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言 (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
在高中階段,教師要強化德育工作,為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高中生思想日漸成熟,如果強行灌輸知識,他們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此時,教師要將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融入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讓他們主動反思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改正。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將有利于人發展的積極因素當成研究對象的心理學,教師可以基于積極心理學原理,喚醒學生的積極心理,調整其心態,使其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感受真善美,形成積極陽光的心態,接受集體主義教育。
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很多學生在生活中沒有遇到過較大的挫折,這導致他們很難接受失敗,所以,部分學生在遇到困難后容易產生悲觀心理,甚至要放棄。教師要基于積極心理學引導其了解各種榜樣模范,從他們的身上得到啟迪,并思考如何設置適合自己的奮斗目標,以永不放棄的信念投入學習和工作中。
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產生消極的心理,甚至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為了促使學生調整心態,教師應利用積極心理學引導他們樹立奮斗目標。班會課上可以讓學生以名人為例子,看看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采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如有學生喜歡繪畫,教師鼓勵他閱讀王冕的故事,讓他了解到王冕喜歡繪畫,但是家中貧困,無法學習繪畫,于是王冕就利用放牛的機會觀察荷花并自主練習,最終成為一代著名畫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感受到了名人身上的力量,并樹立了自己的奮斗目標,他想要成為一個著名的漫畫家。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其思考以后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包括繪畫技巧無法得到提高,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認識到在確立人生目標后要鍥而不舍地努力,不要畏懼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進步。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各種困難,嘗試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
擁有信心,才能擁有健康心理。教師可以在課上展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到榜樣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了解他們如何面對現實,勇敢挑戰自我。這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促使他們思考如何能在奮斗拼搏中挑戰自我。還可以將職業規劃融入教學中,促使學生展開主動探究,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并思考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大膽應對各種挑戰。
學生心中有真善美的理念,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當代社會,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部分非健康的文化和負面信息,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一定影響。針對此問題,教師要基于積極心理學,嘗試給學生營造充滿真善美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美好的環境中感受自然場景,體會人世間的善良和真誠,并思考自己應該以何種態度投入到生活中。
教師引導學生構筑“書香課堂”,思考如何能從物質、精神兩個角度入手,彰顯美好的文化氛圍,感受文學作品中的美好和善良,從而提升自己的精神狀態。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參與到環境布置中,在墻上貼了一些對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認識到要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學習。此外還引導學生就一些“亞文化”的問題進行探討,如有學生喜歡說唱,但是卻發現在說唱中有很多宣揚暴力的內容,他很猶豫,不知道是否該放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展開討論,思考如何能消除負面因素,讓說唱展現出真善美。如有學生提出:“說唱的節奏和技術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因為歌詞中包含了一些暴力的成分,所以體現出負面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主編寫說唱歌詞,展現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體現真善美。”該學生得到啟迪,編寫說唱歌詞,展現了班干部樂于助人的風采,得到了學生的贊賞,其作品也在班級中廣為傳唱。在豐富多彩的班級藝術活動中,班級文化氛圍更濃厚,學生也從中感受到了真善美,起到了德育的效果。
良好的文化氛圍是學生心理健康的保證。在和諧的文化氛圍中,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詩文誦讀和創作等活動,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情緒,使其沉浸在充滿真善美的環境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反思,說說自己的腦海中是否有不和諧的因素,思考其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并嘗試加以調整。
形成積極陽光的心態能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在積極心理學的基礎上,教師設計了與“改善心理狀態”有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煩心事,然后相互開解,并說說該以怎樣的心態應對這些問題。這樣學生就能激發積極向上的心理,以陽光的心態應對人生的風浪。
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改善心理狀態”主題活動中,有學生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困擾,他想要學習汽修,這樣將來可以自己開店,成就自己的事業,而且自己本身也對汽修很感興趣。但是父母卻不同意,認為這樣高中三年就“白讀”了,希望他能考大學,將來進入公司當白領。該學生因此產生了矛盾的心理,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漸漸地變得焦慮起來。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這個主題進行交流,并思考在擇業的過程中,如果和家人出現了矛盾,該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消除消極心理對自己的影響。在討論中,有學生提出讀大學和開汽修店之間不矛盾,可以選擇相關的專業,又或者選擇和金融管理有關的專業,這樣對自己將來開公司有幫助。該學生得到啟迪,認識到自己此前的格局過小,沒有意識到可以調整雙方的意見,在同伴的開導下思路開闊了,心態也變好了,有信心應對以后的人生。
在主題活動中,教師要選擇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例如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角色扮演的活動中,促使他們產生共鳴,進而激發積極心理。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展開辯論活動,探討怎樣的做法才是正確的。學生間還可以相互出謀劃策,在“互助會”的活動中幫助學生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讓他們形成陽光的心態。
培養集體意識是學生擺脫個人主義狹隘思想,擁有寬廣胸懷的方法之一。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集體意識不強,認為只要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就行了,不用在意他人。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產生嫉妒、自卑,甚至報復的心理。針對此問題,教師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讓他們意識到個人的力量很難幫助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借助集體的力量才能讓自己從容應對各種挑戰。在活動中,學生的積極心理得到了激發,他們逐步懂得依靠他人、幫助他人、團結他人,進而提升了集體意識。
在“互助會”的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寫下自己擅長什么,希望得到怎樣的幫助,然后由“互助會干部群”負責協調,幫助班級成員組成一個個互助小組,這樣學生就能在同伴的幫助下解決各種學習中的困難。此外,教師還組織學生參與到和各種學科有關的集體探索活動中,如在閱讀上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展開合作實踐活動,共同閱讀一本長篇著作。在交流互動中,學生探討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并交流自己的閱讀感想。學生發現集體合作能提高閱讀效率,讓自己找到忽略的關鍵點。教師又引導學生在活動后進行反思,探究在其他實踐活動中,是否也能依靠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并探究自己應該在集體中做些什么,如何幫助他人。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人生態度更加積極,而且也變得更主動,更有愛心。
加強學生的集體意識會增強其信心,提升其幸福感與存在感,是培養其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在集體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份子,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從中獲得關愛,同時,也要注意將自己的愛分享給集體中的其他成員。這樣就形成了愛的鏈條,能讓班集體凝聚在一起,增加凝聚力。
教師要開辟新思路,建立新的工作體系,可以將積極心理學的相關原理融入教育中,促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積極探索與反思中,嘗試找到科學的解決方法,擁有健康的心理,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