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方巷鎮(zhèn)中心小學 卞 蕊
古諺有云:“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啟蒙之師。家庭教育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啟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由家庭里的長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對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這是狹義的家庭教育。廣義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在家庭里,不論是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還是長者對幼者、幼者對長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識地施加的影響,都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連續(xù)性、威嚇性、感染性和及時性的特點。合理的家庭教育一方面能夠確保孩子在進入集體教育之前身心健康地發(fā)展,為學校教育夯實基礎;另一方面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家庭教育能夠配合學校教育,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家庭教育在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家庭關系等方面出現(xiàn)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許多孩子一出生,家長就為他們謀劃著未來的每一步。早教、藝術、編程……孩子除了學習,任何玩樂與休閑都是受約束的,除了學校布置的學習任務以外,還有上不完的興趣班……錯誤的價值觀讓家長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略了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不知不覺,家庭教育就這樣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
我們傳統(tǒng)教育理念是“棍棒教育”?!皣朗菒?,松是害”,要想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有絕對的“權威”,孩子要學會克己、自控、勇敢、堅毅,絕對服從父母。長期生活在如此環(huán)境下的孩子,可能會徹底成為一個完全按照家長的想法生活的“乖”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會唯唯諾諾,面對新事物缺乏信心,缺少嘗試的勇氣;也可能在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徹底“爆發(fā)”,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緒,將自己的種種不滿發(fā)泄到他人或家長身上,待人冷漠疏離,不受傳統(tǒng)道德約束,難以跟別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抱抱我……”這首兒歌之所以孩子喜歡唱,是因為唱出了孩子們的心聲。對孩子來說,一個融洽和美的家庭最重要。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陪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絕大多數(shù)家長的最大難題是沒有時間。有時間陪,還要預防“隱性失陪”。雖然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卻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長期“隱性失陪”的兒童,容易出現(xiàn)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問題。
家庭教育是為人父母者普遍關心的問題,許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也付出了很多。然而,由于沒有一套科學的方法,又常常受到思考角度、性格原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家長往往會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產(chǎn)生分歧,要么就是父母之間意見相左,要么就是年輕父母與祖輩之間的教育方式有沖突,最終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如此,一方面容易降低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威信;另一方面也影響孩子正確是非觀的形成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更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承擔著孩子教育的啟蒙作用,影響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要想孩子健康成長,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從理解孩子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為他們提供支持與幫助。
1.家庭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品質
教會孩子做人比教會孩子學習更重要,家庭環(huán)境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學習“做人”的重要途徑。誠實、守信、愛心、尊重、責任、正直等都應該作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2.重視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漸漸形成的,它貫穿于孩子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家庭教育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塑造有著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的行為就是孩子模仿的范本。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家庭中,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言談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應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表率。家長可以從生活中的各個細節(jié)著手,如在日常飲食、起居等活動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文明禮貌的習慣,在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理解勞動的真諦,等等。
3.健康的家庭教育還包括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學業(yè),培養(yǎng)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兒童來說,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既不能撒手不管讓孩子失去控制,也不能越俎代庖讓孩子產(chǎn)生依賴。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4.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建設美好未來
孩子的偶像是誰?他選擇的方向就是他價值觀的體現(xiàn)。有的孩子說長大后想當明星、網(wǎng)紅,而有的孩子想長大后做像鐘南山、李蘭娟、屠呦呦一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對一個鮮活的生命而言,成長是首位的,真正能決定他們未來的是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與價值取向。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從始至終的,一個人的性格、素質好壞絕大部分來源于家庭教育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在一個幸福美滿、思想道德素質高、觀念純正、學習氛圍強的家庭里,是完全能夠形成良好的價值觀的。
5.家校合作,共建新型家庭教育觀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一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奔彝ソ逃菍W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家長要增強參與教育的意識,理解、關心、支持學校的教育工作,讓家庭和學校緊密配合、形成合力,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最好的教育來自爸爸媽媽的親子陪伴,親子陪伴的價值超過任何教育培訓。最好的陪伴是心靈陪伴,它以感情緊密聯(lián)結為基礎,通過內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促進了解、關愛和信任。對待孩子,僅有物質關懷是不夠的,真誠的陪伴、悉心的關懷更加重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1.閱讀陪伴
畢淑敏曾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父母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教育里面播種下來的。親子共讀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提高孩子語言能力,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閱讀陪伴,親子共讀一本書,讀有所悟,悟有所獲,相互交流,共同成長。一個沒有閱讀的家庭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教育,尤其是在當下碎片化閱讀盛行的時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2.學習陪伴
孩子學習的場所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家庭已成為孩子學習的“第二戰(zhàn)場”。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要擺正心態(tài),認識到自己是陪伴者、幫助者,不能把自己當成主導者、評判者,大包大攬,有問題就立馬指責,甚至發(fā)脾氣,這樣不但干擾了孩子的正常學習進度,不利于其獨立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學習惰性,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厭倦的心理。在孩子學習的同時,家長完全可以共同學習,既達到了陪伴的目的,也是共同進步,給孩子做了榜樣。
3.成長陪伴
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家長要共同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游戲,一起旅游,一起討論……分享生活中的每一份喜悅,共同承擔每一份痛苦,真正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關鍵。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親密、平等的良好親子關系。
1.遵循生命的生長,規(guī)律靜待花開
靜待花開的本意是反對揠苗助長,強調尊重孩子的生長規(guī)律,不去過早地讓孩子做和身心發(fā)展不匹配的事情,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特性。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無法設計和干預他的人生。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的每一個關鍵驛站,我們都應該在,不要替他做決定,只告訴他我們的建議,這樣能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建立自信心。
2.平等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教育孩子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家長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只有孩子愿意與我們敞開心扉交流,我們才能把握孩子的發(fā)展方向,給孩子以正確的指導。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嚴、有主觀能動作用、有發(fā)展?jié)摿Φ男袨橹黧w。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家長要給孩子發(fā)表意見的機會,鼓勵其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努力呵護他們的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家庭教育中的親子溝通,對家長同樣有啟發(fā)意義。家長要多學習、常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嘗試與孩子真心交流。
3.家和萬事興,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家庭環(huán)境具有無意識性和偶然性,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醞釀一種快樂和睦、溫馨甜蜜的家庭氣氛會使孩子身心愉悅,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向善的品性。為了我們的孩子,請家長相互之間多一些包容,少一些爭吵,不要把工作上的不良情緒帶進家庭,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努力做好孩子的榜樣,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什么是美好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家庭生活是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里,一家人身心安寧,每個人都享受到家庭的滋養(yǎng);是在尊重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前提下,讓孩子的生命力和抗挫折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是孩子受到足夠關懷與呵護,對他人的付出心懷感恩。我們一直在努力地追求著幸福,因為它不僅僅是天倫之樂,還包括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成長,共同追求一種更理想的教育狀態(tài)。教育孩子猶如翻閱一本厚厚的書,家長應慢慢地、認真仔細地一頁頁翻閱、思考乃至領悟,用我們的耐心、愛心與鼓勵,時時伴著他們健康快樂、積極陽光地活好當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