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虹
兒童少年體質健康關系著個體的成長、家庭的幸福、民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強盛。多年來,南京市玄武區教育人始終堅持“健康、運動、陽光、未來”的學校體育教育方向;堅持“特色引領”的學校體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體育促進青少年身體素質、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情趣等素養提升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動陽光體育運動在全區深入開展;堅持教育引導廣大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培養全體學生的運動意識、運動能力和終身鍛煉的習慣。在普及的基礎上抓提高,為國家培養、輸送專業人才。
自2020 年《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印發以來,玄武區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工作理念,不斷健全工作機制、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條件保障、改進評價方式、強化專項督導,致力于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區域學校體育發展體系建設。全區認真領會國家及省、市相關文件精神與要求,堅持育人為本、問題導向,中小幼體育銜接貫通,“教學—訓練—競賽”三位一體,發展每一個,成就每一個,探索“適性培育”的玄武學校體育發展路徑,從普遍開展向系統完善、品質發展轉型升級。
一方面,玄武區教育局優化結構,系統建立“1—1—5—1—1”學校體育工作機制。研制1個行動方案,即《玄武區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行動方案》;建立1 個聯席會議機制,即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做好5 項工作,按照《玄武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玄武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玄武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實施方案》《玄武區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玄武區關于全面深入做好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的實施方案》5 個文件做好相關工作;建立1 個評估激勵機制,玄武區自2012 年起就將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查及體質健康狀況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發展性評估,以及中小學校現代化辦學水平評估,并強化結果運用。全區各校高度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形成1 套綜合化督導辦法,包括綜合督導、專項督導、針對性教學視導、每日專班督查等。
另一方面,由區教育局、區體育局、區教師發展中心、中小學校、學生家庭等組成多級聯動體育共同體,多輪驅動、體教融合、家校社一體,共筑“健康第一”的體育成長新空間,努力建構全方位、立體化的區域體育管理體系。
全區所有中小學均能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課。在區行政支持及“區教師發展中心”“市區名師工作室”兩大智庫引領下,各校全面深化對體育課程建設、教師成長、人才培養各領域的探索。
一是建構“中小幼15 年銜接”的足球一體化課程。玄武區以足球為突破口,整體建構“緩坡銜接”的中小幼校園足球一體化課程,幼兒啟蒙教學著重將足球運動元素融入幼兒的游戲活動;小學、初中、高中足球教學從一元技術逐步向二元、三元、四元組合技術過渡,結合專項體能練習,適時融入相關比賽規則、賽事欣賞及體育文化。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為15年的校園足球學習搭建階梯。全區遴選5 所幼兒園、11 所小學、5 所中學(含高中校)先期參與試點。課程建設催生區域足球運動發展,近年來全區21 所學校、幼兒園創建“全國足球特色校(園)”,8 所學校獲評“南京市足球精英訓練營”。2021 年,北京東路小學被評為“江蘇省足球后備人才示范校”,2 所幼兒園成功創建“國家級足球示范園”。課程建設成果《中小幼校園足球一體化課程》一書已于2020 年正式出版。
二是“一精多品”推動全域體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區每年組織陽光體育大課間及特色素質操展評,倡導體育特色從“一校一品”走向“一精多品”。全區每所學校均有一個或多個體育特色項目,如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藝術體操、花樣游泳等。2021 年全區有27 所學校被評為南京市體育特色學校,7 所學校獲市一等獎,8所學校獲市二等獎。全區多所中小學都組建了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社團或開發特色活動課程,其中北京東路小學的武術、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的舞龍、宇花小學的抖嗡、孝陵衛中學和科利華中學紫金分校的射箭等項目已發展為品牌項目。
三是項目式研修賦能區域體育課堂教學變革。區教師發展中心引領各校通過青訓班、45歲以下教師的多維度技能大賽、簽約培養等分類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為區域體育內涵發展、品質發展奠定基礎;全區組織各級高峰論壇、市區教研、特色活動33 場,通過系列重點項目研究,促使區域體育教學走向“教—訓—賽”融合。全區高中體育課堂均已實現選項式教學,其中南京市第十三中學“校園俱樂部:課內外一體化的高中體育教學新探索”成功立項為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一類培育項目。
四是競賽育人平臺全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百分百”。2021 年5 月,江蘇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發布了《關于開展全省縣級青少年體育“5621”計劃工作的通知》。“5621”計劃指的是各縣(市、區)以學校體育工作建設為基礎,結合學校特色、區域傳統,選擇不少于5 個項目作為本地區體育特色項目,計劃項目共同體布點校按小學、初中、高中6∶2∶1 的比率設置,形成區域特色體育文化。首先,玄武區實現“5621”覆蓋百分百。目前全區“5621”體育項目聯盟已確立6 類項目,實現中小學“5621”項目100%網格化、全覆蓋。其次,五大賽事全面參與百分百。以2021 年為例,區冬鍛賽全區有40 所中小學參賽;區級籃球聯賽,全區有62支學生隊、31 支教工隊參賽,比賽213 場;玄武區乒乓球聯賽,全區有25 支學生隊、16 支教工隊參賽,比賽292 場;區長杯足球聯賽,全區有58 支校隊參賽,比賽114 場;區中小學運動會,設8 個組別、11 個大項,全區有44 所中小學參賽,僅有一個年級的新建校啟迪小學也派出運動隊參賽。再次,五大體育聯盟人才培育百分百。南京市十大體育聯盟,其中玄武有5 個盟主校。各盟主校每年面向全市舉辦精英訓練營、聯賽總決賽、親子嘉年華、教練員培訓、教學展示活動、校園普及推廣等活動。最后,主題嘉年華邀約成長百分百。魏偉名師工作室帆船嘉年華、張桂寧名師工作室陽光體育街舞舞蹈嘉年華,不僅賦能學校、學生全面發展,也邀約全區青年教師參與市級宣傳推廣、LOGO設計、體育舞蹈訓練等。
一是配齊配足教師。學校在核定的教職工總編制數內,根據體育課教育教學工作特點,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需要配備體育教師,目前全區各校體育教師數均已達標。
二是改善場地設施。近年來,全區繼續加大基礎投入,平均每年為學校集中購置體育器材設施百萬元。通過新建及改擴建等多種方式不斷改善體育場地設施,完成了科利華中學、立賢小學、小營小學等教學樓和體育館的改擴建、新建工程。
三是保障活動開展。區教育局將每年區域開展的以及各集團校組織的體育單項、綜合運動比賽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各學校將體育工作經費納入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學校內涵發展、新名校建設、素質教育基地等項目預算。
全區對加強、改進體育工作給予全方位政策支持,有力保障區域體育始終處于高位優質均衡發展的態勢。展望未來,全區將著力以下方面深入研究:一是關于學生體質健康及視力監測,目前全區積極落實視力監測一年兩檢,玄武區教育局會同衛健部門強化數據分析,借助專業力量精準施策,高質量完成國家、省、市提出的近視防控目標任務;二是在“5621”已合理布局、覆蓋全域的基礎上,力爭有序引入體育類高校及文旅體育優質資源,建立健全機制,合力推動全區各校體育工作高質量開展,努力展現玄武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