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湖北省武漢市實驗幼兒園
非普遍性發展理論指出,個體在某些非普遍性領域的能力發展中,能夠劃分成幾個特征明顯的、有著質的差異的階段。在此理論的支持下,幼兒園男教師的專業發展從普遍性到非普遍性的轉變,會經歷普遍性能力、泛文化能力、文化能力、學科能力、個人專長和個人獨特性幾個階段。我們可以從階段發展來尋找提升幼兒園男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幼兒園男教師打造個人獨特性階段離不開自身的自主學習與發展,而提高自主學習的策略與效果離不開主體的元認知能力。元認知是指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識,是一種對認識過程的認知。激發幼兒園男教師個人發展的元認知,可以提高其自主學習的效率,促進其專業發展。
第一,提供元認知知識學習的平臺,幫助男教師了解專業發展必備的知識、理念與素養。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的基本要求,男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照,了解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為接下來的元認知體驗提供理論基礎與依據。第二,提供專業發展的階段目標,幫助男幼師豐富元認知體驗,了解自身專業發展現狀。幼兒園男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發展階段特點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為自主學習與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也為專業發展元認知監控提供科學的參考。第三,鼓勵男教師堅持自我反思,完善男教師專業發展的元認知監督過程。鼓勵他們撰寫個人成長故事,從監督的視角總結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因素。
非普遍性發展理論強調個體的發展是擴展與鞏固的共同作用。擴展是指個人將習得的新技能廣泛使用的過程,鞏固則是將習得的知識或技能習慣化、常態化。在職前教育階段,男教師往往在體育專業知識和體育訓練領域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這是技能擴展的過程。在鞏固階段,他們需要更高水平的技能才能迎接新的挑戰。例如開展幼兒體育教研活動,幫助他們分析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幼兒不聽指令、對活動缺乏興趣等問題;開展戶外體育大循環活動,拓展他們對體育器械的變化玩法;進行體育教學磨課,促進他們的體育教學技能;提供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比賽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
在培養幼兒園男教師的過程中,幼兒園需要將擴展過程與鞏固過程結合起來,建構搭橋式培養模式,找到兩個發展階段的重合點,將相鄰的兩個發展階段聯系起來,促進他們穩定、完整地發展。通過不同形式的強化,借助擴展與鞏固過程的有效銜接,促進幼兒園男教師在體育領域從學科能力階段發展到個人專長階段。
幼兒園男教師的階段成長,需要發展式、研究式的評價體系作為支撐。在建立評價體系時,我們需要改變“一刀切”的模式,考慮男教師專業發展的非普遍性特征,使每位男教師都得到適宜的專業發展。
根據非普遍性發展理論,幼兒園可以建立梯隊式的男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將每一個階段男教師的專業發展要素作為每一層階梯,從教齡、職后學歷、教學專長、區域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權重綜合研究,分析總結發展的個體差異,形成男教師專業能力的評價體系。從影響男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出發,幼兒園還可以分析男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其專業發展現狀之間的關系,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具體探討男教師專業成長的缺陷,從而在評價的同時,有效、準確地提出促進男教師專業成長的措施,達到專業成長的適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