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推動集團化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實小集團”)下轄五個校區,現有205 個教學班,1 萬多名學生。實小集團從現代學校治理的視域,以抱團發展的方式,探索出適合學校集團化辦學的良好路徑。
在推行集團化辦學模式之前,學校秉持“循道崇真”的價值取向,堅持以“要為學生想六年,更要想到他們未來六十年”為辦學理念,踐行“辦向著兒童生長方向的學校”的辦學使命,弘揚“融合率真、臻于至善”的學校精神,不斷打造童真文化品牌。在實行集團化辦學后,每增加一個校區,集團就向新校區輸出童真文化。在母體文化的統領下,集團鼓勵各校區打造個性化校區文化。如能達校區提煉出“行走文化”,星湖校區致力于“燦爛文化”,龍騰校區設計了“創·享文化”。實小集團結合各校區特色,對童真文化進行與時俱進的打造弘揚,為集團化辦學奠定了思想基礎。
集團是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需要現代學校制度來規范。在集團化辦學實踐中,實小集團不斷建設和逐步完善現代治理制度,建立以共同愿景為靈魂、以制度體系為框架、以規范程序為紐帶的集團化辦學運行機制。2018 年8 月底,為了加強集團統籌管理,均衡各校區發展,提升管理效能,實小集團制訂并出臺了《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教育管理體制方案》(以下簡稱《管理體制方案》)。這份管理體制方案標志著集團化辦學迎來了嶄新局面,建立了新型的內部治理結構。
第一,在《管理體制方案》中,強化了“一體化管理”。實小集團成立校務管理委員會,實施“條條管理、塊塊落實、條塊結合、統籌協調”的管理機制,明確集團校長室既是決策機構、指揮機構,又行使監督職責。每個集團副校長分管一條線,保證各校區的管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同時,每個集團副校長聯系一個校區,保障、監督各項工作落地;集團副校長分工交叉,促進集團層面工作的互聯。實小集團推行了集團副校長輪值制,每周輪流一天到各校區駐點工作。
第二,在《管理體制方案》中,落實了校區管理職責。在集團黨委、校長室領導下,校區負責集團工作的落實以及校區的日常管理。執行校長負責教師、后勤及安全管理,校區副校長負責教學、學生管理。
第三,在《管理體制方案》中,理順了層級關系。集團副校長與校區領導班子成員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可以直接布置、檢查、監督各項工作,也可以直接領導、指導各校區職能處室的工作。人力資源中心(黨委辦)、教師發展中心屬集團中層機構,工作人員分設在各校區,負責整個集團教師發展、協調工作的開展。
第四,在《管理體制方案》中,增強了“集團人”意識。實小集團推行“集團管理、校區任用”,注重培養教師“集團人”的角色意識和身份認同感。校區間教師動態交流,中層行政人員實行集中管理,優化組合。
第五,在《管理體制方案》中,規范了財務制度。實小集團實行“購物申請、大額支出預審”制度,嚴格執行財務審批制度,規范審批程序。
實小集團提出了“抱團取暖贏未來、振翅凌穹必有我”的理念,組建“1+X”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努力讓每個教師在專業成長中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里的“1”,是指圍繞一個主題或一個項目,聚集“X”個人或分成“X”個子專題、子項目。實小集團先后成立了1 個教育督導中心、4 個學科教學研究中心(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和8 個項目建設工作小組(“學生成長”工程項目組、“童真課堂”研究項目組、“黨旗潤童真”黨建項目組、“校區文化”建設項目組、“青年教師培養”工程項目組、“特色課程”研究項目組、“家長學校”建設項目組、“隊長學校”建設項目組)。這些項目工作小組,或以條線為團隊,或以年級部為團隊,或以教研組為團隊,由1 個核心人員領銜,帶領項目組若干個成員,針對項目任務,共同出謀劃策,推動工作有序開展。例如,實小集團數學教師參加市級優課比賽,從接到參賽課題通知起,在領銜人帶領下,數學教學研究中心全體成員天天參與磨課活動,備課、聽課、評課、改課,循環往復,一次次不厭其煩地打磨。團隊的引領,讓教師有了歸屬感、方向感、目標感,也讓學校達到了“凝聚人、發展人”的目的。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實小集團教師人數持續劇增。2020 年暑期,新進教師有80 多人;2021年暑期,新進教師更多達90余人。人數的增多,為實小集團發展帶來了人力資源優勢。2019年12月底,星湖校區承辦南通市學科德育推進會,從接到承辦活動的通知到正式舉辦活動,前后不足一個月時間。從籌備演出活動到確定上課人選,從布置校園環境到落實會務準備,涉及許多繁瑣事務。星湖校區剛啟用半年,教師人數少,如何在短時間內承辦如此高規格的活動?實小集團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由集團校長室成員牽頭,做到分工不分家、分權不分責,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同時,組織各校區骨干教師參與,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的運行機制,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目前,不管是哪個校區承辦大型活動,其他校區的教師都會參與其中。
為實現校區之間優質資源均衡化,將優質教育資源從母體分離是必然的選擇。優秀教師資源的稀釋可能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一直是實小集團管理者的擔憂。在實施集團化辦學過程中,實小集團注重通過提升管理干部及教師團隊的素質來完善各校區的“造血”功能,打消外界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稀釋的疑慮。
首先,打造精干管理團隊。一是大膽起用年輕干部,讓更多有思想、有干勁的教師參與學校管理。二是定期開展行政干部學習交流活動。以“揚真大講壇”為載體,通過開展“童真之問”“抱團取暖贏未來、振翅凌穹必有我”等微報告活動,推動大家多讀書、多思考、多寫作。三是開展輪崗培養,通過校區間輪崗、不同崗位之間調整等方式,完善各層次管理干部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其次,培育專業教師團隊。集團辦學規模的擴大,必然會帶來教師的擴招,如何讓大量新加入的教師快速成長?實小集團采取了對新教師統一招聘、統一調配、統一培育的做法,尤其是在培養方面加大力度,通過實施分層培養機制、多元評價機制、成長積分晉級等辦法,鼓勵每一位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快速成長。
實小集團屬于緊密型教育集團,實行總校長負責制。賦權增值是緊密型集團化辦學激發校區領導積極性的有效策略。將權力下放,將責任下移,有利于激活校區管理者的工作干勁。集團化辦學不是要把集團辦成一所同質化學校,而是讓每一所成員校都呈現各自的精彩。“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是集團化辦學的新追求。
權力的下放,帶來管理活力的釋放,也必然帶來評價功能的放大。追求每一個校區的優質個性發展,是我們追求的集團化辦學目標。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嘗試實行分層考核,結合各校區的實際發展狀況,賦予不同發展水平的考核目標,既側重于自身進步的縱向發展性評價,也參照與兄弟校區的橫向比較性評價。同時,制訂了《實小教育集團行政人員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從“德能勤績廉”“業務引領”“抱團效應”“特殊貢獻”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促進大家抱團發展,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