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文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實驗初級中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作用,引導學生更加高效、自主地學習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英語技能,使得學生的學習內容變得更深更廣,深入地挖掘網絡資源,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更加高效、順利地開展英語教育教學活動,從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1.1 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英語教學模式。為了全面地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水平,教師要優化英語授課模式,要轉變教學理念,科學地發散思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積極地組織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而實現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與改革。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充分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強化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與互動。不僅如此,借助于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時的厭倦心理,有效地增強其學習興趣。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A trip to the zoo”的相關內容時,教師要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動物園有關的視頻和動畫,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基本特點,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接下來再導入新課。
除此以外,在英語單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借助于動畫與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展示英語單詞的內涵與字母組合,深化學生的理解以及記憶,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輕松,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英語技能。在學習arm、hand、head、nose、eye等身體各部位的單詞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首先向學生直觀地展示病人看病的場景,并加上部分對話,如What’s wrong with you? My head hurts. 在病人邊說的同時動畫中的人物用手摸摸腦袋。在精彩的動畫內容及真實的對話中,就可以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學生可以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
1.2 利用微課視頻,提升教學效率。微課有著短小精悍、生動形象、重點突出的基本特征,其有著很強的針對性與科學性,能夠充分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可以更好地滿足個性化教學的需求。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利用微課視頻,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更好地攻克學習的重難點內容,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與掌握語言技巧與知識。例如,在為學生講解while和when的用法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重難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學生導入新課。在現實生活中會頻繁地使用while和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教師要為學生詳細地講解與分析這些語句,幫助其了解使用規則,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兩個單詞在過去進行時語句中的用法,了解二者的區別。接下來,再組織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練習以及鞏固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要組織學生開展口語交際練習,為學生講解使用的方法與規則,進行深入的精講。不僅如此,還要為學生列舉比較練習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科學與準確地把握二者的差別。在制作微課視頻的時候,教師要利用互聯網搜索有關的案例資源,從而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生動有趣,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在課后,教師要把微課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中,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結合個人的實際需求對相關資料進行下載,更加科學、高效地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全面地提高其學習效率。
1.3 利用網絡技術,搭建英語在線平臺。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師不要只是一味地在學校的教室中為學生授課,而是要自主地選擇上課的地點,可以選擇在圖書館或是家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作用,搭建科學、高效的英語在線平臺。在平臺上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并且批改學生的作業。教師要利用線上平臺開展直播教學活動,為學生詳細、認真地講解在教材中包含的重難點知識,并且利用平臺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與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在學習中面臨的問題。不僅如此,還要利用線上平臺為學生布置作業,能夠在線地對學生完成的英語作業進行批改,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已經學習了“A school life”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要借助于英語在線平臺為學生布置有關的英語作文,并且采用線上批閱的方式,在線地為學生指出并且解答其在作文中存在的語法或句型錯誤。如此一來,會使得各項工作更加高效、更加科學地開展,可以更好地利用時間以及平臺,進而為課堂教學留出充足的時間,使得學習更加科學與高效。
1.4 利用網絡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加強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交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思考,教學環節始終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不能偏離實際的教學內容及目標,在這樣的教學思想與方式下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元音字母a、e、i、o、u的讀音教學為例。在不同的單詞中元音字母的讀音也不相同,為了讓學生清楚在不同情況下元音字母的正確發音,教師就可以提前將這些同字不同的讀音制作成動畫課件的形式讓學生進行閱讀。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最后的環節利用游戲的形式來加深學生對不同情境讀音的取費,將重讀、輕讀、開音節、閉音節兩兩相結合,讓學生進行猜一猜的游戲,分辨讀音。教師在課程結束后可以直接將視頻內容上傳至云端,提供給學生復習鞏固,還可以讓學生在家中與家人一起玩游戲,拉近親子情感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讀音的分辨。
2.1 利用互聯網設計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雖然傳統的英語課堂導入方式中包含兒歌、猜謎、圖片、談話等方式,但是由于導入方式大多以靜態的文字內容為主,因此,很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搜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再運用課件、錄像、電影等形式呈現給學生,以此提升課堂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在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教師也要注意知識的運用,導入環節與所學內容要有一定的關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避免造成導入環節與所學內容差距大的現象。
以《I think that moon 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B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圍繞“世界各地的傳統節日及其習俗”這一主題展開的教學活動。文章《The spirit of Christmas》是本單元最后的一節閱讀課,通過文章的學習需要學生明白圣誕節的精神,并以此來激發學生心中有愛,樂于分享的情感。但是由于學生對于太過于深層次的內容引起不了很大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課程的開始就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就需要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導入環節,教師利用圖片結合圣誕歌曲的展示引導學生用英語說出節日名稱。在互動后,再展示關于圣誕節的視頻,并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表達出自己對圣誕節的看法。在這里教師利用圖片和視頻都是為了引入本課主題和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不僅創設了有效互動,還加強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2.2 利用互聯網助力學生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弄清重難點內容是教師的首要任務,也是一節高效英語課的體現。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講述的方式讓學生對重難點內容進行理解并記憶,這樣的方式雖然學生也能有所理解,但效果不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內容的學習。
在英語教學中有許多教學重難點內容,特別是一些語法的教學,既抽象又難于理解。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英語語法的使用,就可以加入多媒體課件,使語法教學清晰易懂。例如教師在教學如何區分“現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的過程中,教師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變為具體。教師首先為學生呈現男孩在打籃球的動態圖,然后進行提問“What is he doing now?”學生立馬就能運用現在進行時態進行回答“He is playing basketball.”對于現在進行時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但是一旦涉及到一般現在時態時,就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通過出示Jack在周末和小伙伴打籃球的視頻,然后再將視頻中的時間線拉至周一,并讓另外一個學生對Jack進行提問“What does Jack usually do on weekends?”,然后讓學生嘗試代替Jack運用一般現在時時態進行回答。在后面的環節教師為了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可以多出示幾個類似的畫面讓學生進行回答,引導學生思考并自己進行總結這兩種時態的動詞和時間狀語使用的區別。
2.3 利用互聯網增強學生互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在以往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容易在教學中產生懶惰的情緒,課堂參與度不高,互動積極性不強,這都是教學中時常會發生的教學現象。導致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在于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處于被動地位,始終是處于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主動性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進而導致了課堂教學效果不高。在互聯網下的教學過程中,不僅為課堂教學增添了趣味,為學生呈現了具體形象,更是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互動平臺,使學生在互動中啟發思維。
例如,以“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的教學為例。本次教學的中心話題為free time activities,主要語言功能是talk about how often people do things.引導學生學會恰當地使用頻率副詞及短語,再學會描述課余時間的活動安排和基本飲食結構,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本次教學過程中首先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通過貼近生活的問題,如“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然后緊接著教師再采用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播放圖片,引導學生邊看圖邊回答。最后則是再次利用多媒體整合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將不同場景下的對話內容播放給學生觀看,并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發現學習內容。
2.4 合理運用網絡資源,延伸英語課堂教學時空。英語作為學生所接觸到的第二語言,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再加上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少,導致英語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無論是口語表達能力還是書面表達能力都較為欠缺。然而,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進行有效地拓展延伸。
隨著互聯網不斷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很多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源。當學生遇到在課堂學習中沒有遇到很好掌握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及時將教學微課視頻上傳至網絡,然后供學生進行鞏固復習,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例如以講解定語從句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定語從句的定義,知道在復合句中,修飾名詞或代詞的從句叫定語從句,被修飾的名詞或代詞叫先行詞,通常位于定語從句之前。并總結定語從句的一般結構為:先行詞+關系詞+定語從句。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將用法比較相近的先行詞that、which的用法制作成微課視頻,并上傳至微信群內,提供給學生復習鞏固。這樣不僅是將課堂教學時間延伸進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2.5 利用互聯網 創設教學情景。作為一門實踐學科,英語的聽、說、讀、寫是學習者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但當前缺乏適合高中生的英語交流環境,導致學生的口語表達部分短缺。因此,借助互聯網,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造交流場景,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還能糾正學生的英語發音,提高學生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度。例如,在譯林版中Unit 1 Friends 學習中,英語教師應該能夠輕松地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朋友,拓寬學生的英語語言視野,并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在小組內互相介紹。此外,英語教師可以將單詞的正確讀音上傳到網上,以便學生分組檢查和糾正發音。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建相關的模擬場景,展開對話交流,以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作用,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利用生動形象的動畫與視頻等,為學生形象生動地展示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而且要搭建良好的線上學習平臺與交流平臺,使得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線上指導,開展線上直播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使得學生可以更加自由、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