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噙香
我的高中歷史老師馬寧是一名特級教師,他講課“層次清晰,深入淺出,妙語連珠,回味悠長”。在馬老師的啟蒙和熏陶下,我填報高考志愿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師范院校,立志也要當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于是,我扎根一線,深耕講臺,十幾年來,一路思考,一路前行,一路追夢。
2004年,有著青春熱血的我,踏上了講臺,開始了歷史教學之路。初進課堂,我的教育理想立顯蒼白,我的激情萬丈和埋頭苦干并沒有給學生帶來實質性的成長,最終只是我的“一廂情愿”。最初那幾年,我一直苦苦思索:歷史教師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養?歷史課究竟應該怎樣上?
于是,我再一次踏上了求學之路——狠下“功夫”,苦練“內功”。我學會了“靜心”,堅持不懈地讀理論經典、專業期刊,一邊如饑似渴地學習,一邊忘我地寫教案,寫反思,寫論文;我學會了“取舍”,深夜的點點燈光是我渴求知識的眼睛,密密麻麻的備課本記錄著我的扎實和認真……我始終堅持記錄著每一天的煩惱和進步,反思著課堂前后的每一個細節,捕捉著生活中與教育有關的點點滴滴。十幾年的厚積,有教學案例,有課題研究,有教學論文,我把這些慢慢注入自己的課堂,看似“清風徐來”,實則“厚積薄發”。
認真付出的結果,是學生可喜的進步,是我自己在各種比賽中滿滿的收獲。獲得的榮譽,于我而言,是成功,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生態度。
2008年,我來到了常熟市實驗中學。實驗中學有一個傳統,每位教師每學期都要開一次展示課,教研組集體聽課并進行研討。每一次大家都主動參與,組內的研究氛圍特別濃厚。正是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中,大家共同進步、成長。
在實驗中學的這些年,我始終堅持歷史課特有的功能和性質,立足于立德樹人的精神高地。為了把教材讀深,讀透,讀細,我不斷探索著課本中蘊含的無盡寶藏,引領學生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很多次,我在夜深人靜時醒來,反復打磨,只為弄通一個知識點,只為死磕一個活動環節。
2011年,我有幸參加了江蘇省初中歷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這是一次初中歷史教學的交流“盛宴”,也是一次學習、成長的契機。當時,我的資歷尚淺,教研員周云華老師帶領歷史中心組的同事形成一個核心團隊,針對比賽項目,陪我一次次地備課、試講、修改。同時,為了適應各種學情,應對突發情況,我在本校和兄弟校都試講,甚至到了比賽的前一天,還在和同行的同事進行討論。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份付出,一份感悟!比賽之后,我與大家分享了我和我的團隊備課的心路歷程。對于這種磨煉,每一位教師都或多或少有共鳴,大家都深深地被我的備賽故事感染了。
專家高屋建瓴的指導讓我在思考中進步,在反思中成長。學校領導的支持、組內同仁們的陪伴讓我更加有勇氣面對一次次的挑戰。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歷史課堂中那一雙雙被我點亮的、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眼睛。誠如馬寧老師所說的: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光是教書,更是育人;教師作為孩子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領者,就是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要有智慧,有見識,有文化,有品行,才能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想傳達給孩子。經過一節節課的磨礪,才能有成長的方向;扎根一線課堂,才能不斷夯實基礎,穩步提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教師課堂的精彩和教師教學的智慧看似臨場的靈感發揮,實為“一輩子”的日積月累。為促進學生實現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教師要在教書育人中融德才于一身。因此,我將堅守歷史園地,篤定前行,接續奮斗,超越自我,做一名有信仰、有擔當、有情懷的歷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