邑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2021年,第三屆關中忙罷藝術節由區政府出資街道主辦,規模和內容得到更大提升,時間也從5月一直持續到10月。整個藝術節突出勞動、合作、收獲、歡樂的理念,突出傳統鄉村社會倡導的“鄉約”“鄉禮”“鄉俗”“鄉慶”文化傳統,高度契合“詩畫鄠邑,品質新區”的發展理念,使鄉村傳統文化得到了藝術升華。
關中忙罷藝術節經過五年四屆的實踐,通過展演藝術、生態藝術、民間藝術、社會藝術、大地藝術的綜合呈現,用藝術激活鄉村文化振興的內在動力,喚醒人們的千年鄉愁,使藝術的價值與土地相連、與人民相關,真正讓文化藝術在鄉村落地生根。忙罷藝術節已經成為鄠邑區最具特色、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旅游IP。
(二)院校與鄉村合作,激發鄉村文化振興新思路
2020年,鄠邑區委、區政府與西安美術學院深度合作,加快推進“藝術項目+民宿+餐飲+有機農產品+忙罷衍生品”等鄉村藝術游的全產業融合。按照“一線(八號藝術公路沿線)、四點(蔡家坡村、栗園坡村、下莊村、栗峪口村)、兩中心(石井文化藝術中心、直峪口文化藝術中心)”的總體設計,在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栗園坡村、下莊村、栗峪口村連成片區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鄠邑區政府陸續整合“美麗鄉村連片打造”和“人居環境提升”建設資金1.3億元,用于提升四個村莊的水、電、通信、垃圾和污水處理的基礎設施,徹底改變村容村貌,為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西安美術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當地政府深入探索文化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近年來,在美院師生全力支持下,石井文化藝術中心、直峪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藝術村長之家、紅軍過境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陸續建成并開放,為構建鄉村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提供有力支持。
以忙罷藝術節推出的藝術作品為支撐建成的石井文化藝術中心,圍繞“麥客”這一歷史階段性的人文現象主題,反映農村生活變化。依托美院師生在村實踐教學過程中創作的實驗藝術作品,建成“鄉村生活記憶”主題村史館,以農家生活點點滴滴的細節場景,反映農村樸素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這些場館裝修樸素高雅,展陳作品以獨特視角反映鄉村生活,喚起觀眾鄉思共情。忙罷藝術節露天舞臺已經建成永久性“終南劇場”,成為當地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讓群眾的歡樂回歸麥田。
在藝術工作者匠心打造下,八號藝術公路沿線的各個村莊都被賦予了藝術氣息。休憩景觀、文化廣場以及家家戶戶的門庭、院落、圍墻、欄桿等,都在保持鄉土特色的基調上彰顯出驚艷的視覺,打動人心的文化看點,體現出和諧靜謐的鄉村之美,散發出“土而不俗”的文化氣質。
(三)“藝術村長”駐村,新理念新創意助力鄉村振興
為進一步鞏固關中忙罷藝術節的成果,持續推動并完善“大地藝術”實踐機制,吸引更多文化藝術界高端人才助力鄠邑鄉村振興,2021年,鄠邑區政府創新人才引進機制,聘請“藝術村長”駐村實踐,協助村級班子推進鄉村文化建設。
“藝術村長”由區政府聘任,區委人才辦、區文旅局、區人社局按規定程序進行申報認定,按照認定層次履行職責,享受政策待遇。受聘“藝術村長”以兩年為一個工作期,每年至少保證30天的駐村工作時間,協助村委會確定本村文化藝術發展方向,提出建設規劃方案,指導項目建設實施等。同時,鄠邑區政府設立“村長藝術基金”,保證項目落實。
目前,鄠邑區已經成功聘請了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以及本地文化機構的5位知名藝術工作者,分別擔任蔡家坡村、栗園坡村、下莊村、栗峪口村、龍窩村的“藝術村長”,為推進“5+N”文化藝術村落建設探索了新路徑。
在“藝術村長”的鼎力支持下,2022年的第四屆關中忙罷藝術節更加豐富多彩。“畫美鄉村”項目邀約國內知名的10余所院校師生,在石井街道的鄉村制作100幅大型壁畫以及20余件各種類型的藝術和設計作品。創新推出的麥田“碗宴”成功把鄠邑美食推向高端市場,麥田露天電影、音樂露營等系列活動讓群眾感受物質精神雙豐收的喜悅,也讓游客有了更多互動體驗空間。
二、取得成效
關中忙罷藝術節全面推動了鄠邑區環山沿線鄉村旅游帶的建設,為鄉村全域旅游、社區美育、基礎環境、三產服務、農產品銷售、資源引入、基層治理等注入強大的發展動能,帶來巨大變化。
(一)形成大批文化旅游產品
2018年至今,鄠邑區聯合西安美院、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以及廣州、四川、天津等多所美術院校專家學者,圍繞鄉村文化振興,開展“畫美鄉村”鄉村壁畫實踐、“麥田藝術”鄉村社會藝術實踐。院校和地方政府聯手,巧妙固化藝術節創作的作品,不僅為當地群眾構建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而且成為具有豐富藝術內涵的旅游產品,豐富了全域旅游的內涵。
(二)推動了鄉村人居環境的提升
當地政府圍繞鄉村振興這一主題,一方面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做好鄉村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工作;一方面充分發揮藝術工作者的才智,用藝術形式提升鄉村文化品質,將蔡家坡村、栗峪口村等四個村落打造成充滿藝術氣息、宜居宜游的藝術鄉村。蔡家坡村榮獲2021年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2020年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等稱號,栗峪口村獲得2021年陜西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稱號。
(三)形成當地著名文旅品牌
第二屆關中忙罷藝術節入選2 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70地慶豐收全媒體直播項目”。2021年關中忙罷藝術節引起人民日報、學習強國、農民日報、央視財經頻道、澎湃新聞等四十多家媒體的關注。人民日報刊發《給村莊染上斑斕色彩》《小山村的“美麗密碼”》《昔日落后的小山村,成為全國聞名的旅游村》等三篇深度報道,中國日報刊發了《RuralProject Becomes Annual Festival》大篇幅報道,極大提高了鄠邑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四)激活市場活力,吸引企業投資
關中忙罷藝術節文化I P影響力不斷擴大,有效提升了鄠邑區的對外形象,激發了市場活力,吸引企業入駐投資項目,開展多元化合作。目前,陜旅集團旗下的東方嘉禾教育集團已經在栗峪口村成功開發親子研學基地項目并對外開放。
三、示范意義
關中忙罷藝術節將鄉村的傳統生活方式、價值認同、規范秩序與現代文明、創新藝術相結合,共同構建城鄉文化相互成就的有機關系,激蕩民間文化活力,延續歷史文脈,探索出鄉村文化振興的“關中模式”。
藝術院校入駐鄉村開展教學,藝術類學生和藝術工作者在鄉村進行藝術實踐,從鄉村汲取創作養分又以藝術成果回饋鄉村,形成了藝術家共建鄉村、群眾廣泛參與的“藝術+教育+社會”多重推動。
藝術工作者塑造的鄉村生活新美學,深刻影響了當地干部群眾對自身現狀的認識和對未來發展的愿景,重新定義鄉村精神文化生活新模式,激發了村民的主體能動性,為鄉村發展帶來思想觀念上的巨變,推動了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鄠邑探索模式。
(西安市鄠邑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