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娜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仰化中心小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這個模式就要求老師和學生之間要有情感的交流以及課堂的互動等,從而能夠平衡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所存在的間隙。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實施師生互動教學能夠改變以往老師對于學生進行的灌溉式教學,老師能夠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和研究,這樣較為自由式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且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一來就鍛煉了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的能力,在學生今后的生活中非常受益。開展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從性格和習慣上去影響學生的成長,使學生們變得獨立,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根基。
1.1 在互動中注重合作性。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想要與學生展開有效的溝通互動,互動過程的設計就必須要注重合作性教學,讓學生可以和教師站在統一水平線上進行合作互動這樣教師與學生就成為了好朋友,學生將會更加虛心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接受合作提升合作意識。例如在體育籃球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讓籃球水平較好的學生在籃球場上對打兩名籃球水平并不高的學生,隨著比賽的進行水平較好的學生很快會體力不支無法完成防守和進攻運動,此時教師就需要將“避免個人英雄主義”的思維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可以人事到籃球運動是一項團隊合作性活動,只有隊友之間相互良好的配合才能夠獲得比賽的勝利。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合作活動中,拉進師生距離的同時了解沒一名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進一步的針對性教學,給予學生一個相對放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按照個人學習興趣展開有效學習主動與他人配合練習籃球技能,實現學生之間相互成長相互幫助的教學作用。
1.2 重視合作教學中的團隊對抗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互動提升體育教學效果往往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參加到學生的小組合作中,但是如果小組合作缺乏刺激感將會導致個小組合作,變得十分枯燥乏味,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將無法體現出個人要學習積極性。此時為了體育高學生主動學習,主動進行體育訓練的刺激感,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多組織團隊之間的對抗互動,讓學生在團體互動過程中,學會與他人進行互動,教師有機的參與到學生互動競爭過程中,為學生在互動競爭中所出現的肢體矛盾,心里矛盾和適應力不足的情況進行判斷分析,幫助每一名學生加強思維認識,重新定位自我,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
1.3 競爭合作教學相統一。體育教學中很少教學活動能夠單純的體現出合作和對抗互動,一般來說二者交叉融合的情況相對較多,在這一教學引導下,教師可以將合作與競爭進行統一設置,統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的合作與競爭中相互轉換,實現二者相互循環,從而為學生的師生互動活動,提供良好的刺激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在小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基礎。在以往的教學模式當中,作為小學體育老師忽視了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構建,從而造成讓生硬死板的師生關系成為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造成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有聲無實。而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之下,作為小學體育老師應該重新審視學生和自己之間的關系,這是能夠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有效前提。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應該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要將學生的實際需求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這有這樣才能夠打破學生的心理防線,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學習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有效的互動落實到實處,從而充分的體現出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另外,在進行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當中,老師們要秉持著從學生們的興趣愛好作為出發點的原則,讓學生們能夠真正的喜歡上老師制定的教學方案和措施。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還都是好奇心比較重,并且探究欲望比較強烈的時期,因此老師在進行課程安排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對學生做出特別硬性的要求,有些學生喜歡在體育課上“嬉戲打鬧”,老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具體的分析,而不是不問緣由的就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批評。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就學生們的打鬧行為做出詳細的了解和調查,從而能夠針對具體問題做出具體的措施,實現將“打鬧”轉變為“握手言和”。這樣一來才能夠有助于良好的師生互動的開展,老師只有對學生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教學,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學生才會坦然的接受老師。
在開展小學體育的教學活動時,老師們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進行各項教學任務活動的開展和實施。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其實有不少的教學內容是需要兩兩合作進行完成的,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不善于“利用”學生,而是將所有的教學任務都一并的包攬過來,而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之下,老師應該有效的“利用”起學生,邀請學生們一起進行合作完成一些示范動作等。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挑選一些體育基礎比較良好的學生和自己一起相互配合進行教學活動的示范,學生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次性的就學會每個動作的要點,這個時候作為老師就不能夠焦躁,而是應該心平氣和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在進行多次嘗試之后從而將教學互動完整的呈現出來。比如,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仰臥起坐”活動的練習當中,老師就可以找一名學生按住自己的腿,隨后為學生們展示“仰臥起坐”的動作,隨后再與該同學互換位置讓學生進行動作的完成,隨后老師在配合著動作進行一系列的講解,使其他學生在觀看完老師的示范之后再進行動作的模仿和學習,由此來達成教學目標。
小學體育老師在進行師生互動策略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身份進行互換,從而可以轉變教學方式,創新出全新的教學模式。作為小學體育老師應該在進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進行一次角色轉換,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情況做出更具有針對性的互動教學。老師在于學生進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其中“角色互換”的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在進行“角色互換”的教學時,老師們能夠體會到學生在進行學習中的“艱險磨難”,而學生們也能夠體會到老師的不容易,雖然這樣的角色互換看起來沒什么意義,但是卻能夠給互動教學帶來一樣不到的效果。比如,老師進行踢足球的教學內容時就可以和學生們來一個徹底的角色互換,老師可以和學生們組成一組球隊,將老師的身份拋開和學生們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足球賽,在進行比賽的過程中就能夠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與學生之間形成真正的良師益友。
在小學教學中,體育教育更加看重學生和個人身體素養,而每一名學生由于其身體體質和成長環境的不同,就會生成不同的身體承受能力,小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與教師有著極大的差異,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從個人出發,為學生設計教學內容部分,教學活動成為了學生難以突破的學習任務,這就造成了學生與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學任務和訓練方式都難以讓學生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因此在這一特殊情況下,教師需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能夠了解每一名學生的身體狀況,從而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協作關系,所有課堂教學能夠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成為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契機。與之同時,加強師生互動協商,還能夠逐步加強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和特質性,讓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夠融入到教師的教育環節中,從而保證教學風格符合學生年齡階段。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學生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互動,還能夠成為維護課堂秩序的有效手段。學生將會更為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愿意主動參與體育訓練。
例如,在跑步訓練教學中,傳統教學教師每節上課就會讓學生進行跑步訓練,短時間高強度的跑步訓練成為了學生在體育教育活動中的噩夢,任何學生在跑步訓練中都會消耗大量的身體體能,從而無法在全面投入到課堂訓練中。此時教師就可以改變教學策略,在每節上課之前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讓學生自由選擇熱身或者訓練方式,或者將跑步訓練與其他訓練進行統一融合,讓跑步訓練變得更加豐富有趣。這樣全新的教學形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從自己喜歡并且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來加以訓練,還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地位,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發揮學生主人公意識。
每一名小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對于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將會產生不同的學習興趣。在當前教學改革背景下,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也是小學體育教學的核心改革內容,所以教師可以在互動式教學中,將學生按照學習興趣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而學習小組則可以選擇屬于自己興趣的訓練內容,這樣可以大大加強學生活動的主動性,而對于一個小組整體來說,所有學生的興趣相同,在體育運動中可以以興趣為主導,相互配合完成體育訓練,從而獲得更加愉悅的體育運動體驗,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表現的更好。此外,學生之間也會相互配合,逐漸學會團隊合作,避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增進班級學生友誼。學生全面發展角度來看合理的學習小組劃分,還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教師也需要主動與每一個學習小組進行有效的信息互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小組長和訓練方式,教師在結合小組的訓練現狀對學習小組加以評價,教師雖然是小組的引導者,但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卻是平等合作關系,這樣學生就會放下對于教師的防備心理與教師共同體育訓練任務。
在球類運動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籃球組、足球組、排球組、羽毛球組等。讓學生按照個人興趣來選擇小組展開訓練。學生之間是合作關系,并且擁有統一的學習興趣,能夠為學生之間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并且每一個小組中學生的體育技能有極大的差異,教師可以讓體育技能較好的學生帶動體育技能相對較弱的學生來進行學習,這樣就能夠以優等生帶動后進生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解放教師減少教學壓力,還能夠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合適的教學引導下完成體育訓練,增強學生身體體能。按照學習興趣來劃分學習小組,教師如果遇到運動項目天賦極強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在征的學生家長同意之后,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甚至可以培養學生成為一名專業化的體育運動員為學生未來發展尋找全新的發展方向和出路。
在小學師生互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質量不會很高,教師要按照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反饋,讓學生可以了解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所出現的問題和缺點。例如,在籃球訓練中,部分學生籃球技巧掌握不完善是由于自身身體素養不足的問題,所以教師在針對性評價中可以分析學生目前身體素養和肌肉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可以按照教師的反饋內容來強化訓練。如學生投籃姿勢不對是由于手腕肌肉發展不良,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手腕拉伸和適當的負重訓練,提升學生訓練針對性,真正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就是要將學生變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發揮出自己的主導位置,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促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融洽與和諧,師生之間更加的具有默契,從而達成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但是這種教學方式還處于初級階段,還需要老師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學習,不斷的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創建出更加高效的師生互動學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