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華
(云南省德欽縣畜牧水產管理服務中心,云南 德欽 674500)
非洲豬瘟(ASF)屬于急性、熱性、烈性的傳染病,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死亡率,屬于毀滅性動物傳染病,對于豬場養殖來說是頭號殺手,其造成的威脅與損失無法估量。自2018年我國出現首例非洲豬瘟病后,國內豬場受到重創。加強中小規模養豬場的消毒管理工作,應對其消毒方法進行進一步了解與研究,做好中小規模豬場的全面消毒管理,積極有效的做到中小規模豬場防控措施是當前豬場養殖行業的重要問題。
部分豬場養殖環境較差,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善,再加上在實際的養殖中,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及要求進行消毒處理,導致生豬保護措施并不完善。豬場內養殖人員的思路及觀念仍然處于比較滯后的階段,對于非洲豬瘟的防控與處理無法做到有效措施,導致在發生非洲豬瘟后無法做出迅速的抉擇,影響消毒工作的進行,豬場內的消毒力度也因此達不到相應的要求。
中小規模豬場大多存在硬件條件差的問題,其主要表現豬場內部的布局不合理,在區域的劃分上并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比如:部分中小規模的養豬場并沒有將生活區、生產區以及污水處理區等進行明顯的劃分,也沒有對生產區中的母豬區、保育區、肥育區等進行嚴格的區分開來,導致豬場內部管理混亂。在豬場的生產區中沒有分設凈道與污道,場區入口處也缺乏相應的消毒池、更衣消毒室等,導致豬場衛生處理不到位,影響病毒的傳播與感染。
部分中小豬場并沒有制定相應的豬場飼養管理規程,即便有部分豬場也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及要求去實施。在豬場的飼養方面,飼養人員并沒有嚴格按照關于飼料、飼料添加劑以及獸藥的相關使用標準進行,導致豬場飼養不規范,影響豬場的經濟效益。在關于豬場的生產過程中,并沒有實行相應的信息化動態管理,沒有制定相關的疫病檢測、診療制度以及病死豬的無公害化處理制度等,豬場內的每一只豬沒有相應的生產記錄以及免疫檔案等,導致豬場內部的生產管理缺乏規范性。
據實際情況來看,部分中小規模豬場在自身防疫工作中存在不少的問題與漏洞,防疫制度不健全,豬場內沒有專職的獸醫,也沒有開展定期的預防性消毒措施,也很少對豬場內的豬群進行系統性的免疫,僅在某種疾病的高發期進行臨時免疫,導致免疫效果差,一旦出現防疫不到位的情況,將導致動物疫病難以控制,對豬場造成嚴重打擊。
在非洲豬瘟的防控措施制定、實施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其傳播途徑進行仔細的了解,據了解,造成非洲豬瘟在中小規模豬場中傳播的主要途徑包括接觸傳播、采食傳播及媒介傳播等。在防控措施的制定上需要根據傳播途徑制定針對性的應對防控措施,從而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1]。
2.1.1 建立圍墻
地理位置對于豬場養殖來說非常重要,好的地理位置能夠有效避免環境的污染以及病毒的傳播。在豬場的地理位置上,養殖戶需要通過一系列措施有效分隔養殖區與生活區,如圍墻建立。為了能進一步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的傳染,豬場養殖需要全封閉管理豬舍。在豬場養殖中,需要通過封閉式墻體與大門的設立,實現豬舍與周圍環境的有效隔離。豬場養殖的進出通道必須設有門衛看守,并在豬場進出路口拉設相應的警戒線,避免無關人員擅自進入。豬場周圍應當盡可能的減少野生動物的靠近,如老鼠、流浪貓及流浪狗等。可以通過鐵絲網的鋪設,盡可能的減少外來病毒污染,預防非洲豬瘟,做好豬場環境的控制。
2.1.2 凈污通道分離
豬場養殖中所提到的凈道、污道指的是料道與糞道。其中,料道指的是飼養員進出與飼料運輸的主要通道,需要保證絕對的干凈與衛生;糞道則指的是豬場垃圾、排泄物以及生豬銷售的主要通道,在清理過程中非常容易滋生細菌,要想保證絕對清潔基本是無法完成的。就此,為了保證豬場養殖不受到交叉污染,在凈污通道的設立上需要事先做好設計,禁止將兩條通道放置在同一部位,更不能共同使用一條。在經過凈污通道分離后的使用也需要進行非常嚴格的要求,工作人員禁止隨意穿梭在2條通道之間[2]。
2.2.1 消毒設施完善
做好豬場防控非洲豬瘟的重要前提是完善豬場消毒設施。如在豬場進出口處設立專門的安全消毒設施,所有進出的車輛及人員都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消毒處理后才能進出,避免出現任何攜帶病毒的情況發生。豬場內部需要設立有專門的存放倉庫,用于放置各類治療所需的緊急藥品、消毒設備等。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當立即對生豬進行消毒、隔離處理。豬場應配備專業的消毒車輛、設備等,藥劑的選擇也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利用,完成對豬場的全面消毒。
2.2.2 區域分類消毒
在中小規模豬場的消毒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豬場并沒有嚴格按照區域劃分進行消毒工作,導致消毒工作不完善,甚至有可能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發生。為了保證豬場消毒的有效性,作為豬場養殖的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豬場區域進行分類消毒,如進出人員消毒、進出口車輛、設備消毒等。針對性的消毒才能確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出現豬場內部交叉污染的情況發生,大大減少非洲豬瘟的發生概率[3]。
2.2.3 進出人員消毒
中小型規模豬場的消毒主要針對進入豬場的人員和豬場內部的工作人員。相關消毒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所有人員進出豬場前后均需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建立嚴格的消毒通道,在高壓下清洗衣服表面,并在進入現場前清洗鞋底任何部位,加強消毒管理。衣服需要紫外線消毒,霧化消毒需要在特定的消防通道進行。如果非豬場內部人員進入現場后,需要包裹頭發以避免頭發暴露,造成污染。
2.2.4 進出口車輛及設備消毒
所有進入豬場的車輛以及其他運輸工具,在進出前都必須做好相應的消毒處理。可以根據豬場情況在進出口處建立一個消毒池,車輛在進入豬場前邊進行一個全方位的消毒處理,所有車輛只有在完成消毒處理后才能夠進入到豬場內部。視豬場情況而定,若豬場資金充足,可適當擴大豬場的消毒范圍,同時根據車型的大小設立不同的停車區;若豬場資金有限,建議可以在豬場門口設立專門的消毒池與進出通道,使用高壓水槍進行清潔處理,盡可能的將非洲豬瘟發生概率將至最低。
非洲豬瘟的來襲對我國豬場養殖所造成的沖擊非常巨大,一旦豬場防控措施不到位,將導致疫病蔓延,其產生的危害與損傷更加嚴重。中小規模豬場應當做好日常的隔離、消毒措施,正確了解非洲豬瘟的傳播方式、傳播途徑,對防控工作的開展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生豬養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