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晉一
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向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殘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特殊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組織實施了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條件和教育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但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仍是教育領域的薄弱環節。為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制定《“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指出“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特殊教育規律,以適宜融合為目標,按照拓展學段服務、推進融合教育、提升支撐能力的基本思路,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促進殘疾兒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最大限度的發展,切實增強殘疾兒童青少年家庭福祉,努力使殘疾兒童青少年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
《計劃》提出了特殊教育發展提升的4 項基本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特教特辦;堅持精準施策、分類推進;堅持促進公平、實現共享;堅持尊重差異、多元融合。《計劃》提出了到2025 年高質量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建立的主要目標。
《計劃》明確了主要目標,具體包括3 個方面:一是普及程度顯著提高,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二是教育質量全面提升,課程教材體系進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更加多樣,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特殊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基本建立。融合教育全面推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醫療康復及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進一步深度融合。三是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逐步提高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繼續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實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確保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優先獲得資助。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業水平進一步提升,待遇保障進一步提高。
《計劃》強調了三大任務舉措:一是拓展學段服務,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系。持續提高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大力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二是推進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加強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推動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促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三是提升支撐能力,不斷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鞏固完善特殊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到2025 年將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高至每生每年7 000 元以上;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