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偉
(陽谷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山東陽谷 252300)
農業技術推廣是指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等方式普及農業技術的活動。對于鄉鎮而言,農業技術推廣是促進當地農業生產跨越式發展的助推力,也是農業生產可持續化發展的技術保障。有關管理人員要明確在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對策處理,全面保障鄉鎮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在推廣技術中要為鄉鎮引進更多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及對應的計算機設備,財政撥款是重要支撐。同時,技術推廣人員的工資也是一部分支出[1]。資金的限制會影響到技術推廣成效,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中資金不足較為常見,即便是上級部門投入資金,但其中人員支出占比更大,用于專項技術推廣的較少。久而久之,會嚴重影響推廣進度,甚至耗費更多資金。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且技術操作還要嫻熟,能夠及時作出示范,為鄉鎮農戶們提供更專業的技術指導。但從實際情況看,部分人員綜合素質還待提升。此外因缺乏長效管理機制,部分推廣人員工作敷衍、不積極,再加之缺乏提升渠道,難以提升專業水平。
部分鄉鎮地區開展的農技推廣采取的方式仍然較為落后,例如有張貼公告、發放宣傳單等等,不僅難以達到更好的宣傳推廣效果,且效率低下,浪費資源。部分經濟落后的鄉鎮農技推廣多由上級部門全面負責,下級單位均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如此導致部分技術推廣人員對于工作熱情不高,推廣效果不盡如人意[2]。
將先進的農業技術用于鄉鎮農業生產中,是技術研發的核心。但部分科研人員會將精力更多地放在新農業技術的掌握及研發上,卻缺乏大量的實踐機會,技術人員和農戶存在溝通間壁壘。鄉鎮中的普通農戶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部分老年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因而無法確保順利完成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實踐過程中也常常面臨許多問題。
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仍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技術推廣[3]。例如,在農業推廣站中未設立統一的管理機構,缺乏統一政策管理標準,導致無法及時全面地掌握到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完成情況,得不到更真實的數據資料。部分機構是在完成本職工作后再進行技術推廣,人力資源、時間等方面都較受限,機構管理人員也難以對推廣工作成效實現有力監督管理。
首先,政府是鄉鎮農業技術推廣資金投入的主要負責方,政府長期予以農業技術推廣的支持,積極配合科研人員工作,才能確保農業技術投資順利進行。在加大資金投入的過程中,政府部門不僅要發揮出主導地位,同時還應當做好監督管理,對于下屬部門必須落實款項,嚴格按規定執行保障各款項落到實處。定期審核鄉鎮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的使用情況,嚴禁出現挪用、截留資金的惡劣現象,為農技推廣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其次,鄉鎮各部門要做好經費監管,尤其是關注到經費去向,使其充分發揮價值。最后,可適當提高人員薪資水平以消除其工作上的顧慮,激發對技術推廣工作的主觀能動性。
第一,優化工作環境。推廣工作需要人才作為保障,人才的發展也應當有更適合的環境來支持。傳統技術推廣條件艱苦,不利于技術推廣人才的長期發展,也導致其難以堅持工作。為此要為推廣人員創設優良環境,改善當前基礎條件。第二,提高人員培養質量。構建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模式,讓更多技術推廣人員掌握到新技術要領;農業科技管理部要利用“農業科技入戶”等契機,讓技術人員在鍛煉中提高能力;同時提拔專業技術骨干,使其發揮出領導帶頭作用,將推廣經驗傳授給更年輕的技術人員。第三,加強推廣機構建設。創新管理機制,基于農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對當前的技術推廣體系進行管理[4]。
首先,除了下發宣傳材料外,還可利用各種視頻宣傳軟件或是開設線上課堂等等,讓鄉鎮農戶對新技術有所了解。利用現在較為流行的方式將鄉鎮里的農戶集中在一起,可建立微信群、QQ群等,借助于網絡技術的優勢來為技術推廣提供保障。技術推廣人員可定期在群里更新農業新技術、鄉鎮發展新政策等,并解答群里各農戶所提出的技術疑難問題。在群里還可定期組織技術問答類交流活動,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鼓勵更多農戶參與其中,從而讓技術推廣人員及時掌握到農戶們的真實需求。其次,可舉辦農業生產交流會、農業知識講座等等,并建立科學示范園地,充分展現出真實的科技成果,消除農戶的顧慮并提升對技術的接納度。最后,還可定期組織專家學者、科研人員等深入現場開展技術指導工作,定期組織推廣人員參與培訓,嘗試用先進的信息化網絡來推廣。
首先,要選擇有積極性、有責任心的人員組建團隊,鼓勵成員們主動學習新的農業生產技術,了解最新政策規范,總結推廣經驗。其次,結合實際來落實人力資源的科學配置,確保各部門人員團結協作,提升工作效率。管理部門要為人員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使其意識到推廣農業技術的重大價值和長遠意義,更好地為鄉鎮農戶及農業服務。最后,要全面推進鄉鎮“三位一體”體系建設,組建規范的技術團隊,構建嚴密的管理機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聯基地、聯大戶”活動,保障技術入戶落地。定期對技術推廣團隊實施考核,對于能力較差的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讓其繼續學習或調離崗位,日常工作中,要嚴厲批評行為懶散、不負責任的現象[5]。
首先,針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工作,應當統一交由當地的某專業機構,且明確各部門各人員職責,制定相應的考核管理機制。按照我國有關政府部門下發的《農業新技術推廣管理制度》《農業技術重點推廣項目管理試行方法》等文件資料或是“中國農業科技推廣網”等官方網頁,基于相關政策法規上來實施農業技術推廣。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管理工作可結合自身發展特點進行小幅度調整,確保技術推廣穩定進行。其次,盡可能避免機構人員身兼數職,使他們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投身于農業技術推廣中。最后,針對推廣站點的設立要設置統一標準,確保站點內的工作人員能負責上級所下發的任務,各司其職,減輕工作壓力,從而能高效、細致地完成任務。人員的配置上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鄉鎮發展具體特點和需求,避免出現人力資源的浪費。
其一,要推進科技創新,構建完善的技術體系。推廣農技的過程中要大膽創新,發揮出各專家領導團隊的領頭作用,積極解決技術推廣中的各種專業問題。一方面,大力發展種子種苗產業,尤其是糧油、蔬菜、畜禽等產業,同時引進新品種,鼓勵“產學研”結合,嚴格實施技術對比實驗。另一方面是加快對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在鄉鎮中普及集中育苗、測土配方施肥等核心技術,大力推進農作制度的創新。其二,要推進農業信息化的應用。農業信息化是鄉鎮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及途徑,要結合更多先進信息化技術,從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市場營銷、農業科技知識傳播等等方面著手,構建出全面的信息管理網絡,以此來推動鄉鎮農業的高效、穩定、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當前正處于科學技術迅速發展背景下,農業也應加大技術推廣。諸多研究顯示,將先進科學技術和農業生產的二者融合能加快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不僅能夠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效率,還能節約更多資源,值得推行。同時,為解決鄉鎮農技推廣問題,還要從資金、人力、方法、管理、科技等方面來實施,全方位保障農業技術推廣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