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法,任慶燁
(1.費縣探沂農業綜合服務站,山東費縣 273400;2.費縣上冶農業綜合服務站,山東費縣 273400)
豌豆/甘薯的連作種植,病蟲害發生概率增加,單產降低,質量下降。豌豆的根部會分泌出大量的有機酸,增加土壤的酸度,在第二年會影響根瘤菌豌豆的整體生長發育。因此,豌豆/甘薯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可充分利用土壤肥力,增加復種指數,并改善土壤結構。根據實踐經驗,將500 kg鮮豌豆碎秸稈和12 kg硫酸銨、3.5 kg過磷酸鈣、12.5 kg氯化鉀一并施入土壤中,可以固氮。同時,可降低甘薯根系疾病的發生概率,對提高甘薯栽培質量有促進作用[1]。
豌豆/甘薯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可改善土壤墑情,利用豌豆秸稈可促進甘薯的生長。豌豆的成熟較早,可在豌豆采收后進行甘薯種植,符合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特征。從2月下旬開始,進行豌豆種植,收割完成后,可在6月開始甘薯的栽培,提高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其中,品種選擇對豌豆/甘薯輕簡高效栽培水平產生直接的影響。選擇收獲日期為5月20日之前,單產為1 500 kg/667m2,且單莢超過6種谷物的早熟、高產、高質量的新品種。例如,青豌2號或者科豌6號。甘薯可選擇紅皮黃肉的濟薯26號或煙薯25號,西瓜紅等適合烤甘薯或加工甘薯干,產量可達2 500~3 000 kg/667m2。考慮到豌豆不宜連作,所以,結合豌豆/甘薯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可通過全過程栽培管理與防控,提高豌豆、甘薯的基本產量與質量[2]。
豌豆、甘薯的茬口安排是根據豌豆與甘薯的種植特性而定,2~10月,完成豌豆與甘薯的種植栽培與采收。
結合山東地區種植情況,選擇青豌2號與煙薯25號為主要品種,原因是前者的生長周期比較短,可實現豌豆/甘薯的種植搭配。從產量上看,青豌2號的產量為1 500 kg/667m2,甘薯的產量在3 000 kg/667m2,這樣的品種搭配效果不錯。結合山東的天氣環境,每年2月中旬種植與栽培豌豆,充分利用春季的土壤水分,保證豌豆的基本出苗率。在夏季,對豌豆進行分批采收,完成采收后,6月進行甘薯的種植,為保證甘薯有充足的生長周期,可在6月上旬進行種植,以此保證甘薯的產量與品質[3]。
需要對土地進行翻耕,并對輪作方案進行調整,以此保證豌豆、甘薯的種植的基本水平。豌豆根系本身較弱,所以,需要在疏松的土壤環境中進行栽培,提高出苗率,促進幼苗的健壯性與抗逆性。山東地區適宜青豌2號的種植,在土層基本解凍后,可對土壤保墑進行處理,并在播種前進行淺耕耙耱,提高整地水平,保證豌豆的基本種植環境。完成豌豆采收后,可對地塊進行保墑處理,并對土壤肥力進行檢驗,在確定土壤環境符合甘薯栽培需求后,對豌豆進行滅茬、除草處理,將豌豆秸稈翻入地中,翻耕的深度為25 cm,之后進行甘薯的栽培。
山東地區甘薯種植是按照南北方向起壟,壟距為90 cm左右,壟高為30 cm。煙薯25號的種植密度為3 500~4 000株/667m2,以保證甘薯的產量[4]。
種苗處理、品種選擇對豌豆、甘薯的產量與品質等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豌豆的種子選擇確定后,對豌豆種子進行晾曬,剔除不良的種子,保證發芽率。在豌豆種子處理中,可對豌豆進行拌種處理,根據山東常見的豌豆病蟲害,選擇合適的農藥藥劑進行拌種,保證基本出苗率。播種時,按照15 kg/667m2種子用30 mL/667m2“高巧”進行地下害蟲防治,利用40 ml“適時樂”防治土傳病害,施用0.06 ml的吲哚乙酸,達到壯苗的目的[5]。
結合煙薯25號的生長特點,對煙薯種子進行篩選,栽培種植中可采用高剪苗方式。在種苗處理中,可利用70%蜱蟲啉以及三唑磷膠囊劑進行蘸苗處理,降低甘薯生長中的病蟲害發生概率。
豌豆播種后,出苗前對土壤進行封閉除草處理,用量為340 mL/667m2。出苗后與封行之前,可結合豌豆的田間情況,采用人工拔除大草的方式進行處理。早春豌豆病蟲害的影響比較輕,拌種可有效防治土傳與根部病害等。后期的病蟲害以淺葉蠅、棉鈴蟲、菜青蟲為主,4月20日以后,密切關注潛葉蠅危害,并通過噴施阿維菌素的方式進行防治,花莢期可根據實際情況,灌水1~2次。
豌豆的病蟲害包含根腐病、莖腐病、白粉病等。前期根腐病比較嚴重,需要多次灌根處理,結合第1次追肥,利用50%敵克松進行澆施。每隔10天,利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步津進行灌根處理。白粉病、霜霉病對豌豆產量、質量等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在發病初期,可利用三唑酮乳油,按照7天噴施1次的方式進行防治。從蟲害的角度分析,其中以蚜蟲、潛葉蠅、豆莢螟等為主,可通過滅菌酯乳油2 500倍液進行防治,提高田間管理與防治的綜合水平。
甘薯田間管理階段,病蟲害防治可根據病蟲害特征,利用化學試劑對甘薯的病蟲害進行防治。例如,甘薯黑斑病的處理,可對病苗進行拔除燒毀,或是在封壟期間,按照50 mg/kg的標準,利用多效唑進行病蟲害防治,降低黑斑病對甘薯生長產生的負面影響,有助于提高甘薯的整體產量。甘薯的主要病害還有苦絲病、蔓割病、灰斑病等,可利用50%多菌靈、硼肥、益微增產菌、米醋等進行噴霧防治。蟲害方面以斜紋夜蛾為主,可用80%敵敵畏進行噴霧防治。
甘薯一般在10月上中旬階段開始進行采收,在霜降之前,完成采收工作。采收過程中,需要注意輕刨、輕裝、輕運、輕卸等要點,避免影響質量。
肥料是豌豆/甘薯生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對產值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栽培中,可從肥料應用的角度進行拓展,對施肥量、施肥時間、施肥方式等進行靈活調整,提高肥料在豌豆/甘薯高效栽培中的應用效果。結合實際需求,從新型高效肥料、高效施肥技術等角度進行革新。逐漸以流體肥料為主,有針對性地施入微量元素肥料、農藥、菌劑等,滿足豌豆/甘薯種植栽培的生長需求。肥料在使用中,用量需要符合行業標準,在保證正確施用的前提下,通過輕簡施肥,以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減少肥料浪費現象。
施肥方法,可在配方施肥的基礎上,通過精準施肥,避免肥料流失率高、利用率降低等問題的出現。由于撒施肥料以土表為主,不利于豌豆/甘薯的根系吸收,導致肥料的利用率低。因此,在利用配方肥料的基礎上,可根據種植田的土壤質地、PH、肥力、氮磷鉀含量比例、作物肥料利用率及目標產量等進行精準施肥。例如,通過實驗室分析土壤養分狀況及豌豆/甘薯的植物組織、器官所含的礦物質營養成分,計算收獲目標產量所需的施肥種類及施肥量,并通過在作物生產區進行定期的測土配方施肥試驗,提高肥料的應用效果。
豌豆/甘薯種植,采用豌豆秸稈覆蓋還田的方式進行栽培,并通過秸稈利用,為甘薯的種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在秸稈返田與雜草清除下,對農藥施用量進行科學比例劃分,以改建田間生態微環境,對甘薯病蟲害進行防控,提高甘薯的種植水平。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需要將豌豆秸稈搗碎,為加快秸稈的分解速率,可通過秸稈返田、深耕松土的方式,對田塊進行整合,提高甘薯的輕簡高效栽培處理水平。
基礎施肥進一步改善土壤環境,對甘薯種植過程進行科學化管理,實時觀察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可進一步提高山東區域的甘薯種植收益。在實際應用中,可增加土壤腐殖質、有機質等,在改善土壤環境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及產量。化肥施用不足或過量,會降低豌豆/甘薯的質量。因此,在提高產量及質量的同時,將輕簡、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與養分管理技術結合在一起,實現持續化農業的發展。
種養結合,廢物循環利用,可通過有機肥、綠肥、秸稈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防止土壤板結。與此同時,對保溫透氣、保水保肥等進行綜合管理,提高微生物的生理活性,進一步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豌豆/甘薯的產量與品質。在秸稈還田的基礎上,對下茬作物的施肥方案進行適當調整,提高基肥氮施用量的同時,降低鉀肥施用量。秸稈還田過程中,可結合豌豆的實際情況,對甘薯種植方案進行調整,提高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
豌豆/甘薯的集約化管理,需從氣候、地理、土壤質地演變等角度進行分類,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通過云端數據的整理分析,對土壤耕作區域進行規劃,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根據植物營養學與分子生物學,對土壤功能及土壤生物系統等進行優化,提高豌豆/甘薯種植田地的修復、配肥等調控水平,實現集約化設施栽培和輕簡栽培技術應用效果的提升。
由于不同地區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的差異較大,要根據土壤肥力制定適合豌豆/甘薯的栽培方案,改變用肥結構,減量施肥,并通過“區域大配方、實地小調整”的方式,實現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提升。在豌豆/甘薯需肥特點下,以生產體系、種植制度為依據,建立養分資源統籌管理,在肥料、施肥技術管理的基礎上,提高區域作物的生產水平。局部小調整是針對栽培細節進行技術管理,對配方及施肥方法等進行調整,實現精準養分管理。要加強土壤狀況及農作物生長狀況的監測,并對種植規劃、控制總量等進行綜合管理,提高豌豆/甘薯輕簡高效栽培水平[6]。
結合豌豆/甘薯的種植要求,對產量水平、農作物耕作制度的變化等進行分析,研究土壤養分供應水平變化,可提高豌豆/甘薯的栽培管理水平[7]。結合布局情況,開展田間肥效試驗,結合長期定位試驗,分析豌豆/甘薯對應土壤肥力變化及肥料效應的影響,優化養分補給配方及施肥技術。為了改善農田的土壤狀況,保持農業生態平衡,提倡綠肥間套作、秸稈覆蓋還田、精準施肥等,滿足豌豆/甘薯對養分需求的同時,避免環境污染惡化,對提高栽培產量有積極作用。
結合農田環境,對農業機械、農用地膜、滴灌設備等相關設施進行管理,并建立有效的技術標準與規范,保證豌豆/甘薯種植的規范性。因地制宜,結合土壤、氣候環境、產區規劃、配藥技術應用等進行集中控制,簡化生產環節,進行資源節約化管理,建立大區域化肥施用總量控制技術指標體系,以提高田間管理水平。
結合山東地區的農田環境及氣候變化,對選種、耕地、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不同階段進行技術管理,有助于提高豌豆/甘薯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的實際應用水平。品種選擇對豌豆與甘薯的種植、田間管理等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對田間行距、播種深度、藥劑使用、采收管理、雜草去除等進行綜合管理,可實現豌豆/甘薯的產量及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