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煜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內設計是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人們居住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裝飾材料的運用可讓室內設計呈現出更好的效果。傳統室內設計多采用建筑材料進行簡單堆積,往往呈現千篇一律的式樣,很難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1]。而在各種文化、藝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裝飾材料被創造性地運用到室內設計中,不僅凸顯出設計本身的藝術魅力,而且顯著增強了室內的空間意境,滿足了人們對精神情感的追求。
室內設計中常用的裝飾材料主要有木材、石材、陶瓷和玻璃4 大類。木材是非常重要的建筑裝飾材料,具有很好的保濕性能,不僅可以制作家具、地板、墻面裝飾,還能加工成各種雕刻飾品,營造返璞歸真的自然氛圍。木材也能做成各種類型的木作構件,讓室內設計更加豐富。石材是最古老的建筑裝飾材料,具有耐磨、耐久、美觀的特點,而且承重能力較高,不易破壞,取材也非常方便。陶瓷在裝飾中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多樣性的花色和形狀在室內設計中發揮出良好的效果。玻璃可以提亮整體室內環境,擴大視覺領域,彩繪玻璃、馬賽克玻璃以及鏡面裝飾等均能給人們帶來光和美的全面體驗。
目前,裝飾材料呈現出環保、復合、成品以及智能化的發展趨勢。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室內設計的環保性,各類環保性較強的新材料、新技術在室內設計中逐漸普及,如環保型油漆、板材等,有效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單一的裝飾材料很難同時在物理特性和外觀上符合設計要求,這就需要通過各種組合,研發出符合要求的復合材料,充分發揮各類材料的優勢,更好地滿足室內設計要求。
傳統室內裝飾施工中,不少裝飾材料都需要現場制作和安裝,較為耗時耗力,也很難達到施工質量標準[2]。而當前不少裝飾材料都由廠家事先制作好,只需現場安裝即可,非常便捷。此外,裝飾材料的高科技和復合化也決定了它們所擁有的多種功能,且能根據設計和施工要求進行調控。
室內設計屬于空間和視覺藝術,合理搭配組合裝飾材料能較好地呈現室內設計的藝術性,為人們帶來獨特的視覺、觸覺感受,形成或放松或美好的情感體驗。不同裝飾材料有著不同的觸感和色澤,通過一定方式的組合運用可以營造出特定的氛圍,賦予室內空間鮮明的個性色彩,并向人們傳遞獨特的環境信息。
色彩是視覺藝術的重要媒介,能先于圖形給人以直觀的印象,并帶來視覺沖擊,進而影響人們的情緒。因此,色彩是裝飾材料最主要的特征,且同時具備物理和心理特性。例如,白色可拓展視野,黑色則會引起視覺收縮,黃色、橙色會帶給人溫暖的感覺,藍色容易營造出寧靜的氛圍,紅色會讓人感受到熱情、活潑,綠色會緩解視覺疲勞等[3]。
另外,不同的色彩組合能呈現出不同的輕重、距離、冷暖特性。例如,深色、淺色分別給人以厚重、輕巧感,如果在室內空間中進行合理搭配,那么就能達到平衡的效果。在室內設計中,運用不同色彩的裝飾材料可直接影響整體的設計效果。
因此,設計師應根據室內空間功能、使用人群性質等因素決定色彩的基調和搭配,渲染出個性化的裝修風格,提高室內空間的情感內涵。
材料的肌理是常用的設計語言,會影響人們對材料的主觀感覺。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分為先天形成的自然肌理和后天創造的人工肌理。
自然肌理多為材料本身擁有的花紋、木紋、石紋等,由于是天然形成,具有偶然性和隨機性[4]。
人工肌理則是人為創造的,是設計師根據材料結構制作而成的紋理。將新舊、輕重、粗細性質不同的材料以不同方式進行組合,可通過對比產生不同效果,并賦予空間更加豐富的韻律和節奏,以展現空間的意境變化。多種裝飾材料肌理的多樣性,可為室內設計提供更加豐富的視覺感受。
質感屬于材料的自然屬性,包括材料在結構、組織上的特征以及因此帶給人們的視覺感知。不同的裝飾材料質感不同,并受溫度、環境因素影響而發生一定改變,觸發不同的視覺感知。總的來說,材料質感主要包括光滑度、軟硬度、溫度、透明度等,人們通過材料的質感能夠激發不同的觸覺想象,產生觸覺心理,從而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例如,金屬質感的強大、冷漠,石材的沉穩、凝重,木材的親切、安全與生命力,毛皮質感的舒適、典雅等,都會讓使用者產生身心上的共鳴。
規格也是裝飾材料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的室內空間和設計方式,所需的裝飾材料大小、尺寸均不一樣,無論是較大體積的瓷磚、玻璃隔斷,還是較小體積的馬賽克、卵石,在納入室內設計時都需考慮其具體尺寸,讓整個空間呈現出協調感。一般來說,較大的室內空間,多使用較大規格的材料,反之亦然。不同規格裝飾材料形成對比可賦予室內空間形式美,從而塑造出不同的視覺感染力,形成差異鮮明的感官體驗。
不同裝飾材料存在不同的屬性和裝飾功能,特別是當前各種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涌現的情況下,為材料的創新性運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設計師應充分掌握材料信息、特征,挖掘材料的使用潛力,結合使用需求和用戶的裝飾需求,對材料的質感、圖案、色彩進行巧妙的組合和創造性的設計,最大程度體現裝飾材料的審美價值,同時也能為空間注入無限趣味。
質感轉化就是運用創新的設計手段,使傳統材料的自身視覺特征產生變化,給人帶來全新的感受。設計師可以保留材料的部分質感屬性,對剩余部分進行創新性改造。例如,餐廳設計中,可在墻面、屋頂大面積使用溫潤的鵝卵石拼接成不同圖案作為裝飾,同時在墻面上加入一些方形石塊,改變鵝卵石給人帶來的視覺和觸覺感,形成軟硬對比,造成一定的視覺沖擊,為整個室內空間賦予一定的變化性。
又如,設計冰雪酒店時,可以用冰塊代替木頭制成桌子,并在冰塊上模擬出木頭的紋路、質感,整個酒店的布置均以冰雪為材料,不僅能更好地突出建立在冰雪概念上的設計主題,而且這種質感轉化能夠塑造更加貼近自然、別具一格的空間[5]。瓦作為一種傳統的裝飾材料,給人以冷、硬的感覺,若將其進行大面積曲線排列,則整體將呈現出一種柔軟的感覺,突破常規的視覺和觸感,從而豐富該材料在環境信息、空間情感方面的表達。
傳統認知中的室內裝飾選材較為低調、大眾,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升,對室內裝飾的色彩要求也越來越個性化,運用豐富、獨特的色彩搭配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色彩本身就是材料的基本屬性之一,做好顏色搭配和新穎的色彩設計,不斷創新人們在視覺上的認知,是設計師們需要深入探索的課題。例如,餐廳設計中,不同的色彩搭配可對消費者的心情產生不同影響,紅、橙等暖色調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用餐者的食欲,部分自助類餐廳常通過適當運用藍色來起到降低食欲的效果,而人流量較大的快餐店多選擇高明度、高飽和度的暖色,拓展食客視覺空間,減少店內的擁擠感。
除了墻面材料色彩,燈光色調的合理使用同樣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室內設計中,將墻面裝飾材料和合理配置的燈光相結合能夠創造出不同的質感與裝飾效果,不僅可滿足使用者對光照的需要,還能體現設計的文化內涵和審美,營造出不同的氛圍。例如,臥室使用暖色調燈光來營造溫馨的氛圍,給人以舒適、安全感,辦公室則使用冷色調燈光,幫助人們穩定情緒,從而高效完成各項工作。一般來說,材料顏色是視覺效果的主要影響因素,以白色為主體,不僅能帶來整潔的觀感,還能與其他顏色高度契合,避免出現顏色不協調的現象。因此,室內設計時,應根據空間的具體用途及使用者的性情、喜好選擇主色調,并合理分配需要使用的其他顏色,防止出現色彩過于雜亂的情況。
在室內設計行業發展中,對環保、自然材料的運用越來越多,不少設計師都致力于打造返璞歸真的空間,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享受。大自然本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也是裝飾材料獲取的最初來源。設計師可以通過對自然形態元素的模仿、真實再現以及再創造來形成新的設計,并通過恰到好處的處理使其充分融入房屋的整體設計。例如,北京市奧林匹克運動會主會場“鳥巢”,就是通過模仿大自然中鳥巢進行整體設計,用樹枝般的鋼網編織成孕育與呵護運動生命的搖籃。又如,烏克蘭知名的龍卷風餐廳中,設計師通過運用裝飾材料的色彩、質感特征來模擬自然界中的龍卷風現象,再現漫天風沙的意境,給人獨特的美感,并使其成為當地的特色餐廳。
對自然植物的應用,也是通過直接運用植物的自然形態來提高審美的重要手段[6]。具體使用時,應注重和周圍環境的融合,不能因植物過多而導致擁擠感,也不能因隨意擺放而造成雜亂無章的觀感,需要結合室內的顏色、光影與空間特點,在視覺傳達理論指導下進行合理選擇和擺放,以在有限空間內營造出親近自然的氛圍。
此外,設計師也可以選擇在自然界中經過長期打磨的天然材料,對其進行再創造性使用,以增加室內環境的自然因素。天然材料有著自己獨特的外形、顏色、肌理以及質感,將其按一定方式組合、制作成某種生活中常見的家用物品,如用貝殼制作的筆筒、風鈴,原木制作的杯墊,船木制成的桌面等,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能提升室內環境中人與自然的和諧性。
廢舊材料經過歲月的沉淀,在色彩、肌理、質感上均呈現出不同于新物品的美感,對其進行合理利用可在室內設計理念表達上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在各類資源逐漸匱乏的今天,對廢舊材料進行再利用可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減少資源消耗和成本投入。例如,四川省成都市的東郊音樂公園,保留了原址紅光電子管廠的各類廠房建筑和其中的多種廢舊材料,秉承新舊協調、創意時尚等改造原則對原址部分保留原樣,如對網絡般的管道進行部分改造和再利用,用鍋爐切割的門洞,用機床殘件設計的雕塑,用四川省境內第一批蒸汽式火車頭和綠皮車廂改造的咖啡文化體驗中心等。這種充滿著工業文明的陳舊歷史記憶體現出獨特的審美和藝術價值,不僅吸引了大批知名音樂商家入駐,使其成為成都文化創意產業高地,而且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
此外,在一些酒吧、咖啡館的室內設計中,通過廢舊報紙、畫冊等打造懷舊主體背景墻;在家具制作中,利用一些經過長期使用而被打磨出特殊光澤的木材制成扶手、把手等;用廢舊彩色毛線編織成民族風格的裝飾掛毯,或者用廢舊衣架制作餐具支架等,均可通過創新性的改造重新賦予這些舊物新的生命,創造出良好的視覺效果。
圖形是室內設計中最常見的元素,每種裝飾材料表面的色彩、肌理均有所不同,若能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圖形上的創新組合,能給人帶來全新的感受。室內設計中多采用韻律、對比、重復等方式進行圖形組合。例如,將不同大小尺寸的材料按照一定規律排列到一起,使整體呈現凹凸有致的變化,為空間賦予動態感;運用不同粗細的實木條組成不同的形狀或者景觀,不僅讓室內空間更具層次感,而且實木本身的原生態質感和古樸的裝飾細節也可以從視覺上提升用戶的感受。
設計師也可以打破材料自身的固有條件,選擇性保留其中1~2種屬性特征,如色彩、質感等,通過拼接、鑲嵌等手段重組圖形,從而豐富圖形構成和設計語言。材料的肌理紋路多有較為規律的方向性和大小規格,若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重組,則可改變原本較為呆板的觀感,使其產生視覺上的動感。此外,圖形的抽象性還能構成各種讓人浮想聯翩的造型,展現出畢加索式的美學,以簡潔的形式構建出豁達、空靈的意境。
室內設計在建筑行業中占據重要位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設計師們應熟練掌握裝飾材料的種類和適用范圍,結合空間用途,在創新性理念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各類裝飾材料的特性,通過質感轉化、色彩搭配、圖形組合、自然形態利用以及廢舊材料再創造等方式,創造出多種更富審美價值、具備獨特美感的室內空間,以實現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創新性使用,不斷滿足人們越來越個性化的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