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緒春
(費縣石井農業綜合服務站,山東費縣 273415)
花生油是當前主要食用油之一,我國北方對該類油的使用較多。花生除了制作食用油之外,還能用于食用,花生中富含較多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深受人們喜愛,是生活中人們攝入營養物質的食物之一。高油酸花生是較為優質的花生,為促使花生種植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提升花生的銷量及產量,應重視種植技術的研究,探究如何能生產出產量及質量均較高的高油酸花生。
花生中油酸以含量70%為分界線,高油酸花生是指油酸含量高于70%的花生,而低于70%的則為常規的花生。經研究表明,花生中的油酸能促進膠原蛋白分泌,食用該花生能有效預防肝臟疾病及慢性肝炎等[1]。因此,高油酸花生受到更多人的歡迎,不僅能為食用人群提供更加充足的營養物質,也能為種植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
山東省在花生種植過程中注重科技的運用,種植技術比較先進。近年來,山東省開展花生無公害種植技術推廣,對當地花生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推進作用。當前,全國種植前十位花生品種中,山東省占7個,播種面積達60%以上,山東省花生種植面積占全國的30%以上。
當前,高油酸花生主要種植品種有濟花3號、濟花8號和濟花9號等,其中,濟花8號、9號折干果產量達500 kg/667m2以上,而濟花3號產量近400 kg/667m2,產量較為穩定,花生油酸含量達到77%以上,具有產出率高、蛋白質含量高等特征,無論是用于食品加工還是直接食用,均具有較高的價值。
在種植前,應重點做好花生品種的選擇。為提升高油酸花生產量,首先應選擇直立型品種,此品種適合于密集種植,并具有較高的適應性、較強的抗旱用及抗寒性等[2]。病蟲害是高油酸花生種植過程中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因此,應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種植工作人員應選擇無病害特征、無破損的高油酸花生豆莢,并對其表面進行檢查,確保其表面光澤鮮亮。
種子純度是對種植效果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大規模種植高油酸花生時,一定要保證種子的純度[2]。因此,開展種植工作前,應先對種子市場進行調查,咨詢花生品種的相關信息,并在此基礎上確保花生種子純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種植人員可以與相關育種部門進行溝通,從源頭上對種子質量進行把控,提升種子純度。大部分培育種子的機構具有較好的種子篩選條件,基本上能夠保證種子的純度。通過育種機構選擇的花生種子安全性相對較高,能符合種植需求。
此外,選種過程中還應考慮當地的氣候環境。例如,山東地區降水量較少,因此應注重花生種子的抗旱性。如果種植環境相對較為嚴苛,需要通過田間管理等方式為花生的生長過程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通過合理灌溉等方式也能提升種子的抗逆性,增加高油酸花生的產量[3]。
3.3.1 種子晾曬。一般晾曬時間需要保持1~3天。晾曬完成之后,需將種子剝殼,剝殼后10天左右,可以開始播種工作。種子晾曬能有效提升花生種子的活力,提升發芽率,通過紫外線照射,還可消除殘留在花生種子上的病菌,提升種子的抗病能力。
3.3.2 藥劑拌種處理。晾曬完成后,需對其進行拌種處理,一般在播種前2天進行,能有效防止花生種植過程中受到地下蟲害的侵蝕,減少根系疾病發生的概率,進而提升花生出苗率。一般可使用多菌靈液,或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拌種的使用劑量為0.3%~0.5%,藥劑濃度為50%。拌種完成后,需進行適當晾曬,待花生種子干燥后,即可進行播種工作。
為提升高油酸花生種植效率和花生產量,應對土壤的質量進行嚴格控制與管理[4]。在選擇種植地塊時,盡量選擇土層較厚的區域,并確保土壤中營養成分充足。盡量選擇地勢較平坦,以方便種植過程中對高油酸花生進行水分補充。同時,在種植之前,應對土壤施加基肥、鈣肥、鉀肥等,保證土壤肥沃,施加基肥盡量在入冬前進行。
如果當地氣溫較高,可適當提前播種時間,必要時,通過農業農村部門信息公示,了解當地的種植條件及種植信息,在條件成熟時開展選種與種植工作。
高油酸花生的病蟲害發生情況與種植方式有關[5]。苗期時,易產生莖腐病、立枯病以及冠腐病等。這些病害均會對高油酸花生的生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農業工作人員應選擇合適的病蟲害防治方式予以防治,如使用藥物拌種的方式防治,用25 g/L的咯菌腈種子懸浮劑拌種,可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
一般情況下,高油酸花生病蟲害發生的時間為7~8月份,該季節中,山東省具有高溫高濕的特征,蚜蟲、地老虎等害蟲繁殖速度較快,對高油酸花生產生的影響也較大,大范圍的蟲害對花生的生長造成危害。種植工作人員要有針對性地預防蟲害。例如,為防止蚜蟲蟲害,可通過在種植前拌種的方式對其進行預防。為防止地老虎等蟲害,播種前可在土壤中施入辛硫磷進行預防。使用化學藥物防治病蟲害時,要合理控制藥物的使用劑量等。種植人員應盡可能采用生物、物理等防治方式對高油酸花生的病蟲害進行控制。
田間管理是對高油酸花生的生長情況進行干預的主要方式,合理的田間管理能有效提升花生的產量和質量。采用覆膜花生種植技術時,當花生生長出2片真葉,這一時期是實行開孔放苗的階段,田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膜下溫度過高,灼傷秧苗。及時開孔放苗能有效提升高油酸花生的整體存活率。
開孔放苗的時間,一般選擇早上9點之前或下午4點之后,這一段時間環境中的溫度較低,適合于進行開孔放苗。同時,要注意開孔大小,不能開孔過大,能將幼苗引出即可。如果開孔后發現高油酸花生的出苗不齊,要根據出苗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便于花生生長,為下一階段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水分是高油酸花生生長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花生生長需要較為充足的水分,對水分的敏感性也較高。在生長期間,有兩個特別的水分敏感期,分別是開花時期及結莢時期,應重點注意這兩個時期的水分補充。花生在其他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量相對較少,依靠日常天氣降水就能基本滿足其生長的需求。
開花時期,只要出現干旱情況,花生葉片周圍就會泛白,并可能迅速枯萎,影響花生正常生長。因此,這一階段,應對進行及時澆水,保證高油酸花生能順利度過開花時期。如果發現其缺水情況較為明顯,應及時進行灌溉,調整土壤濕度,為其提供較為充足的水分,以促進整體植株的正常生長。
結莢時期,高油酸花生對水分的需求相較開花時期更高,在這一時期如果沒有充足的水分,不僅會影響高油酸花生果實的生長發育,還會導致其抗病能力下降,易受到黃曲霉毒素的侵蝕與影響。結莢時期不能對高油酸花生進行大水漫灌,適合采用噴灌方式。同時,噴灌應選擇在較為合適的時間進行,一般選擇早上或晚上,避免在正午的時候進行灌溉,對植株造成危害。合理的灌溉能有效改善高油酸花生生長條件,增加其結果率。
高油酸花生生長后期,此時段,山東省的降水量較多,如土壤肥力充足,花生莖葉容易產生徒長現象。可采用植物生長調節藥劑,對高油酸花生莖葉的生長進行合理的調節。一般使用壯飽安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干預,直接將藥劑噴灑在葉片上即可,使用時應嚴格控制劑量。如果高油酸花生出現較為明顯的瘋長情況,應考慮2周后再次噴灑。
合理收獲期對提升花生產量及質量的影響較大。由于種植地區不同,即使同一高油酸花生品種,其收獲期也不同。因此,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如果天氣情況不允許,可采用緊急措施對其進行干預,防止降低其整體效益。另外,收獲前,要及時排干田間水分,為花生提供適合的收獲環境,確保收獲工作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高油酸花生在市場上廣受歡迎,在食品加工、直接食用等方面均有廣泛的用途。同時,高油酸花生中含有較高的油酸含量,保質期較長。因此,要不斷提高了油酸花生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以實現高產豐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