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微(四川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成都 610021)
書 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概論
主 編:禹輝映,黃鑫權,王萬江
出版單位: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3月
定 價:39.00元
ISBN:9787301329078
近年來,高校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了大量嘗試性改革工作,不斷加大對思政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現階段,思政教育工作仍有待完善,尤其是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在教學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難以完全發揮思政課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快推動思政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研究。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概論》一書,遵循高校思政理論實踐教學的要求,全面系統地介紹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相關內容,對研究思政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創新模式具有重要參考意義。該書共有五章內容,第一章從教學內涵、目標、作用三個方面闡述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內容;第二章介紹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發展歷程、依據和主要原則;第三章從教學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分析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進一步開展的發展要求;第四章介紹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施、管理及保障體系;第五章圍繞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報告展開,介紹其撰寫規范和考核評價。
新形勢下,高校不斷加強思政課教學研究,更加突出了實踐教學的價值。但是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上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忽視思政課實踐教學相應的保障制度;二是實踐教學的教學大綱、教學體系和教學規范措施有所欠缺;三是教學形式傳統、單一,創新性不強;四是教學內容脫離大學生生活,難以發揮應有作用;五是缺乏實踐教學評價,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針對目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該書通過對思政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主要開展以下三方面論述。
第一,綜合開展。高校所開設的五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分別在不同年級和學期開設,并以試卷或論文形式進行考核。在理論課和實踐課課時的分配上,理論教學課時較多,實踐教學不僅教學時間有限,而且其開設方式較為傳統且具有相似性,基本上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或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學習,實踐模式效果不佳。而綜合開展是思政課綜合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重要策略,其主要手段是綜合各門理論課程的實踐內容,構建獨立的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地位。具體而言,綜合開展就是高校獨立開設思政課綜合實踐課程,統一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綜合實踐教學內容,解決實踐教學不足的弊端,將實踐教學時間相對統一到學生基本完成理論課學習的學期,便于學生結合所學理論開展實踐。
第二,統分結合。統分結合的綜合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當前高校人數眾多、統一安排實踐難度大的弊端所進行的創新。具體來說就是,高校基于學生人數合理安排集中統一實踐和分散自主實踐的一種實踐手段,該實踐模式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以強化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集中統一實踐指的是由學校統一安排,由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在固定時間前往固定場所開展實踐活動,并在教師指導下撰寫實踐報告;分散自主實踐指的是學生要結合自己的需要,并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合理選擇,可在大二下學期暑期自己參與社會實踐,聯系實踐單位,并提供實踐證明,撰寫實踐報告。通過統分結合,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創新實踐模式,強化實踐效果。
第三,項目主導。項目主導形式的實踐教學創新主要是高校根據社會現實環境、緊扣時政熱點、把握學術前沿、深入生活實際,設計選題,組建學生團隊,結合思政理論課創建相關實踐教學研究項目,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諸如各類作品創作、公益服務活動、社會調查考察、競賽創新創業、文化產業推廣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研究項目的制定、調研和報告撰寫等各個環節,這既能創新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又能激發學生參與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積極性,提升分析社會問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從而強化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
總體來講,高校應結合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的頂層設計、運行機制、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發展能力、自我學習能力、服務社會能力的提升,構建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