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縣第一中學 劉麗萍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生學習的渠道和形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學生可以在家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大量的實踐內容,需要學生上機操作,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和創新時間,對信息技術有更深刻的了解,進而為培養出信息化人才提供可靠的基礎。本文主要研究中學信息技術線上線下教學有效融合的路徑,以期為相關學者帶來一定參考。
當今,新課改是教育發展的新主題,也帶來了核心素養這個名詞。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走進了千家萬戶,并出現在中學課堂中,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也應運而生。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應創新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價值觀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中學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具體表現為信息思維、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責任四個方面,這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也是幫助學生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最佳途徑。在目前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方案逐漸完善,教師也能很好地把握教學技巧,但是,教師對信息思維、意識和責任的培養顯得不那么重視,且存在認知上的錯誤。要想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需要教師正確認識和掌握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并在教學中創新教學路徑,發揮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作用。首先,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部署上,線上線下教學基本一致,其中線上教學需要嚴格按照日程安排,但是由于學生的作息規律,線上課程的作息時間、課時安排會與線下有所不同,時間短且課程內容相對簡潔。其次,在授課方式上,線上教學練習的時間相對較少,一般以教師講授為主。最后,從運行效果來看,學校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和教師基本滿意,授課進度和平常的教學日程安排也基本一致。
從特點區別來看,線上教學更像是課堂的鏡像模式,要求教師和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上進行對話,溝通方面存在局限。因為線上教師和學生無法面對面的接觸,缺乏情感交流,會影響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再加上信息傳播技術水平發展本身存在限制,線上教學中,如果教師無法及時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只是機械地憑借經驗授課,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懈怠甚至厭煩的心理。因此需要教師在上線上課的時候,及時察覺學生聽課狀態的異常情況,并做出及時反饋,以便引導學生主動融入線上互動環節,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從發展趨勢來看,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比,查找便捷,資料全且成本低,各類學科的輔導材料和練習題都能在線上及時查找并備份給學生,不僅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節約了學生與教師溝通之間的成本,這是線下教學無法達到的。但是從教學成效來看,與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模式由于教師無法及時監督和反饋,部分學習習慣相對較差的學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而且線上學習需要學生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對學生的視力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相對較高,長此以往很容易誘發青少年近視,甚至由于長時間面對互聯網的誘惑,會導致部分學生沉迷于游戲。因此,在開展線上教育的時候,需要教師和家長的隨時監督和引導,防止學生上課不積極以及瀏覽其他頁面等。
2020 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教育的公平發展并提高質量,而促進教育公平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信息化為傳統教育行業所帶來的沖擊,以及基礎教育不均衡發展的矛盾。尤其是一些經濟欠發達的鄉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信息化設備和資源的欠缺,致使大多數學校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以及為學生提供信息化教育。也就是說,農村留守兒童多數情況下無法享受與城市學生同等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效融合,敦促各地區紛紛建設三通兩平臺,通過舉辦各類培訓,一方面提升城市鄉村教師的信息化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將大量的信息化設備引入課堂,通過在線課堂和專遞課堂等形式,進一步促進和實現教育的公平。
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發展,一方面能依托線下教育互動性強的優勢,讓學生對理論知識加以深刻的了解,并由教師及時反饋。而依托各大中學所開展的慕課、騰訊課堂、釘釘等在線教學平臺,也真正實現了停課不停學的發展態勢,讓學生在線上就能無差別地打破時空局限,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而且線上教學在受到官方認可后,以往教育信息化建設中部分地區所存在的區域限制和短板現象也得到了確切的解決。例如,資源數量更加集中、傳輸速度更快、計算機容量更多,網絡寬帶也更迅捷,解決了部分地區無法及時開展線上課的弊端,真正地推動了教育事業的信息化發展,順應時代的主流趨勢。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在研發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時候,要求教師能基于時代發展的需求,以及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需要,真正促進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以便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在實踐中,部分信息技術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線上線下模式,即線下講授理論內容,線上讓學生自行操作,不進行講解,也沒有及時反饋,線上教學純粹是為了練習理論內容而服務的。這種僵化的融合模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夯實信息技術理論基礎,卻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尤其是在居家學習的時候,如果單純讓學生自行練習,很容易導致學生沉迷于互聯網,教學效率也難以提升。
科技的發展雖然給中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在現在的互聯網上,信息魚龍混雜,既有積極的信息,也有不良的、不健康的低俗信息,這些信息的出現給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帶來很大的麻煩。針對這種情況,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判斷能力,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也會隱含一些不良的因素,這就需要學生正確區分。為了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正確使用信息技術的方法,認真遵守相關制度,不沉迷網絡。既然要開展信息技術課程,中學教師就應該了解信息技術的特點。信息技術傳播的速度非常快,每分每秒都有新的訊息出現,再加上現在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層出不窮,傳播渠道也越來越多,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中學信息技術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除了要讓學生對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之外,還要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實踐機會。但是在落實教學融合的實踐中,部分信息技術教師并沒有及時和學生生成互動。尤其是在上線上課的時候,教師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或激情講述,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甚至記筆記,對信息技術操作中的一些技巧方法,并沒有過多的滲透,也沒有為學生創設一些實踐機會,導致學生往往紙上談兵,最終的考試成績不錯,但是沒有掌握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實踐技能。這種缺乏互動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很大程路上降低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不利于提升最終的學習成效。
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要主動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除了具有豐富的專業經驗和授課經驗之外,還要基于互聯網技術提升計算機處理能力和信息反饋能力等,并為學生創設優質的教學內容。但是從現狀來看,部分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相對單調,依然以教材知識為核心,沒有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及時的調研和反饋;案例講述相對陳舊,而且與時代的發展格格不入;后期練習題目的上傳、資源的反饋沒有及時跟進,這種相對滯后的教學模式和教師素質,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習得效果。
以往的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大多在機房中開展,學生一邊聽教師的理論講解,視頻互動,一邊進行操作實驗,具有靈活性強和動態化的特征。開展線上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時候,學生的上機操作一般在家進行,教師無法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進度以及態度等情況加以有效的引導。因此,為了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要求教師可以創新動態化和靈活性強的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形式。可以考慮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全方位地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體來說,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尤為關鍵和重要的,教師要考慮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尤其是要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所需要的時間與材料,讓他們可以敢于實踐與創新。例如,在進行簡易網頁制作的時候,為了能讓學生對枯燥的代碼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一些他們耳熟能詳的門戶網站和游戲網頁等,讓學生先熟悉網頁的瀏覽規律,然后教師再進行線下的代碼編輯引導,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夯實理論基礎和經驗的情況下進行創新操作,合作制作出一些感興趣的網頁,如購物網頁、游戲網頁、娛樂八卦網頁等,以此激發學生的靈感和創新性。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上和學生分享熱門的視頻、微電影等,通過分鏡和腳本的安排和部署,為學生傳達出有價值的信息和關鍵性的技術,然后,讓學生自由分組,共同拍攝一部充滿趣味且能發人深省的微電影和短視頻。學生集思廣益,通過鏡頭語言傳達內心真實的想法,可以是對熱點新聞的針砭時弊,也可以是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歌頌和贊美。將這些作品集中上傳到互動群和社交板塊中,一些優秀的作品還可以直接報名參加比賽,無形中強化了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
如今,隨著互聯網開放的態勢愈演愈烈,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為了能促進線上和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也應該做好必要的備課工作,即創新優質的教學和互動資源,讓學生能對最新的信息技術課程案例和項目有確切的了解,從而加速創新,培養學生的技術操作能力。尤其是當前社會對編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教師也可以在課程中融入一些與編程知識相關的內容和技術操作要點,在線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如編程的歷史、編程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編程的技巧要點等;在線上,教師要搭建完善的編程課程教學平臺,讓學生能基于項目操作的視角,單獨或合作完成一項編程項目內容,如編程動畫制作、編程網頁生成等,使學生可以在有效互動的基礎上,強化個人的技術操作能力,充分將理論知識實踐化。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直接上網尋找一些優質的教案和教學素材,分享到班級群中,讓學生積極模仿和創新。
信息時代背景下,市場發展趨勢瞬息萬變,尤其與計算機領域相關的行業,更依托時代的變遷不斷向前邁進。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應該抓住時代的洪流,與時俱進地優化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無論是線下的知識講解,還是線上的操作指導都需要做好必要的調研儲備工作,如圖像辨析、概念解讀等。線下教學教師要引進最先進的技術操作案例,而線上課程教師則可以幫助學生共同制作一些與信息技術內容相關視頻、圖片、動畫等,引導學生加強對信息的敏感性和辨別性,從而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序融合。除此之外,教師也要生成專業化和精準化的線上互動環境,讓學生能在家就體驗到機房真實的互動情景,與其他學生語音連線或視頻交流,對合作項目進行深加工,以此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
綜上所述,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想要實現優化發展,要求教師能統籌線上線下教學的優勢資源,一方面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有一個概念性的了解,另一方面對相應的項目操作流程有一個大體的把握。尤其在線上,教師要搭建完善的信息平臺和教學互動平臺,讓學生充分地實踐網頁制作和編程等學習內容,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從而為培養出高素質的信息技術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也促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