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尾菊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城關小學 福建 清流 365300)
全球經濟化的同時,各國各地教育也進入了發展期。在現代化背景下,傳統教育模式培育出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社會需要技能更豐富、敢于開口說的復合型人才。英語是一門語言,也是全球通用語言[1]。學好英語無疑可為國家參與全球經濟、展開國際貿易提供一份力。英語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工具,是國際與國際、國內與國外、本國人與外國人溝通交流的必備道具。若無英語構建溝通橋梁,則很難開展國內外有效交流,很難進行國內外正常交往[1]。我國充分認識到英語重要性,將其作為必修課,并要求自小學三年級起增加英語課,提升人才的英語水平,滿足社會技能要求[3]。小學生學習英語可幫助其更快、更好地了解世界,迅速掌握國內外先進科學知識,向世界各國展現中國文化底蘊,和國外友人和諧友好互動,為其提供更多學習、發展的機會,幫助其形成開放、活潑、包容的性格,強化其文化交流、語言溝通意識及能力,促使其大腦思維進一步活躍起來,形成準確合理的三觀及素養。但受到我國應試教育影響,很多教師過分看重分數,并將分數當成評價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果的唯一反映方法。為保證小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多數教師會布置課后作業,通過作業明確學生學習效果、知識掌握情況、英語學習興趣。但作業量過大,會增加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難以獲得喘息,最終導致小學生厭學。如果再不減少作業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大幅下滑。為充分發揮課后作業價值,傳統布置作業模式必須轉變,需積極落實分層作業布置方案,讓小學生通過不同層次作業,從作業中獲取成就感及快樂,提升其學習積極性與作業完成主動性。
小學英語知識比較簡單,符合小學生年齡與心理特征[4]。因小學生多數未在學前教育中接觸英語,所以小學英語重視基本功的培養,小學也是小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關鍵時期,其教學目的并非考試成績,而是幫助學生接觸、了解、學習英語知識。在小學階段,應將良好的英語書寫習慣及準確的英語發音規則作為未來學習英語的基礎,比如現今英語單詞由一個個字母組成,英語短句由一個個單詞組成。若書寫過程中,因速度過快或是連筆等原因導致字母模糊不清或是變成其他字母,則會導致單詞書寫錯誤或是單詞含義改變,最終對短句意思造成干擾。所以小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清晰、準確的書寫各個英語單詞,適當放慢書寫速度,培養英語單詞書寫技巧,達到快速寫出清楚準確單詞的程度,這對學生中學、大學學習英語都是有利的。現今多數小學英語教師已經認識到,學生屬于英語教學中的主體角色,教師所承擔的并非教學指揮官角色,而是英語知識引導者以及輔助者等角色。在這種情況,不應該嚴格限制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范圍,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勇敢探索全新領域,了解全新知識。比如小學英語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了五官的單詞后,可讓學生自由發揮,寫一篇對話,主角不定,但要求對話中包括五官單詞。若撰寫過程中出現表達困難現象,則鼓勵學生準確使用詞典,不能主動幫助學生用英語表達。若教師直接將表達方式與表達單詞告知學生,學生并不能充分掌握這一表述方式。若長期處于這一狀態,甚至會導致學生對教師形成依賴心理,最終影響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從字面意思看,分層作業其實就是將作業分成多個層次,結合層次發給相應作業[5]。換個詞匯,分層作業是因材施教的一種表現[6]。分層作業實施得好壞,首先要掌握分層作業理念及原則,基于原則布置作業,保證分層的準確性,發揮作業的實際價值[6]。
2.1 趣味性原則。對小學英語這一門學科而言,其面對的是年齡幼小的小學生,尤其是三年級孩子,大多第一次接觸到英語教材,第一次上英語課。在這一情況下,教師應該將英語課后作業設置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完成作業,避免枯燥乏味作業打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布置作業或選擇課后作業時,應將趣味性、靈活性作為作業主要評估結果,選擇具備兩種特點的作業,并布置給學生。這種作業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還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比如三年級下冊Unit5要求掌握的單詞有:face、eye、nose、mouth、ear、hand、arm、head、leg、foot、pupil,總共11個單詞是四會單詞,所有學生必須掌握。可是,如何死記硬背或者機械抄寫,不僅造成作業量大,效果還不佳。根據趣味性原則,可以讓會畫畫的學生選擇把這些詞畫出來并標上英文單詞。教師還能把編好思維導圖的作業模板發給孩子,讓他們主動完成作業。喜歡講故事的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單詞,在童話故事語繪本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英語故事進行講故事等為課后作業,這種靈活的作業更具趣味性,可讓學生主動完成。這樣布置作業無疑可滿足小學生的表現欲及成就感,可提升他們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讓英語作業富有趣味性。
2.2 平等性原則。小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其學習能力、智商水平、學習興趣、自我管理能力等均存在鮮明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英語教師需始終秉承著一視同仁的態度看待學生,主動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盡可能讓學生充分掌握課堂上教授的英語知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做到均衡指導作用,密切關注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發展情況,科學選擇或設計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知識鞏固效果。進行作業分層時,教師必須明白分層作業的根本含義,這并不是將學生分層,也不是給學生打上標簽,而是評估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在次基礎上提供對應作業,保證作業符合學生能力,避免作業難度過高打擊學生積極性,避免作業難度太低導致學生偷懶,促使學生在自身基礎上充分發展,平穩有序的提升小學生學習能力及知識掌握度。所以,實際設計分層作業的時候,教師必須秉承著對學生的了解與認知,基于公平意識進行教學指導,避免小學生產生教師不公正公平的想法。
2.3 激勵性原則。若能在小學生學習小學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激勵性作用,無疑可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促使學生始終維持小學英語學習熱情、保持一定的小學英語學習興趣。在熱情及興趣的驅導下,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可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可在學習、完成作業過程中體會到更多成就感,可幫助小學生獲得自信,充分調動小學生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教師需秉承著開放性眼光,始終尊重學生分層,不要帶絲毫歧視想法看待不同層次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小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積極把握時機,及時進行激勵,為學生始終積極學習小學英語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1 學生隱性分層。英語分層作業布置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策略,在小學階段,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差異的基礎上,教師課前將學生分層進行教學并實施作業分層設計。教師可通過教師本人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生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學生平時獨立完成任務情況、學生智力水平、學生學習能力等等,將學生依次劃分到優秀、良好、普通三個層次中。優秀學生對小學英語學習興趣濃厚,英語知識比較扎實,課上課下均積極學習英語。除了英語教材,學生還會主動觀看英語繪本或自主完成拓展內容,其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均比較理想,且具有濃厚的超前學習愿望,小學英語作業完成得非常優秀。良好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學習能力以及英語發展潛能,可配合教師課上教學,完成課堂教學后,能夠流利且獨立地朗讀英語教材上的對應文章,英語單詞朗朗上口,基本可以獨立完成課后作業,無需他人幫助。相較于優秀及良好學生,普通學生在學習習慣、英語基礎、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主動性以及積極性方面均更差,部分學生甚至存在一定學習英語抵觸情緒。因為學生有了抵觸情緒以后,教師布置他們完成作業的情況并不理想,但從個別后進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看,還是每天都有在進步。教師要清楚,小學生比較好面子,喜歡在同學面前得到老師的表揚。為了充分尊重小學生、保護小學生隱私,這種學生分層必須是隱性的,教師自己心里有數就好,不能將相應標簽貼在學生身上。實際教學過程中,還需密切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實際變化,結合學生表現調整學生的分層,保證因材施教的靈活性與有效性。
3.2 作業顯性分層。基于學生隱性分層情況,進行作業顯性分層,無疑可讓各個層次水平學生完成符合自己情況的課后作業。也可避免學生作業難度過高產生的學習抗拒情緒,也能夠避免學生自我感覺作業太簡單產生的輕視心理,可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時候獲得相應成就感,促使學生始終秉承著英語學習興趣自我主動進行學習。教師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要將學生分層作為基礎,其次結合教材、年級、課堂學習內容布置作業。布置作業期間,需設計不同難度、不同數量作業,合理安排作業,盡可能不要讓小學生產生“老師覺得自己不行”的想法,讓學生能夠在對應層次的作業中獲取成就感及快。比如,校本作業中的閱讀短文,可布置優等生通過英漢詞典或閩教英語APP查出音標,嘗試朗讀并翻譯整篇短文。膽子比較大、記憶力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試著把短文背下來。讓學生勇敢挑戰自己的層次,主動升級到上一層次,提升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及積極性。第一,需結合小學生的年級合理布置英語家庭作業。若是三年級小學生,此時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存在較強的好奇心,可通過聽、唱、做、繪畫、看繪本、看英語動畫片等多種方式,幫助小學生盡快熟悉英語知識,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滿足小學生的表現欲。教師可布置創作式家庭作業,讓學生自己創作對話、繪本,達到讓學生了解、學習、掌握、運用英語的目的。比如讓小學生繪制手抄報,用英語單詞解釋手抄報中的事物,比如閩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8 Part B的Look and say中的正在進行時態的句子,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很難理解這部分的語法知識。教師可以布置孩子們通過繪畫的方式畫出班上的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也可以請班上的學生現場表揚課本中孩子們正在做的事情,讓班上的孩子體會到正在進行時態的用法。讓學生明白再枯燥的內容通過不同方式的呈現,也會變得更加有趣起來。若學生是四五年級小學生,則可指導小學生結合所學單詞以及所學對話內容,自行編制一段符合學生實際的對話,內容不限、角色不限,但對話中必須有本單元所學單詞。同時教師還可鼓勵小學生和其他同伴互相交換自己的手抄報、小短文,轉變思維,了解其他同學看待事物的角度與觀點。家長也能從孩子作業完成的過程中了解到孩子的學業成果,教師需正視這一作業所帶來的作用。比如小學英語教師布置聽讀作業的時候,首先要做到劃分學生層次,結合學生層次,為學生提供對應任務,比如優秀學生應獨立清晰、準確朗讀文章全文,還能幫助落后的同學。良好學生應根據復習基本能夠準確讀出全文,普通學生只需理解文章意思并讀出文章中大部分單詞即可。家長在監督孩子完成作業的時候,利用手機拍攝小學生的朗讀視頻,或是錄下小學生的朗讀語音,發送給教師,也可以發到朗讀群,讓全部的同學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若家長懂得一點英語知識,教師還需鼓勵家長參與到小學生聽讀作業完成過程中,幫助小學生完成語音、語調糾正,幫助小學生聽寫單詞,和他們進行英語對話,或帶領小學生學唱英語歌曲,充分鍛煉小學生的語感,提升英語學科素養。
學生的智力、能力、潛力以及性格等均存在鮮明差異,這些差異影響著學生的方方面面。教師應該要了解并積極面對這些差異,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布置課后作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秉承著輔助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積極結合學生個體情況進行分層,結合分層結果提供分層作業,降低學生作業完成難度,提升作業完成效率,發揮課后作業真實價值,促進學生積極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