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花
(山西省交城縣農業農村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 交城 030500)
我國的生豬養殖受到很多疾病影響,疾病的種類較多,甚至很多疾病還不斷發生著改變,但所有疾病都可劃分為病毒、寄生蟲和細菌及營養代謝類疾病。在我國的養豬領域中也有很多疾病會危害豬的養殖,如養殖中比較常見的包含藍耳病和豬瘟及豬口蹄疫,偽狂犬病和豬流感及傳染性胃腸炎等也屬于常見疾病。很多細菌都會影響生豬的養殖使其受到感染,因受到細菌影響的疾病中豬鏈球菌病和豬支原體肺炎比較常見。而豬弓形蟲病主要是生豬養殖中比較多見的寄生蟲病。
生豬疫病有很多危害,尤其在一些小型的養殖場中危害更加嚴重,利用相關手段可讓疾病的傳播被有效控制,但很多時候在養殖中發生疫病并不會導致大量生豬出現死亡,疾病傳播的危害一般不會得到重視,最后導致豬場發生嚴重損失。
在豬的養殖中很容易出現豬瘟,該病的發生一般都因為豬受到病毒的侵襲發病,在該病中病毒為發病本源,該病并不會出現在其他生物的身上,一般發病較急,但也有個別為慢性。當出現豬瘟后一般會導致豬的身體出現小點出血,且為全身性發展,很多癥狀發生比較迅速,還可能出現高稽留熱。豬瘟很容易和副豬嗜血桿菌病出現混合感染,最后加重生豬的病情。在出現混合感染后還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加重病情,很多病豬表現出的癥狀并不統一,在治療上一般比較困難[1]。
1.2.1 豬蛔蟲病
豬的蛔蟲十分常見,這種蛔蟲屬于大型的線蟲,外形和蚯蚓相似且外觀表現為粉紅色。當豬出現蛔蟲后采食時興趣不佳,部分豬精神情況萎靡,還有貧血與消瘦等情況,疾病發展到嚴重期后會導致豬的體溫上升并出現呼吸加快。成年的生豬與幼豬不同,其抵抗力會更強,一般發病群體都為仔豬,這種寄生蟲病在養殖中最常見且最嚴重。
1.2.2 豬細頸囊尾蚴病
在養殖中細頸囊尾蚴造成的影響比較大,這種疾病可導致山羊、綿羊、黃牛及豬類患病。如果該病侵襲仔豬會使其出現身體虛弱及黃疸等,尤其仔豬的生長也會受到一定阻礙,嚴重時可能出現僵豬等情況并發生死亡。如果成年豬患病會使其毛發干燥無光,并發生體質消瘦。
1.2.3 豬肺線蟲病
該病還可以稱為豬后圓線蟲病,通常會在豬的小氣管及支氣管中寄生,最后導致這些部位出現炎癥。該病會表現為地方流行性且會將蚯蚓作為中間宿主。疾病會使生豬發育受阻,體型消瘦,甚至阻礙呼吸的通暢性[2]。
豬的疥螨病是一種寄生蟲病,也是一種常見感染病,很大程度上可能損害豬的皮膚,致使皮膚部位出現瘙癢化膿,如果處理時存在不當行為會發生死亡。當豬被葡萄球菌感染后在采食上會導致食量減少,延緩了豬的生長。部分豬會停滯生長并出現躁動不安,該病在傳播時速度相對較快,而且在疾病的周期上一般比較漫長,發病后痊愈起來困難。在全年中任何季節都會發病,治療措施比較單一,病死率可達40%以上[3]。
生豬繁殖障礙疾病是一種母豬繁殖過程中發生的流產,產出的仔豬畸形為特征的疾病,其中繁殖障礙疾病的影響因素很多,常見于規模化的養豬場中。其主要病源體來源于病毒感染,其中豬細小病毒最為常見,同時某些細菌,或者養殖戶的不當處理也會引起。繁殖過程中,仔豬的死亡率和畸形豬的產出比較高。
生豬養殖管理工作需要養殖戶的悉心喂養,在選擇集中化管理的同時,豬場必須選擇合格的喂養飼料,在我省很多生豬養殖場,為降低成本,選擇質量不過關的飼料,造成養殖生豬營養不均衡,生長較為緩慢,影響生豬養殖的質量。養殖戶的專業知識有待加強,定期去學習和培訓相關的豬養殖技術及疫病的防治技術。相關部門也要積極配合,把豬疫病的防治知識和治療方案制定成冊,分發給各個養殖生豬的農戶。每個養殖者之間通過多交流多溝通,自主合作,努力學習一些更好的技術和經驗,提高自身的養殖能力和技術,達到養殖經驗共享的目的。
不僅在生豬的繁殖階段,對于每個階段都要做好清潔消毒工作。不僅是對患病豬的豬舍要做好清潔管理工作,對母豬生育仔豬的過程也要注重消毒。避免在養殖中再次發病。如果豬因為生病而死亡必須將其及時清理掉,將滅菌消毒工作做好,避免其他豬受到感染。寄生蟲會從飲用水中入侵豬的機體,加強飲水方面的管理可對寄生蟲病的發生有效控制。養殖過程中飲水比較重要,因為每頭豬每天都要飲水,水質要保持清澈并做好消毒。水源周圍避免存放有害物質,避免水源受到污染導致豬患病。水質保持后要加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補充,使其免疫力提高。如果發現寄生蟲卵要及時將其消滅,將疾病的發生從根源上杜絕。
養殖生豬時無論規模大小都要定時體檢,但很多山區和鄉村設備技術都比較落后,這些地區的養殖場需接受政府幫助,將疾病的防治宣傳做好。每頭豬每年都要進行2次以上的體檢,對生豬是否感染和患病的數量進行明確,滅蟲工作每間隔一段時間進行1次。但滅蟲時最好不使用藥物,否則可能會導致豬的生長受到傷害。從而影響養殖生豬的質量。如果生豬已經患病要將疾病的治療工作做好,在用藥時要保證科學性。如果因為疾病導致豬出現死亡,要把此豬的隔離和消毒工作做好。加強發病區域的交叉感染管理,還需及時將疾病的病源找出,有效降低疫病的患發幾率,保證豬健康成長。
養殖戶制定好豬場的管理模式,對于上班的工作人員進入豬場要穿上工作服,消毒清潔以后進入豬場工作,對于豬群的喂養要制定合理和規范的正確喂養制度。針對生豬的養殖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生豬疫病的發生,提高生豬的養殖質量。
生豬患病的癥狀需要養殖戶的細心發現,在不斷研究生豬疫病的治療方法的同時,必須依靠養殖戶的定期檢查和防治,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標本兼治的效果。疾病防治也需要部門的宣傳和指引,提升生豬的養殖質量,在生豬疫病防治的同時,提升疫病防治知識,努力做好疫病治療方案,應對突發情況。加強生豬疫病防治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可以帶來當地的創收,也能切實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