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斐
(常州市武進區馬杭中心小學,江蘇 常州 213100)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運用,促使智慧教育應運而生。智慧教育的基本原則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技術支撐。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自適應學習,發揮智慧教育的優勢,促進學生在智慧教育環境中獲得全面發展。
智慧教育是一種以數字設備為基礎設施的高端教育形態。關于智慧教育的概念,不同的研究學者提出的觀點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馬來西亞學者Chin認為智慧教育是以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環境,這種智慧化的學習環境需要適應學生的學習風格,契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及個性化發展提供支持。黃榮懷認為智慧教育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為便利的互動條件,是一種可以讓學生感知的學習情境,自動記錄學習過程,利用“智慧”軟件測評學生的學習結果,以促進學生在智慧學習環境中實現有效學習。由此可見,智慧教育的提出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沖擊,它側重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教師借助教育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環境,強調在智慧教育環境中收集與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結果,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
自適應學習的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由心理學教授朱新明提出,自適應學習要求構建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在智慧教育的體系中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內容,制訂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學習計劃。在智慧教育的環境中開展自適應學習,需要教師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為何要適應;二是誰來適應;三是如何適應。自適應學習的實踐原因是目前的教育模式無法滿足學習者的個體學習需求,期待通過自適應學習解決“教”與“學”無法適配的問題,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自適應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主張在智慧教育的環境中通過自適應學習系統的診斷、評估,讓學生可以在其中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學生在智慧學習環境下的整個自適應學習過程都需要做到相對獨立,學生的學習思考過程相對連貫,當學生主動探索某些問題或信息時,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程度會更高,學習行為所收獲到的效果會更好。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促進學生在自適應學習中掌握獨立學習的方法,以提升學生學習行為的獨立性。
智慧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利用“智慧”的教學手段,也需要教師自身具備教育的“智慧”,這樣才能提升自適應學習的行為價值。自適應學習已經被認為是當前最具有價值的學習行為,主要原因是學生可以在自適應學習中獲得真切的學習體驗,從自適應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理論與實踐結合是自適應學習實施中的主要環節,突出學生在自適應學習中對知識的實際應用。
智慧教育的一個突出優勢就是智能化,傳統教學中“教”與“學”都可以打破課堂上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所有的教學環節、課堂教學節奏都由教師一人控制,而在智慧課堂中實施的自適應學習模式,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學生的知識討論及技能實踐都是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發生的。但是,因為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在不同的時間段內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依托智慧教育中的信息化平臺與技術,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的個性化自適應能力。
自適應學習平臺的構成一般包括管理系統、學習工具、協作交流、網上答疑、智能評價等模塊,可以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自適應學習平臺。例如,智慧教育的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對不同用戶的單點登錄,針對不同的用戶設置操作權限,自適應學習平臺可以全程記錄使用者的行為,不斷地收集使用者的數據,并對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診斷、智能匹配。自適應學習平臺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可以讓學生在自適應學習過程中得到“一站式”服務,讓學生在智能化的學習中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
為了推進智慧教育的發展,利用智能設備、數據技術等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在服務學生自適應學習中的作用,教師需要注重對自適應學習環境的優化,發揮智能技術的整合作用,做到資源的共建共享,以促進學生在自適應學習中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大規模的因材施教,解決長久以來教育教學缺乏針對性的問題。智慧教育視域下的自適應學習環境優化可以分為以下兩點。
第一,建設教育新生態環境。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及,推動了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生態重構,通過互聯網、通信技術等各種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學設備智能化控制,讓教師與學生可以在教育新生態環境中實現校內外的實時互通,發揮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自適應學習中的優勢,以推動學生在自適應學習平臺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第二,優化個性化學習環境。在智慧教育模式下開展的教學活動,可以發揮大數據的統計、分析與匹配功能,為學生的自適應學習提供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善于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學生建立個人數據,要求學生在自適應學習平臺中注冊一個賬號,記錄過程;大數據對所記錄的數據分析速度快、準確性高,通過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及時地了解學生的自適應學習狀態,結合學生的易錯點為學生推薦知識圖譜,為學生的自適應學習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有助于學生在自適應學習中查漏補缺。
教師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結合智慧教育的特殊性與先進性,轉變教學指導方式,以滿足學生的自適應學習需求。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利用智慧教育平臺收集信息,制定個性化學習指導機制。教師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構建優缺點模型,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教師需要明確優缺點的評價標準,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各方面差異,設定多個不同基礎的評價類別。例如,在學習風格的分析中,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推送調查問卷,學生回答完問卷中的內容后上交系統,最后教師根據其學習風格的不同,為學生制訂符合其自身風格的教學指導計劃。
第二,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推介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智慧教育平臺具有后臺數據監測的功能,即可以監測并記錄學生在某一時間段內對每個視頻的觀看時間、觀看次數及作業的完成情況。這些數據可以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知識學習進度和知識吸收情況。教師通過這些數據深度地判斷學生的學習特征,并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度制訂下一步的學習計劃,以幫助學生攻克現有的最近發展區,進入下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區。
總之,傳統的教育模式缺乏對學生個體的關注,無法實現大面積的因材施教,而智慧教育平臺能夠充分發揮現代化技術的優勢,實現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合,為學生的自適應學習提供更加高效、高質量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