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發寶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雙城鎮畜牧獸醫站,甘肅 武威 733000)
牛羊布病與布魯氏菌有極大聯系,是一種慢性疾病。患有該病的動物出現關節炎、流產等問題,養殖人員只有第一時間發現該病并展開治療,才能防止出現更大的經濟損失。牛羊布病的感染渠道十分廣泛,養殖人員應合理開展防治工作。隨著牛羊布病的發病率的不斷升高,引起部門高度重視,該病影響牛羊等動物的健康,養殖工作很難順利、高效的開展。
布魯氏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其無芽孢、莢膜與鞭毛。通常布魯氏桿菌包括6種生物種,如牛、沙林鼠和羊等生物型共計20個。在現實生活中牛、羊這類動物易患有布魯氏桿菌病。據了解,該病原擁有極強的侵襲性,借助黏膜、皮膚等途徑便可進入動物機體并造成病癥感染,該病原對周邊環境的抵抗力極強,不僅能在水、土中生存數月,還能存活在動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但該病原對熱極為敏感,在溫度60 ℃的條件下擱置半小時就能將其滅殺,加之病原對消毒藥物敏感性強,人們可使用消毒藥劑將其殺滅,用紫外線照射也能消除病原。
牛、羊、豬這些患病動物是布魯氏桿菌病的傳染源,其次是犬類與鹿等。在患有該病后,潛伏期階段的動物不會發病,但卻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布魯氏桿菌能肆意傳播,還可經由皮膚、黏膜感染動物[1]。如若養殖家畜的糞便、羊水與陰道分泌物等污染水源、飼料或養殖場地土壤,都易引發布魯氏桿菌病的傳播,而易感染該病的動物,如牛、羊和豬等接觸了被污染的水、土及飼料就會出現相應癥狀。而且布魯氏桿菌病的發病無明顯的季節性,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但在炎熱、濕潤的天氣環境下,該病的發病程度十分嚴重。
通常牛、羊等動物患有該病后會呈現出隱性感染狀態,在這一環節患病動物并無典型癥狀,若細致觀察還會發現很多病癥。如牛患有的布魯氏桿菌病就是隱性感染,如果妊娠階段的母牛患上該病會發生流產情況。據觀察,在妊娠期6~8月為病牛最易發生流產狀況的時間,在此過程中胎衣不易脫落,其顏色主要以黃色為主,如若胎衣無法脫落很容易導致病牛的子宮內膜發炎,母牛一直不孕。并且擁有流產史的母牛若再次出現流產問題,會表現出時間延緩、陰道分泌物較多,其顏色會呈現為深紅色。至于流產的胎兒有些會在流產期間死亡,有些并未死亡,但因身體素質較差,所以存活率較低。在感染布魯氏桿菌病后,母牛乳腺還會出現損傷情況,這對母牛的泌乳性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患病母牛的年齡較大,則很少出現流產癥狀,通常表現出子宮炎和關節炎,如果公牛感染布魯氏桿菌病會出現睪丸炎,發病過程中還會出現發燒等情況。
羊患有布魯氏桿菌病的癥狀并不明顯,患病母羊會出現流產癥狀,發病嚴重時山羊種群的流產率高達90%,而綿羊種群感染該病后的流產率是40%,通常情況下,母羊在妊娠后第2個月會出現流產情況。大部分羊在感染布魯氏桿菌病后還伴隨關節炎病癥,臨床表現為病羊行走時會出現跛行問題,還有很多病羊會出現支氣管炎,患病公羊還易引發附睪炎、睪丸炎。
牛、羊在患有布魯氏桿菌病后病變集中在病牛、病羊的子宮,通常患病動物的子宮絨毛間隙會生出膠凍狀物質,呈灰黃色且無氣味。子宮絨毛會出現壞死情況,在其表面易出現壞死灶、膿液。患病動物的胎膜呈水腫狀,觀察其外觀可發現胎膜肥厚且以膠凍狀為主,表面還存在纖維素性和膿性物質。患病動物流產的胎兒很多會受敗血癥的侵襲而發生死亡,存活率極低,漿膜還會出現血點等癥狀。患病動物的淋巴結、脾臟還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腫大現象,在其肝臟表面存在很多壞死灶。
可觀察患病動物的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進行診斷,還可使用實驗室技術進行確診[2]。針對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診斷工作,可使用病原分離鑒定、凝集試驗等實驗室技術,在病原分離鑒定期間,利用瓊脂平板培養病原,使用涂片鏡檢、鑒別培養等手段便可鑒定牛羊布魯氏桿菌病。但采用這一方法消耗的時間過長,很大程度上會耽誤病情,導致患病動物無法得到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在采用凝集試驗方法的過程中可借助虎紅平板開展凝集試驗,將備檢血清與抗原有機混合,再觀察其是否發生沉淀,由此便可斷定患病動物是否感染的是布魯氏桿菌病,相較于上種方法,凝集試驗法的操作簡單、便捷,但缺乏精準性,極大程度上會出現誤診情況。
4.1.1 合理引種
在開展牛、羊等動物的引種工作前,養殖人員先明確引種的來源,確保引種地域無疫病出現,不僅能豐富動物的種類,還能確保無病菌侵入,本地的牛、羊等動物不會被感染。為預防病菌的傳播,我國全面使用人為控制引種的方法,在引種的過程中先確定引種來源、引種動物的數量與健康情況,確保引進的動物種群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養殖人員還要高度注重引種的距離,如若距離較遠很容易增加動物患病風險,對于引種距離必須合理控制。盡管牛羊布魯氏桿菌病不會直接受到季節性問題的影響,卻存在一定的關聯。在每年的春、夏兩季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發病嚴重,在天氣轉涼后該病的發病率會逐漸降低。在引種的過程中養殖人員要綜合考慮季節性因素,選擇秋季開展引種工作,這可有效避免受季節性影響而導致動物患有布魯氏桿菌病。
4.1.2 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社會科技的發展促使我國醫學領域不斷優化、進步,針對常見的疾病我國都有相應的疫苗進行預防。我國醫學領域已研究出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疫苗,科學按照規定進行疫苗接種,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會降低動物感染布魯氏桿菌病的風險。將疫苗接種給家畜牛、羊,可從病原層面有效預防,而病菌也可從源頭被扼殺。當下我國應用最廣泛的是針對牛羊動物的疫苗,如V號布魯氏菌苗、19號布魯氏菌苗,但牛、羊所接種的疫苗并不一樣,V號布魯氏菌苗適用于羊,19號布魯氏菌苗適用于牛。因為羊患有該病的概率要遠高于牛,所以牛羊接種的疫苗也存在很大的區別。通常完成第1次接種后,時隔1個月要進行第2次免疫,這樣接種疫苗的動物可擁有一年的免疫效果。在接種的過程中養殖人員或防疫人員要用無菌處理過的生理鹽水稀釋疫苗,在稀釋完畢后便可服用。據了解,牛、羊的服用量不同,如1只羊需要服用1份,5只牛服用1份。抗生素還易影響藥物的作用,在服用完疫苗后或在服用疫苗前,如若動物食用了抗生素,這會大幅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3]。養殖人員還要高度關注牛、羊的飼料,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養殖人員要盡可能避免使用帶有添加劑的飼料,以防對動物產生不利的影響。針對存在疫病的區域或染病較為嚴重的區域,除日常養殖管理外,還要加強免疫處理,以防疫病爆發而導致更大的損失。在完成免疫接種工作后養殖人員、防疫人員還要定期進行檢查,這樣便可檢測免疫效果是否達到規定的標準,如若免疫接種未成功,就需重新開展接種工作。
4.1.3 定期開展檢測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養殖人員要合理規劃時間,在不同階段要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案。首先養殖人員要明確檢測群體是牛還是羊,還要確定具體檢測的數量。由于各個養殖場的規模不同,養殖動物的數量也不一樣,所以檢測所需的樣本數量要根據總數的百分比科學確定,一般情況下會使用10%的比例明確檢測樣本的數量。針對個別患病的牛、羊,檢測數量只要控制在一半即可,這不僅能提升抽檢的覆蓋率,還能確保疾病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但針對疫病較為嚴重的區域,要想防止疫病擴散就應擴大檢測范圍,必要時還要進行全面檢測。據研究表明,基于布魯氏桿菌病的傳播、感染特點,養殖人員要高度關注生產過后的母羊、母牛以及低年齡的幼羊、幼牛,因為這一時期的動物最容易感染布魯氏桿菌病。至于由外地引入的牛羊種群,養殖人員、防疫部門要嚴格制定檢疫標準,只有符合標準的動物才能引入本地。在日常飼養的過程中養殖人員也要制定相應標準,嚴格管控動物飼喂的數量、分量,再科學開展消毒工作,確保所有工作事項都是依照標準執行,這樣動物患有布魯氏桿菌病的風險也會大幅度降低。此外,檢疫工作還包括定期篩查牛、羊血夜樣本的病菌情況,工作時間通常為4~7月,如若檢測發現疫病存在,第一時間采取隔離措施,將患病動物和群體分離,這樣也有利于對疫病的管控與治療。
4.1.4 做好教育宣傳工作
在日常飼養的過程中,根據疫病具體情況,地方政府及防疫部門要加大對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關注程度,還要科學開展養殖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在適宜時間組織養殖人員參與教育培訓,這不僅能提高養殖人員的安全養殖知識與意識,還能讓其了解牛羊可能患有的疾病,再根據具體病癥做出良好的判斷、掌握更多有效的預防措施,這不僅能幫助養殖人員更好的應對牛、羊疾病,還能結合實際情況科學開展防疫接種等工作。在此背景下,防疫部門要定期帶領養殖人員進行培訓,全面提升人員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即使發生疫病問題,養殖人員也能更好的應對與處理,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利于養殖業的發展[4]。
4.2.1 保胎法
在養殖工作期間,如果牛、羊出現了流產前兆,但胎兒還有生命跡象,養殖人員可采用保胎法進行治療。如向患病動物肌肉注射孕酮,牛類動物需控制在100 mg內,羊類動物需控制在30 mg內,還要將25 g炒阿膠、蘇葉;20 g砂仁、白芍;30 g炒白術、當歸;15 g生姜;10 g甘草等藥物研制成粉末,用開水沖泡一次灌服給患病動物,1劑/d,這是牛類動物的藥劑量,若治療病羊可結合實際情況減少藥物含量。
4.2.2 催產墜胎法
如若牛羊出現明顯的流產癥狀,或胎兒已經死亡,養殖人員可采用催產墜胎法進行疾病治療[5]。通常養殖人員可為患病動物肌肉注射催產素,牛類要控制在100 IU內,羊類要控制在50 IU內,還要將20 g白芍、紅花;25 g的牛膝、桃仁;30 g熟地、黨參及15 g炙甘草研制成粉末,使用開水沖泡為患病動物灌服,每天需確保一劑藥量,這一藥方的用量主要針對患病牛群,如若治療病羊還要酌情減少藥方用量。
4.2.3 解毒治療
針對流產母牛、母羊,養殖人員要進行解毒治療并為其活血、祛瘀。在治療期間可將50 g益母草;25 g雙花、白芍以及熟地;30 g黃芩等藥物研制成粉末,用開水沖泡并為患病動物灌服,保證1劑/d的量,連續服用5 d左右即可,這一藥方的用量針對牛類,若治療病羊要適當減少藥方用量。
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危害較大,為養殖人員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我國養殖行業的發展,養殖人員與防疫部門必須科學開展疫病的免疫、防治等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養殖人員要做好預防,如嚴格管控引種、合理免疫接種等,還要合理制定方案開展治療工作。相關部門還要科學配合養殖人員的工作,定期開展培訓教育活動養殖人員增強預防疫病的意識,合理推進免疫接種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