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艷紅(長沙市雅境中學教師)
近兩年,長沙市中考材料作文已不在審題上設置障礙,但審完題后如何立意,仍是評判文章的重要標準之一。文章要寫得有深度,就得主張“以立意為宗”“意在筆先”,如何使文章的立意高遠深刻起來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考前練筆吧。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關“旅行”,有很多精辟的名言:
最美的自己在路上。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樣,當你決定要出發的時候,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就已經完成了。
每日走在自己的城市里,有時候也會忘了這原本也是一場小小旅行。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請根據你對以上名言的理解,選取一個角度形成中心立意,以“旅行”為話題寫一篇600 字以上的記敘文。
我們閱讀這則材料,通過找關鍵詞、理解名言,可以得到如下立意:不必在乎目的地,享受旅行的過程很重要;旅行重要的是敢于出發;在熟悉的地方旅行也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但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寫旅行過程本身,要使立意深刻起來,必須與你的人生感悟聯系起來。這種感悟給了你哪些影響呢?剛剛的立意,你如何升華呢?
原立意:不必在乎目的地,享受旅行的過程很重要。
升華:人生也一樣,不必太在乎結果,享受人生的過程很重要。
總是在乎考試的成績,卻忘記學習的過程充滿著生動和美好。
原立意:旅行重要的是敢于出發。
升華:人生也如此,要有走出最困難的那一步的勇氣。
人最怕的就是膽怯,敢于下定目標,路也就開始了。
原立意:在熟悉的地方旅行也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升華:平淡的人生要活出滋味。
舊地新尋,萬物皆有新意。
閱讀以下材料,完成寫作。
“雙減”政策出臺后,同學們的作業負擔減輕了,學科類校外培訓也取消了,同學們有大量的自由時間了,大家紛紛安排起自己的課余生活。
小明說:我想去學學唱歌、跳舞、畫畫等藝術課程,培養創造力和藝術素養;
小溪說:我想去戶外親近大自然,登高賞景,或去農家樂,去抓魚、趕鴨、燒烤,盡情享受童年的樂趣;
小軍說:我只想睡睡覺、玩玩游戲放松放松;
小雅說:我想閱讀,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如童話故事、世界名著、科幻小說等,不同類型的書能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和意義。
……
寫作目標:或敘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講述別人的故事,或闡述自己的觀點,讓不知道安排課余生活的同學看到你的文章受到啟迪,獲得精神成長。
這次之所以進行個稅稅制改革就是為了降低工薪各個收入層次的稅收負擔,不過通過分析能夠看出,在絕對額方面,中高收入群體在進行稅制改革得到收益明顯少于低收入群體,改革的結果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分配越來越不公平。
針對這則材料,你會如何立意呢?如何讓立意深刻呢?
寫作任務單
“痛點”問題:中考臨近,很多同學非常焦慮,加上疫情的影響,有些學校選擇進行線上教學,本來就迷惘的學生就更加焦慮。
寫作目標:或敘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講述別人的故事,或闡述自己的觀點,讓焦慮的同學讀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啟迪,不焦慮,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解析:“焦慮”是同學們存在的普遍感受,如何面對焦慮,有哪些消除焦慮的方法,要經歷哪些過程,消除焦慮后我們能得到怎樣的啟迪,是本次寫作的著筆之處。
在立意上,我們要在“消除焦慮的過程和方法”的基礎上,提煉出能給同學們生活和學習提供指導的普遍規律,達到“讓焦慮的同學讀了你的文章后收到啟迪”的目的。如:學習也需有顆淡泊的心。
我們還可以通過詳略處理來凸顯立意,前面 “出現焦慮”應該略寫,可以將更多的筆墨落在從焦慮到不焦慮的過程上,以達到突出中心的目的。
1
臨近初三,“學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小思作為“學霸”,經常跟同學們分享自己的作文,并輔導“學霸”小兮物理學科的短板。有時他輔導過的同學超過他,他也不在意,說:“幫助對手進步,我也變得更強大!”
小思的做法具有啟示意義,請你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悟與思考。或敘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講述別人的故事,或闡述自己的觀點,讓擔憂幫助他人會讓影響自己的“學霸”豁然開朗。
解析
這篇文章明顯要求同學們寫出自己得到的啟示,文章的重心應落在啟示意義上。所以我們要提煉啟示意義,讓他精煉而有深度。
從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出助人即是自助、幫助對手讓自己更強大、自助也要助人、幫助對手需錘煉自身,互助才能共贏等立意。大家可以在作文題上點出觀點,如:用助人之手,創已之輝煌;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共葳蕤;頂峰之上再攀登,助人助己助世界……
2
初三(1)班準備在周末組織一次志愿者服務活動。小嘉說:“我周末要在家里溫習功課,就不參加了。” 小星說:“參加這樣的活動又不能提升自己,我還是練琴要緊!”小雅說:“志愿者活動是為社會服務,很有意義呀!”
根據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聯想、感悟和思考?請你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解析
這則材料你可以選擇從“在家溫習功課、參加興趣愛好”這一角度去立意,如:學習成就自我;也可以選擇從“參加志愿者活動”這一角度立意,揚“利他”精神,拒精致主義。
這兩種立意都沒有錯,但立意有高下。前一種立意明顯站在個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后一種立意是站在“國家、社會”的立場上為他人著想的大愛精神。所以,后一種立意更佳,更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謂“作文如做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
“疫情”讓很多同學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課堂變成了網絡學習,交流方式也變成了QQ、微信,同學們通過微博、網頁了解外界豐富而龐雜的信息……“疫情”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信息技術又將人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請你寫一寫你運用信息技術時的體驗,以及體驗過程中涌動的情感或思考。
解析
同學們在立意時,不能為寫網絡而寫網絡,不能停留在表面,要鉆入事情的背后挖掘出深刻的情和理來。
這則材料要寫信息技術帶給人的好處,更要寫背后反映的情理,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對賢人哲思的追求、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等等,這也是使主題深刻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