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哈爾濱師范附屬小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開啟智能時代教育,也就是如今的教育信息化2.0。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師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逐漸轉向教育技術素養,教師教育技術觀念從改變課堂教學環境到鋪蓋整體學習體系延伸,學生發展動力從補救型向發展型過渡,教師和學生從工具性思維向人工智能思維轉變。
基于新課改以及信息技術2.0時代的大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應用不能停留在表面層次,而是應當與教學深度結合。小學數學教學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及時改進并更新原有的信息技術應用策略,為枯燥的傳統數學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調整課堂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培養起能動的自主探究能力,將數學知識內化成學生的數學素養。
1.信息技術應用讓教師不再閉門造車
現代信息技術讓小學數學教師在備課上有了更廣闊的思路和視野。在信息化時代,網絡上存在很多具有獨特教學見解的教師,教師可以學習他們的教學成果,汲取他們的教學智慧,融在自己教學技能上,為自己的課推陳出新提供海量的靈感,在今后不斷精進打磨自己的課堂教學。
2.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做到因材施教
班級授課制的缺陷就是無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這也是困擾當今教師的問題。將教學媒體作為輔助工具,既能傳遞教材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習熱情,做到智慧學習,又能利用微課、慕課等形式使學生個性化學習。學生們按照自己的喜好、學習程度,應用相應的學習資源,無論在學科學習上,還是愛好和技能上,都能有所增益。因材施教,為學生創造能力與主動探求知識提供路徑。
3.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想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需要用課本,用語言,不夠生動直接。而信息技術時代,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直觀、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教師滲透數學知識和教授重難點內容,提升學生的專注度。
1.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主要用于信息管理和處理的各種技術的總稱。這里所指的信息技術是比教育技術范圍更廣的技術領域,例如幻燈、投影、電子音響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希沃白板、幾何畫板等能對教育產生一定影響與作用的硬件設備及軟件工具。
2.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現代信息社會背景下衍生出來的基本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這是一種用于理解、收集、評估和使用信息的知識結構。它需要熟練的信息技術,完善的研究方法,通過識別和推理來完成,而信息技術是信息素養的一種工具。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者主張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學習,發現知識對自身的影響意義,強化知識在腦海中的記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進一步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這一核心過程。信息技術的支持之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教師的教學實踐過程進一步整合,進一步凸顯了學生的探究過程,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從而促進小學數學知識在學生腦海中進一步印刻。
2.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積極的過程,要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重視情感教育。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之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一步突破了時空的界限,讓線上教學成為可能。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在信息技術創設的學習環境中沉浸式學習,在課后又能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在家預習、溫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求知欲,逐步發掘自身的學習潛能,打造自身的知識系統,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
3.有意義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理論是奧蘇貝爾提出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就是為了實現學生有意義學習。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適時應用是為了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例如,現如今不少中小學使用的希沃白板中同屏協作的功能,就可以幫助學生在數學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人為創造聯系,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加強理解和記憶。
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學校中,信息技術資源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信息技術資源在升級與進一步應用上仍然有所不足。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信息技術設備應用仍然不夠充分,一般都僅限于新課教學中采用的教研組提供的統一的信息技術資源。學校及教師并沒有對信息技術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大多數內容都是通過網絡下載,缺乏自研團隊的資料整合與創新。在軟件資源上同樣也是由外包公司或者工作室進行代理,或者與其他學校共享信息技術相關軟件,學校缺乏與專業團隊或者自主研發的意向,信息技術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淺層次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況非常普遍,這是一種極端的教學現象,教師并沒有完全發揮信息技術的豐富屬性,只將信息技術作為新內容的呈現工具,并沒有深入探究信息技術與情景創設教學的統一,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較為單一。
信息技術2.0時代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有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夠在課堂中熟練應用信息技術,會制約課堂實施效果。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只會制作簡單的課件,進行基本的多媒體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足的。
一些具備嫻熟的信息技術的教師,仍然沒有辦法調動好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在于:一些技術本位傾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忽視了教法教學的主體地位。常見的操作一般有:離開多媒體課件教學就無法進行,過于重視多媒體的多樣性、擅長用技術成果作秀,還有過于重視信息技術的橫向信息輸出,忽視了知識的內化與升華,缺少師生間實質互動,這些問題在年輕教師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信息技術應用下的小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動機仍然有待提升,信息技術屬于未知的事物,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探求欲望,小學數學教師仍然需要進一步做到將信息技術的探求欲望遷移到教師本節課要傳授的知識內容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地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
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因此應當努力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水平,使得信息技術與小學各個學科教學做到深度融合。在小學階段要做到“知識領悟與理解、過程實踐與訓練、價值觀的感悟與升華”等課程目標方面的深度整合,使得教師與學生適應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變化。
首先,教師應當創新教學設計,積極嘗試與使用各類信息技術工具與自身的教學工作相融合,在不斷探索、挖掘信息技術資源的過程中,完善自身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起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學情進行分析,對于信息技術內容進行合理區分,以學生認知特點為依據,選取合適的信息技術資源呈現給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知識建構。
再次,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過程應當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重視起二者之間的有機聯系,著重提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層次,聚焦于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而不是技術與課程的相互孤立、相互拼接。例如:在《正負數的認識》一課中,為了進一步創設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利用Flash動畫、圖片等手段,出示大量生活中的正負數物品、現象,在調動學生舊有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學習新知識的情境。
最后,為了適應信息技術2.0時代,響應教育改革要求,在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教學融合的過程中,要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將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作為教學評價的指標。基于數字化教學,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及時填充教學各項信息,量化分析教學過程,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評價,提高評價效率。教學評價更加關注信息技術應用的成效方面,就是將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納入課堂教學評價的范疇,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活動進行價值評判。
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師生間的合作與協同是必不可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想要進一步優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對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展開具體規劃,從而提升應用效果。
首先,應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合理設置內容,在結合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資源布置合作學習內容,學生需在課前預習中自主閱讀和思考課程內容。
其次,師生互動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采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先簡單提問,緊接著教師通過有思維運作的難度問題,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如此,通過開展課堂拓展延伸,提問的深刻程度更為明顯,滲透本節課的教學思想。學生的主動探究得到歸納,養成持續學習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最后,應用信息技術建立起課后協同學習平臺,例如可以使用釘釘、騰訊QQ等軟件,建立起數學異步互動交流平臺,學生可以在平臺完成課后練習和小測驗,也可以在平臺中與同學之間溝通解題技巧,分享合作學習中的收獲。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中學生的線下完成度,初步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有針對性性地開展數學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解決問題上,一些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難懂,所以學生有時候在學習中會進入誤區,教師應當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起直觀的數學模型,從而幫助學生推演數學知識,產生正確的認知,順利解決數學問題。例如模型思想中的主要數學問題:路程模型、工程模型、總量模型、植樹模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起模型,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認識。
除此之外,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公式中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例如,在探索推理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時,教師提出怎樣測量如魚罐頭側面包裝紙的大小?對于小學生來說,從頭腦中憑空想象來理解圓柱形的側面積展開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便于小學生理解這一概念,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起模型,幫助學生推演數學知識。
利用Flash動畫演示,可以用剪刀沿著圓柱體的任意一條高剪開,再運用動畫演示,可以發現圓柱體的展開圖是兩個相同的圓和一個長方形,其中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那么,根據學生之前學過的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可知,只要知道長和寬就可以了。由演示可知,上面是一個圓,沿著軌跡運動一圈,即圓的周長就是長方形的長,再者高就是長方形的寬。換言之,側面積為底面圓的周長乘它的高。于小學生而言,憑空想象對于理解圓柱的展開圖以及側面積公式的由來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利用Flash動畫可以直觀演示。
綜上所述,當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作用愈發明顯,因此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對進一步探索教育信息的構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的有效性,需要教師適應信息技術2.0時代的新要求、新變化,加強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師生間互動與合作學習,善于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模型幫助學生推演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信息化質量,向信息技術2.0時代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