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凱瑞·奧特斯
羽毛球比賽進行大半了,布恩的比分卻一直落后于萊辛。看得出來,布恩非常認真且投入,他的雙眼緊緊盯著空中的球,判斷它飛過來的方向、位置以及力度,然后及時調整自己的動作。
對布恩來說,這是一場關鍵比賽。布恩很喜歡打羽毛球,甚至想把它當職業,但卻遭到父親的反對。父親認為,布恩打羽毛球并不是一個好選擇。布恩想要向父親證明,他具有打羽毛球的天賦。
一連幾個贏球,布恩的比分漸漸追了上來,已經與萊辛持平了。比賽時間所剩不多,可以說,接下來的每一球都至關重要。這時,布恩打了一個擦邊球,裁判沒有多想,把球判給了布恩。布恩的朋友們歡呼起來,贏下這個球,布恩的勝利幾乎已經確定了。可是,布恩接下來的動作卻讓所有人不解,他向裁判示意,表示這1分應該歸萊辛,并要求裁判重判。果然,裁判重新裁定后,將分判給了萊辛。而最終,布恩輸掉了比賽。
“天吶,你不知道這次比賽很重要嗎?”布恩的好友叫起來。
“不,我當然知道它很重要。”布恩說。
好友又問:“那么,是你根本不想贏?”
“當然不是。”布恩攤開雙手說,“事實上,很早之前,我就期盼與萊辛來一場對決,并獲得勝利。”
“既然如此,為什么要故意輸掉比賽?”
布恩認真地說:“也許可以說是故意,但絕不是為了輸掉比賽,而是為了追求公平與公正。那1分不屬于我,確實應該歸萊辛。我不追求贏,我只希望不管是輸還是贏,都能夠光明磊落。”
布恩走下賽場時,想起對父親的承諾,心情變得忐忑起來。父親走到他身邊,伸出雙臂擁抱了他,笑著對他說:“兒子,好樣的!我改變主意了,因為我覺得你完全具有打羽毛球的天賦和能力。”布恩笑了。
(摘自2021年第22期《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