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海洋 (江蘇省連云港市朐山中學)
農村初中教師是國家的未來,是農村初中學校的希望。當下,農村初中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農村初中教師專業化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農村初中教師只有專業化不斷成長,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成就教書育人的輝煌人生,促進農村初中教育教學工作快速健康成長。“雙減”政策下,農村初中校外補習被控制,學生主要從教師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錘煉思維和智慧,因此,農村初中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專業化成長,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促進國家“雙減”政策在農村初中校園落地生根,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獨立人格和健全的人格。那么“雙減”政策下,農村教師如何走專業化成長之路,促進農村初中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當下,一些農村初中教師管理方面往往制定過細的考核規則,將教師管理工作做得強勢而無趣,給農村初中教師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影響農村初中教師專業化能力提升的源泉和動力,一些農村初中教師備課質量方面出現緩緩前行的現象。因此,農村初中應積極開展有效備精心課活動,提高農村教師的備課水平。長期以來,備課作為一種低成本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校本研究方式,一直受到上級教學主管部門的青睞和學校領導的重視。精心備課分為個體備課和集體備課。一般來說,集體備課前,個體要先備課。個體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礎上,依據課標、教材編寫意圖及教學內容,依據本班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具體學情狀況,融入自己對于本學科教學理論的理解,融入本人的個性教學愛好,確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設計教學流程,確定教學重點和安排方法,制定教學內容,形成個體教案,這就是常說的個體備課。“個體備課”一般要做到:備好教材,心有底氣;備好學生,心有學情;備好教法,運籌帷幄;備好開頭,激發興趣;備好結尾,回味無窮;備好重點,有的放矢;備好難點,便于突破;備好作業,突出實效。個體備課后,開展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后,每位教師首先各自展示個體備課成果并與其他同事分享交流,進而開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集體備課過程中,積極倡導教研民主,堅決反對話霸權,讓每一位教師享有平等的話語權。從這個意義上說,集體備課是集體智慧和力量,強調的是團隊合作精神,實質是合作式學習。新教師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可學到很多老教師關于“科學的教學設計、合理的教材分析、靈活的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更短的時間提高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能力,教學難點的突破能力,完成從學徒的教師向專業性教師的裂變,集體備課有利于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由于離開大學多年,一般存在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滯后或教育觀念陳舊等問題,通過集體備課可接觸前沿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教學觀念和認知,創新課堂教學策略和手段,使專業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因此,集體備課促進教研組全體成員智慧共增,能力共進,保障“雙減”工作的順利開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農村初中普通教師要在民主教研中敢于質疑和善于亮劍,向權威教師挑戰,不能總是在權威教師后面邯鄲學步;權威教師也要虛心蹲下身子,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在相互交流、相互傾聽和相互爭辯中,達到“求同存異”、共增智慧,從而實現取長補短、互利共贏、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標。精心集體備課是集體學術的合力,是思維碰撞的火花,是認知沖突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通過集體備課,普通教師要善于向權威教師學習經驗,了解權威教師的成功軌跡,在權威教師的引領下,自身的專業化成長就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正確的定位。由于諸多原因,農村初中權威教師也有自身的不足,權威教師也需向普通教師學習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農村教師的專業化能力提升一旦成為教師的需要,就會成為一種“支配行為”,激勵自身挖掘潛能,去尋求滿足的力量,成為專業化能力提升的源泉和動因,這就是專業化能力提升的“內驅性”。
聽課是農村初中教師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專心聽課能解決教學中長期困擾自己的某些問題,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和遺憾。毋庸置疑,聽課一旦成為農村初中教師“內驅力”,農村初中教師就能帶著思想上路,全身心投入,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學習執教者先進的教學理念并轉化為自己的行動,為我所用,改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學風格,促進個性化教學魅力的“獨樹一幟”。聽課能促進教師進行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積極、主動、深層次地反思追問,追求更高、更遠的境界,實現專業化成長內涵的跨越性發展。農村初中青年教師由于初上工作崗位,對教材的理解不是很透徹,教法也不是很成熟,頻繁而有質量的評課能激發農村青年教師的內潛力,促進自身專業化快速成長。通過聽課,學習執教者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武裝自己的頭腦,了解執教者教學活動的思路以及課堂教學的個性化教學風格等,如課堂提問的技巧、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教學目標的達成、重難點突破、課堂時間分配,課堂狀況等。聽課,更重要的是認真思考,進而反復研析和琢磨,找出執教者教學存在的“問題”,避免自己課堂出現這些誤區。如是否準確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是否關注學生的學情,是否準確把握本課的重難點,教材處理是否恰當,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是否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培養學生的能力;有沒有完成本節課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安排是否科學得當,學生學習盲點是否關注等。
另外,專心聽課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一種智慧的胸襟、一種寬容的品格。聽課要用辯證的眼光。聽課要多肯定、多贊美。出現瑕疵要用一顆平常心對待,瑕疵是正常,而不能定論為“怪異”。每個個體都不是完美的,不管多么優秀教師的課,課堂都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即使是名師的課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抱著這樣的心態,才能有的放矢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真正實現專業化的內涵提升,促使“雙減”工作順利開展。
農村初中教師承載眾家庭、學校、社會希望,乃至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隨著“雙減”工作的深入發展和進步,育人成才漫無邊際。學生除學書本知識外,還要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同生活,此外,還要學會健康,學會審美。這給農村初中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機遇,但也給專業化能力提升帶來挑戰,這就要求農村教師要把視野放得更寬一些,兢兢業業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同時,還要靜心讀書學習。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中外文化傳統有識之士莫不重視讀書學習,古人甚至直言“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把讀書學習與個人修養的關系闡述得淋漓盡致。魏書生、李鎮西等著名的教育家,一開始也是普通教師。在他們成長歷程中,可以看到他們持之以恒的讀書學習身影。“雙減”背景下,農村教師如果不讀書,思想會慢慢僵化,所以農村教師要多讀書,讀好書,讀那些經過歲月沉淀和歷史考驗的教師專業化成長專著,能形成新思想、新思維,專業化成長就能發生裂變。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學生除學習書本知識外,還要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健康,學會審美;這給教師帶來極大的挑戰。因此農村初中教師要寒窗苦讀,博覽群書,“深入”才能“淺出”,“厚積”才能“薄發”,通過漫步書香校園,知識積累廣博,人文素養深厚。課內,精于教學構思,善于創設情境,講起課來,信手拈來,才華四溢,使課堂浪花閃耀,高潮迭起,使教學教育洋溢著風采,充滿著無限生機,促進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課外,舉手投足都揮灑出藝術的才情,帶領學生游刃有余地參加班級的各種活動,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了解社會的風云復雜。
農村教師如何讀好書?首先,要有目標。有人說,目標有多大,專業化成長的舞臺就有多大,我很贊同這句話。遠大的目標是教師專業化顯著成長的前提條件,是提升教師專業化的內涵保障。有了目標,讀書才能別有洞天,讓自己以更短的時間完成從普通的教師向專業化教師的裂變。其次,要有毅力。教師有了毅力,才能靜心讀書,排除雜念,每天都處于研究和學習之中,專業化成果與日俱增、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程老師是我校的數學學科教研組長,在剛畢業時,擔任九年級數學課,教學成績一段時間不甚理想,校長給他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他讀完后深受啟發,從此持之以恒讀書看報,特別讀教師專業化成長書籍,現已成為全區學科帶頭人。農村初中教師多閱讀有關教師專業化的書籍,特別讀那些經過歲月沉淀和歷史考驗的教師專業化專著,專業化成長能發生裂變。
可見,農村初中教師要把讀書當成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個不重視學習的農村初中老師,終將被時代拋棄。只有與時俱進讀書學習,才能提升境界,感悟時代進步的脈搏,感受家長的囑托;讀書學習也是專業化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通過讀書學習,教學才有創新的新思路,教育才有創新的新突破,專業化成長才有創新的新局面,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才有創新的新舉措。所以農村初中教師要確立不斷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同時,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善于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新問題,為專業化發展成長注入持久的生機和活力。農村初中教師要做一個靜心“讀書人”,多一些“書卷氣”是雙減形勢下農村初中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然要求,更是農村初中教師教書育人使命的應然要求。
“雙減”政策對農村初中教師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農村初中教師必須走“取經”之路,通過培訓吸納新理念、新成果、新知識,教學才有新思路,“雙減”工作才有新突破,專業化成長不斷開創新局面。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教師培訓制度不斷科學化、規范化,管理體制不斷強化,激發教師“要我培訓”轉變為“我要培訓”的積極性。農村教師平時踴躍參加訓練,靜下心來,切切實實學習,讓每次培訓都有所收獲,都在成長,為專業化發展注入持久的能量和活力。第一,外出培訓,感受時代前進的脈搏。學習前沿的先進理念,把這些新理念融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同時,在培訓中與賢者為伍、與高尚同行,能進一步提升境界。如向“名師”學習,“名師”之所以成“名”, 他們身上有普通教師所不及的東西,了解名教師成長軌跡,從而登高望遠,領悟人生、浮躁的心歸于寧靜,自己專業成長就有一個明確、正確定位。第二,校內培訓,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日常教研培訓活動,向身旁普通同仁學習,取長補短;向身旁優秀教師學習,借鑒他們的教育教學成功經驗,專業化成長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促進“雙減”工作又快又好發展。因為每位教師都是一個個充滿靈性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教學體驗和別具一格的教學創新實踐的個性化教學風格。個性化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個性化的特征,內在表現為獨具智慧的教育思想、教學技巧、教育個性,教學風格和師生關系等,外在表現為教師的個人獨具智慧的學識、豐富的情感、無限的潛能、優秀的心理品質。通過培訓,吸納他們的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新信念和新情感,再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情感熏陶或動作表現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雙減”政策下教育的美好。
可見,農村初中教師只有排除雜念,悉心培訓,才能不斷用鮮活的知識充實自己頭腦,促進自身的學科知識系統牢固、扎實、鮮活,讓教學生靈氣,筑底氣,養才氣。任何缺少實踐培訓活動的專業化成長都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培訓是任何教科書,任何課外閱讀都不能代替的一種實踐力量。通過培訓,內強專業化能力的素質,外樹教書育人的形象。追求更高、更遠的境界,把專業化成長的發展未來融會到民族和祖國發展之中,促進“雙減”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現代社會是知識和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沒有用心反思的教師,無法擔當教學工作,無法完成教育任務,更不可能出色完成國家交給的“雙減”任務。很多農村初中教師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在農村從事教學教育工作,積累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智慧,可惜他們不能深刻地反思總結并將自己的反思進行升華,變成文字與同仁分享和交流。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專業化農村初中教師,就要善于用心反思并升華,既注重學科理論的宏觀建構又重視教學細節的微觀精心打磨,既注重形而下的教學技能探析又要重視形而上的教育學理建構,讓大量鮮活的反思成果和升華智慧被其他教師共享,這樣才能推動全體農村初中教師專業化又好又快發展,促進農村初中“雙減”工作不斷創造新輝煌,真正體驗農村初中教師職業的幸福感。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雙減”政策下,面對教育教學工作機制的轉型,農村初中教師必須堅定不移、持之以恒走專業化成長之路,與時俱進地調整教育教學方式,才能以無私奉獻的工作熱情去造就人、培養人、塑造人,促使“雙減”工作的高效前行,不斷釋放教育生命的輝煌與光彩,促進農村教育事業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