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紅,楊兆祥
(貴州省惠水縣農業農村局養殖業發展中心,貴州 惠水 550600)
羊口瘡病毒屬于痘病毒科的成員,是一種典型的傳染性疾病。發病后在口腔黏膜表面先是形成丘疹,隨后逐漸變大形成水皰膿皰,膿皰破裂后形成結痂組織。在很多集約化規模化養殖場中,羊口瘡病的發生流行幾率不高,如果在養殖場中出現個別患病羊,病毒通過各種渠道向整個群體傳播蔓延,短期內就會造成全部發病。羊口瘡病造成的死亡率整體不是很高,但是病情傳播速度相對較快,發病之后由于口腔疼痛難忍,影響羊的正常采食,正常飲水,由于長時間營養物質不能正常供給,患病羊的身體呈現逐漸衰竭的態勢,增重逐漸放緩,還很容易激發感染各種傳染性疾病,病情防控難度越來越大。
某養殖戶于2020年11月修建養殖場,現存欄山羊73只,羔羊有22只采用放牧養殖和舍飼養殖相結合的方式。進入2021年1月下旬后,在羊中陸續出現了一類傳染性疾病,當天發現有2只羔羊采食緩慢,精神狀態逐漸變差,仔細觀察口腔黏膜潮紅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傷現象,在出現臨床癥狀1~2 d后,患病羊的嘴唇口角、鼻鏡表面分布有很多,小紅點,小紅點逐漸增大后形成濃泡,最終形成潰瘍面,疼痛難忍,患病羊不能正常采食,正常飲水。在出現該種癥狀1周左右,有3只左右的羔羊發病死亡,并且病情快速傳播蔓延,不同年齡的羊都出現了臨床癥狀,其中羔羊的發病率最高發病率在70%以上。在疫病發生期間,養殖戶嘗試使用10%的食鹽水和醋酸進行涂抹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病情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旦停藥病情又會呈現加重的態勢。獸醫通過對養殖場的發病現狀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和總結,可以看到整個養殖場的衛生環境普遍較差,不同年齡的羊混合養殖,地面潮濕不堪,圈舍的防寒保暖性能比較低下。最為重要的是該養殖場沒有對羊進行妥善有效的免疫接種,逃避免疫。隨后對病情做出全面有效的診斷,沒有發現細菌感染。采集患病羊的新鮮血液,分別進行抗體水平監測,能發現羊口瘡病毒的抗體水平顯著升高,而其他沒有免疫接種疫苗的病原抗體不合格,由此判定羊口瘡病毒感染引發的傳染性疾病。
該類疾病發生較為突然,短時間內向整個群體快速傳播蔓延,發病初期患病羊表現為不能正常采食,飲水欲望增加,精神狀態逐漸變差,不斷的伸出舌頭舔鼻子的一端,隨后在羊的上嘴唇、口角和鼻腔上會出現散在的小紅點,小紅點逐漸變成小結節,隨后形成水泡,水泡出現1~2 d后形成膿皰,隨后膿皰逐漸破裂,形成潰瘍病灶,如果沒有激發感染壞死桿菌,大多數患病羊在發病1周左右,逐漸恢復健康潰瘍病灶,形成疣狀結痂,有時在患病羊體表會形成大的病斑,病斑逐漸均裂,從中會流出很多渾濁紅色的液體。部分患病羊拒絕采食,病變嘴唇部位顯著腫脹,手觸摸有熱感。有的膿皰,相互融合形成大面積的結痂組織,甚至會蔓延到嘴唇和眼瞼周圍[1]。將結痂組織輕輕剝離后,可發現下部存在肉芽組織增生,強行分離結痂組織極容易造成皮下出血。
對病死病例進行解剖發現各個臟器組織沒有出現特征性的變化,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上呼吸系統,病死羊的口腔表面存在大量的水泡,爛斑和糜爛組織,胃內部幾乎不存在任何的內容物。體表皮膚干燥失去彈性,機體脫水比較明顯。將結痂組織去除后,發現下部存在肉羊組織增生,患病羊的嘴唇顯著腫大,呈現桑葚狀向外翻出[2]。面部、皮下會存在大量的出血斑塊,上呼吸道氣管會出現環狀出血,肺臟組織出現輕微腫脹現象,顏色變暗。
結合患病羊的實際臨床癥狀,應該將患病羊單獨隔離并做好養殖場的緊急處理工作,限制患病羊的移動,加強對養殖環境的針對性清理和衛生消毒。并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輕癥患病羊一般對體表結痂組織進行軟化處理之后涂抹上碘甘油龍膽紫。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病羊,在治療過程中應該圍繞抗病毒,預防激發感染的原則進行對癥治療,對創面進行全面的清除,將結痂組織去除后,選擇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或者酒精外用消毒劑進行全面清洗。羊肌肉注射鹽酸土霉素注射液,每天使用2次,使用劑量為30 mg/kg體重,預防繼發感染。選擇使用冰片15 g,大黃15 g,硼砂15 g,芒硝20 g,將其研磨成粉劑,吹入患病羊口腔中,每天使用2次,有效控制該類病毒性口炎的發生。
防控羊口瘡病需要從養殖管理角度入手,一方面要指導養殖戶堅持自繁自養的養殖管理制度,嚴禁將受感染區域的飼草作為飼料投喂羊。如果從其他地區引進羊時,避免從疫區引進,并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掌握羊的疫病流行現狀,疫苗免疫接種現狀,引進的羊到達養殖場應進行嚴格的隔離觀察。在羊引種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認真細致的檢疫檢驗工作,切實做好登記檢疫[3]。到達養殖場的羊應該放置在隔離室中單獨隔離養殖30 d以上,并對羊進行持續性的檢測,保證羊健康并妥善進行免疫接種之后才能混合養殖,一旦出現疑似患病情況,應立即將患病羊單獨隔離。日常養殖管理期間應該密切做好羊的巡視檢查工作,如果發現了不能正常采食,口腔出現水泡的,應該在做好封鎖隔離的基礎上,對整個養殖環境進行多次高頻率的消毒處理,一般每天消毒2次,并對未發病的羊進行緊急的疫苗免疫接種,安全處理病死羊。還應該確保整個養殖場清潔干燥整潔,為羊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確保飼料營養價值全面,有必要時對飼料進行粉碎處理和柔化處理。科學搭配飼料,保證飼料中的維生素A添加充足,維持上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
羊口瘡病是一種發生流行率相對較低、死亡率相對較低,但傳播速度較快的一類接觸性傳染性疾病,由于該類病毒的傳播渠道多種與多樣,很容易發生交叉傳播,需要養殖管理人員高度重視羊口瘡病的針對性防控,一旦出現疑似患病病例應該單獨隔離,并將病情上報獸醫站,由官方授予對病情做出有效的診斷和科學處置。在疾病防控期間要嚴格落實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做好防護工作。日常養殖期間應從保護羊口腔黏膜完整性角度入手,加強對養殖環境的有效清理,避免飼料過于僵硬,切割長度過長。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羊快速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