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晨,錢自華,胡 鵬,魏其秀
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由心理學家Bandura于1977年提出,定義為個體對自己能夠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反映個體在某種情景中對自己某種行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高的病人常依從性較好[1],作為社會認知理論基礎框架之一,不僅用于解釋、預測、改變行為認知,還成為影響力較大的健康行為理論與架構的基礎,在慢性病中有著廣泛應用[2]。高血壓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近年來患病率呈持續上升的趨勢[3],通過提升自我效能讓病人自主建立控制血壓的意識與信念,進而搭建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行為因素來管理控制高血壓。基于Citespace了解高血壓自我效能相關研究方向,把握相關研究熱點,更好地開展相關研究管理控制病人高血壓及相關高危因素。本研究運用CiteSpace對高血壓自我效能近10年相關研究進行分析。CiteSpace由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美籍華裔陳超美教授及其團隊發明的一款基于Java軟件的信息可視化分析軟件,該軟件通過共引分析理論(co-citation)和尋徑網絡算法(pathfinder)來探尋某科學領域的知識途徑與科學前沿[4]。
1.1 文獻的來源與篩選 主題詞檢索,時間為2012年—2022年。中文以中國知網(CNKI)為檢索庫,“高血壓/高血壓病人/高血壓疾病”和“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為主題詞,檢索633篇。外文檢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數據庫,主題詞為“Hypertension/hypertensi*/high blood pressure” 和“self-efficacy”,檢索439篇,共計1 072篇。納入標準,與高血壓自我效能相關的內容,時間界限為2012年1月—2022年4月。排除標準:與高血壓自我效能不相關的內容,重復文獻,其他類型文獻,中文:報紙、會議、科技成果、指南;英文:會議摘要(Meeting Abstract)、修訂(Correction)、社論材料(Editorial Material)、會議錄論文(Proceeding Paper)。雙人篩選分析,一次篩選中英文不相關文獻191篇,對92篇有爭議的文獻二次討論篩選,查重中英文各1篇,最終篩選得中文588篇,英文240篇。
1.2 文獻的轉換與分析 CiteSpace版本選擇5.8.R3。檢索文獻導入Noteexpress軟件進行查重篩選,將篩選文件以refworks-citespace格式并重命名為download_xxxx導出并放入CiteSpace input文件夾。CNKI數據先進行wos轉換,WOS數據直接放入output文件夾,最后復制進date文件夾并進行創建分析。時間切片(time slice)選擇1,跨度為2012年1月—2022年4月。閾值選擇欄(selection criteria)選中g-index,參數k均設置為30。
2.1 近10年國內外發文量分析 以2012年1月—2022年4月為時間節點,圖1顯示,國內外文獻發文量趨勢基本相同,自2012年—2020年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2021年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高發文量。

圖1 2012年—2022年高血壓自我效能文獻年度增長情況
2.2 國內外研究熱點關鍵詞分析
2.2.1 國內研究高頻關鍵詞統計 高頻高中心性關鍵詞統計顯示,高頻關鍵詞熱點為:高血壓、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老年等;高中心性排名前列的有:生活質量、自我管理、高血壓、社會支持、運動干預等。

表1 2012年—2022年國內高血壓自我效能高頻、高中心性關鍵詞TOP10
2.2.2 國內關鍵詞聚類分析 采用LSI算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圖2聚類結果。Modularity Q和Mean Silhouette是評價聚類的2個重要指標, Modularity Q>0.3說明聚類有效; Mean Silhouett>0.7說明聚類可信[5],Modularity Q=0.861 8,Meansilhouett S=0.936 7,提示聚類可信度高,過濾顯現前11位標簽。標簽大小與聚類序號成反比,#0代表最大聚類[6]。聚類分析圖看出國內關于高血壓自我效能研究以健康教育手段為主,涉社區醫療,管理,護理,保健、心理學等領域。
2.2.3 國內突變詞分析 突現詞是指在短時間內使用頻率較高的詞[4],通過分析突現詞的詞頻變化可以探究該領域的發展趨勢和研究前沿[7],運行CiteSpace的突變詞分析,篩選前10位突現高頻關鍵詞,紅色標識代表節點出現的起止時間。通過突現詞圖譜看到,2012年、2013年突現詞分別為健康行為、腦卒中、疾病管理以及護理干預,2015年為健康教育、危險因素兩項,2018年的糖尿病,2019年至今的健康管理、滿意度、心理彈性。

圖2 2012年—2022年國內高血壓自我效能相關研究關鍵詞聚類分析

圖3 國內高血壓自我效能突現高頻關鍵詞TOP10
2.2.4 國外高頻關鍵詞統計 居于前幾位的高頻熱點分別為血壓(blood pressure)、干預(intervention)、護理(care)、管理(management)、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居于前幾位的高中心性熱點則是干預(intervention)、護理(care)、血壓(blood pressure)、管理(management)、血壓控制(blood pressure control)。

表2 2012年—2022年國外高血壓自我效能高頻、高中心性關鍵詞TOP10
2.2.5 國外關鍵詞聚類分析 閾值設置選擇與中文文獻相同,同樣采用網絡聚類分析,選用LLR算法,Modularity Q=0.662 4,Meansilhouett S=0.836 3,提示可信度高,國外的高血壓自我效能涉及的領域包括管理、醫療、護理、保健等領域。

圖4 2012年—2022年國外高血壓自我效能相關研究關鍵詞聚類分析
2.2.6 國外突變詞分析 同樣方法,得到如圖5所示突現詞,2012年突現詞為教育(education)、醫療保健(health care)、血糖控制(glycemic control),2013年突現詞婦女(women),2014年為健康(health),2018年則為相關性(association)、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2020年至今為預防(prevention)、量表(scale)。

圖5 國外高血壓自我效能突現高頻關鍵詞TOP10
3.1 高血壓自我效能熱點逐年升高 自2012年起,國內外關于自我效能的研究熱點不斷升高,2020年—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然處于較高水平,表明高血壓自我效能相關研究逐年升溫。國內外關于自我效能的研究發文量走勢基本相同,國內發文多于國外。
3.2 國內高血壓自我效能研究熱點
3.2.1 以健康教育為主要手段家庭社區為主要途徑的高血壓自我效能研究 在我國,健康教育是提升病人高血壓自我效能的主要干預手段,研究對象多為老年人。聚類標簽看出家庭功能為干預方式的熱點,社會支持在關鍵詞統計中也有較高熱度。蕭燕霞等[8]通過分層、分級社區家庭簽約服務模式對社區高血壓進行管理指導,病人在血壓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方面有著很大的提升。此外,近10年國內作者[9-11]均圍繞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在自我效能提升方面有著顯著效果。綜合護理作為聚類中現實的熱點之一,被運用于高血壓性鼻出血、冠心病、糖尿病等高血壓相關合并癥[12-14]。
3.2.2 心理學理論為基礎指導高血壓自我效能研究 行為轉變理論作為高血壓自我效能心理學領域研究的熱點理論,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改變模型。有研究表明,病人行為轉變及自我效能的提升能夠抵抗外界因素造成的干擾,并采納健康行為,繼而利于血壓控制[15]。魯婷婷[16]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方案來達到病人行為方式的轉變。王燕等[17]則聚焦于行為轉變理論的具體5個階段(無意識期、有意識期、準確期、行為期以及維持期),分階段制定方案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人建立自主管理血壓的健康行為習慣,降低妊娠風險及新生兒并發癥。應對方式作為聚類另一心理學理論熱點,陳燁等[18-19]通過統計學相關性分析證明了應對方式的好壞與自我效能的建立呈正相關,積極的應對方式往往能抵御負面情緒更好地管控高血壓。
3.2.3 妊娠期高血壓為高血壓自我效能相關疾病研究熱點 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種妊娠期特有疾病,可伴有全身多臟器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母嬰死亡[20]。妊娠結局、剖宮產率等聚類標簽作為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相關的熱點,是關于妊娠期母嬰安全性的問題。于愜等[21-23]均通過研究證實了撫觸護理聯合自我效能的提升對于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有著降低血壓水平,調節情緒,減少不良分娩發生率的作用。
3.3 國內高血壓自我效能熱點發展趨勢 通過關鍵詞突現分析研究熱點趨勢,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對高血壓病人自我效能水平、依從性影響因素的分析,探討健康行為與自我效能之間的關系,關于腦卒中相關研究在此階段居多,多名作者探討病人一般情況和健康行為信念、知識、疾病管理以及自我效能、依從性之間的關聯性,以相關性分析及回歸分析,闡明各因素之間多呈正相關,為今后的高血壓病人如何管控血壓提供指導方向[24-26]。第二階段多為干預性研究,包括護理干預措施,健康教育手段,管理學方式對病人的影響。自我效能量表,高血壓危險因素評價常被用于干預效應指標。何朝等[27]通過社區健康教育探討對于病人自我效能以及血壓高危因素的影響,通過多因素干預分析,在控制混雜因素的前提下,說明社區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闡明干預前后自我效能差值大的病人效果更顯著,老年病人社區健康教育往往更有價值。第三階段及近年則多從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的延伸擴展,心理學及理論模型的運用增多,如心理護理包括情志護理,情緒護理,激勵護理,還包括心理彈性,滿意度等一系列理論概念,疾病對象趨向于復雜的疾病合并高血壓尤以2018年突現的糖尿病熱點。心理彈性一詞作為近2年的熱點,李志敏等[28]通過研究證實了自我效能作為中介效應,可以間接提升心理彈性水平,從而更好地控制血壓降低高危因素。
3.4 國外高血壓自我效能研究與國內熱點趨勢比較分析
3.4.1 以預防為中心重社區干預性實驗的高血壓自我效能研究 聚焦于國外熱點分析,通過聚類分析以及關鍵詞統計看出,聚類第一位的是預防(prevention),研究對象為成人(adult)。預防的方式有很多,飲食干預為重要手段之一,Cornelio[29]通過研究表明高血壓病人減鹽飲食是極其重要的,自我效能通常影響著行為意圖,進而控制著高血壓病人的攝鹽行為,特別提到女性通常作為家庭膳食承擔者,對她們的減鹽教育往往有助于其丈夫和家庭成員預防高血壓。對照實驗(controlled trial)為國外主要研究方式,通過干預措施(intervention),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效果進行評價比較。另外社會支持方面,社區衛生工作者(community health workers)、社區藥房(community pharmacy)均作為社區支持方面的熱點出現。Lam[30]首次將“會說話的藥瓶(Talking Pill Bottles)”(可以錄音的和存放藥物并定期提醒病人,藥劑師可以根據病人自身情況有計劃策略地對病人進行針對性的錄音)引入社區藥房并做干預性研究,證實了其運用于健康知識水平較低的用藥病人效果更顯著。合并癥方面腎臟疾病為國外研究熱點。
3.4.2 驗證試驗與量表研究為國外新熱點 血糖控制(glycemic control)相較于國內糖尿病這一突現出現要早,突現詞相關性(association)的出現相較于國內突現較晚。無論前期的教育(education),醫療保健(health care),之后的健康(health),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再到近期的驗證(validation)、預防(prevention)、量表(scale)的研究熱點。國外關于自我效能的研究總體上趨向于疾病三級預防的一級、二級預防。驗證(validation)、量表(scale)作為突現詞的出現,領先于國內關于量表方面的研究,國內相較于國外在此發文較少。關于量表的相關研究包括量表的翻譯,Alhazzani[31]通過對量表的翻譯將量表運用于阿拉伯語的北非與中東地區國家;量表的制作,Schapira[32]通過制作研發高血壓知識(HELM)量表,為積極參與高血壓自我管理提供了一種可行的知識評估,推薦適用于高血壓自我效能管理相關研究;量表信效度檢驗,如Jacoby Silveira[33]證明了自我護理高血壓量表(SC-HI)在當地的信效度可行。驗證(validation)通常用于對各類實驗工具的檢驗實驗,其中也包括量表(scale)的驗證,理論模型檢驗以及一些其他評估工具驗證[34-36]。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高血壓自我效能的研究熱點逐年升溫,國內關于高血壓的研究以健康教育為主導,并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從最初的病人自我效能影響因素分析,到后來側重于運用各種干預手段影響自我效能再到近幾年心理學領域的模型方法運用增多,心理彈性相關研究近年成為熱點,妊娠期高血壓一直是高血壓自我效能研究熱點。相較國外以預防為中心,在社會支持方面與國內熱點類似,均以社區家庭為方向,注重干預性研究。近年來對于量表的研究以及高血壓自我效能相關理論工具驗證實驗則不同于國內。未來關于高血壓自我效能的研究在保持國內目前的熱點特征的情況下,應結合國外熱點,側重社區支持,注重高血壓預防,研究對象趨向于年輕病人,飲食干預在預防方面的應用,相關量表的引用與開發,合并癥研究拓展,以及利用驗證方法對理論模型工具進行研究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