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路遙
2014年創收105萬,2016年創收244萬,2018年創收513萬,2019年突破800萬大關,2020年接近千萬……最近幾年,江南都市報新媒體平臺乘風破浪,創收持續走出上揚曲線,特別是2018年起出現大幅增長,其中,微信創收占據八成以上,是江南都市報新媒體當之無愧的“賺錢機器”。
為何江南微信能有如此強大的吸金能力?本文根據“江南都市報”微信公眾號多年運營經驗,從“創新”“變化”“效應”三個維度探尋微信公眾號經營之道。
首先,背靠大樹好乘涼。江南都市報不斷加強頂層設計,打造出一個用戶總數超2000萬的強勢融媒體平臺,實現新聞一次采集,多渠道分發,覆蓋更廣闊人群,提升新聞傳播力。微信平臺進一步改變了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生產過程,使新聞報道的“雙向互動”產生可能。
江南都市報已形成強大融媒體平臺矩陣,并形成集圖文、H5、直播、視頻、動畫、融媒體海報于一體的多形態、立體式新型傳播格局,依然是江西市場第一大都市報,依然牢固占據社會新聞影響力頭部位置,微信粉絲量近200萬,牢牢占據江西微信公眾號第一方陣,微博粉絲數達到1129萬,是目前江西唯一一個千萬級“大V”,今日頭條號(抖音號)粉絲量達139.7萬,具有顯著傳播優勢;百度百家號粉絲量超20萬,是江西紙媒第一號。在平臺矩陣中,江南都市報微信公眾號(以下簡稱“江南微信”)被報社視為重中之重,上升到戰略高度重點打造、重兵把守,近20個平臺端口如“眾星捧月”為微信引流拉流。
當然,大平臺支撐和矩陣助力只是一方面,“自帶光芒”更關鍵,能在強手如林的“微信江湖”闖出一片天,江南微信特質可圈可點。運營團隊始終恪守“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只有積極探索適合江南微信發展的新道路、新模式,才能不斷尋求新增長點和驅動力,才能贏得市場認可和客戶青睞。
內容上,作為江西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媒體平臺,江南微信始終奉行“黨報姓黨,都市報也姓黨,都市報官微同樣姓黨”的準則,以優質社會效益形成口碑,再助力產生經濟效益,具體操作上推行“四度”:
1.新聞熱點拼速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瞬息萬變的微信更是如此,面對社會關切的熱點焦點,唯有“先發”才能制人。2020年1月21日下午,江南微信根據國家衛健委通報,及時推送《剛剛發布!江西報告2例疑似病例》報道,這是省內最早關于江西疫情的報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閱讀量很快鎖定10萬+。江南微信也迅速成為網友關注江西疫情防控動態、獲取防控服務信息的重要平臺,到2月中旬,短短一個月內,微信10萬+爆款熱文就達44條。《2019年年底的昌贛高鐵通車》《7月的江西退休人員養老金上漲》等,也都是江南微信以快制勝的經典案例。
2.重要事件追深度
我們認為,微信的深度,有別于傳統報紙思維,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有鮮明原創品質和策劃思維。例如,2019年6月23日,江南微信推送《全國42所知名大學錄取參照線來了!江西考生必看!太有用了》,其源于前方記者在高招咨詢會上獨家挖來的干貨,編輯精心包裝,高考放榜微信太多,但“知名大學錄取參照線”江南微信獨有,數據和反響都很好。
3.本土話題有態度
作為都市類媒體,社會新聞是江南都市報新聞 “主菜”,微信也是如此,我們扎根本土,對突發性死傷、突發性刑事案件、地鐵通車、疫情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閱讀完成率較高的本土話題力求一網打盡,充分滿足粉絲信息需求,同時,站在粉絲希望的真善美、正能量角度考慮內容設計。比如,2019年江南微信首發的《揪心!這對江西小姐弟,已經走失4天!轉發,幫他們回家》,就因濃郁的人文關懷,引發廣大網友關注。
4.選題發掘有廣度
江南微信既有立足江西的接地氣,又有胸懷天下的大氣魄。我們注重以“廣角鏡頭”找選題。比如,2019年5月,微信編輯注意到,在5月13日晚7點的新聞聯播中,主持人康輝播報的一篇國際銳評上了熱搜,江南都市報作為地方主流媒體也應該亮出這種“中國態度”,一條標題為《硬氣!昨晚的新聞聯播燃爆了!》的微信作品由此出爐,點燃了很多人的愛國熱情。
1.渠道創新,開先河創辦“融媒體封面”
這種類似于報紙頭版的線上封面,聚合全報社力量打造,集文本創意團隊、美編設計團隊、大V推廣團隊于一體,采用報紙設計風格,用新媒體語言來創意傳播,兼具網絡的廣度、報紙的深度、手機的速度,客戶選擇的封面與微信無縫對接,有效提升了投放附加值。
2.服務創新,打造自有IP產品
比如,江南微信推出搶萬達海洋樂園體驗票,上萬網友參與,轟動效果讓萬達海洋樂園都深感驚訝,追加體驗票名額。再如,攜手綠地贛江新區項目、南昌融創主題樂園舉辦龍蝦節,就是江南微信與商家合作打造的自有IP項目,已成為每年固定舉辦的節慶活動。
3.制度創新,推動全員轉型為微信助力
江南都市報修訂融合考核辦法,以微信流量數據為重要考核指標,設置微信AB稿、微信周評好稿、月評好稿等,鼓勵記者優先向微信供稿,同時引導經營人員積極為微信客戶提供全案服務,使團隊都能適應微信傳播方式和運營環境。
微信“點對點”的大眾傳播模式更接近傳統媒體將制作好的報紙、雜志等信息載體向人群散播的方式,同時具有較好的交互性。
江南微信有不少年單客戶和“回頭客”,也日漸成為一些省外客戶打開江西暨南昌市場的首選平臺。有客戶投放后高度評價:“江南微信轉化率很高!推一條活動類微信,可以吸引挺多人來捧場,可見江南微信有一大批固定活粉。”可以說,江南微信能夠實現較強流量變現能力,是口碑沉淀的結晶,也是求新求變的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微信的“流量經濟”就是“粉絲經濟”,江南微信在實踐中注重貼合粉絲特點、契合粉絲口味,根據粉絲喜好,對廣告推廣內容進行針對性選擇和包裝。江南微信每周都會形成微信數據監測報表,每月都有微信月度分析報告,廣告推廣效果一目了然。江南微信還根據后臺大數據,及時掌握粉絲年齡、性別、地域分布、閱讀偏好等核心信息,以此作為研判廣告投放是否可行的重要參考,用精確畫像造就精準推廣。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顯示,江南微信廣告閱讀完成率在35%以上,可讀性較強,說明粉絲愿意像看新聞一樣看廣告推廣內容,這正是精準畫像產生的利好效果。
江南都市報在新媒體專設運營總監崗位,主要職責就是為各類品牌客戶服務,做好推廣運營,助推微信增粉、增收。對于微信推廣方式和流量變現動向,運營團隊常態化監測分析,時刻做到“心中有數”。當前,江南微信經營方式主要為廣告內容投放、文中圖文和視頻貼片、廣點通流量變現等等。
綜合來看,微信依然潛藏著巨大的商業化潛力,江南微信在推廣上還有很多拓展空間。主要原因有:其一,公眾號的廣告變現已相對充分,短視頻仍是風口,微信視頻號是更加優質的廣告變現載體;其二,江南微信“在看”數據穩居全省公號前列,打通“看一看”有強大優勢,“看一看”有助于微信內容生態的整合與盤活,可通過社交推薦和算法分發相結合的方式,對微信進行導流,提升傳播效率和用戶的內容消費量;其三,小程序可為品牌商家提供和完善包括直播、一物一碼、識物等多個組件,幫助品牌商家提升運營能力,也是江南微信發力的一個方向。
江南都市報推行報端合一、先端后報,在制度上保障全員相融。同時,優化線上線下全媒體傳播體系矩陣建設,打造扁平化的傳播渠道。具體到微信上,可以開拓更多的細分市場,向財經、文旅、醫療、生態等垂直領域不斷傾斜,充分滿足細分市場的推廣需求。
江南微信既走市場,也積極開拓政務資源,除現有的廣告發布功能外,還利用微信視頻、音頻發布特色,對客戶想大力推廣的內容重新包裝,進行動漫、游戲、視頻、音頻制作,以多元化的經營手段,不斷滿足客戶的新需求。同時,利用微信互動性強的特點,將線上線下打通,多做全案服務和活動引流,提高客戶的投入產出比。
微信粉絲是有黏性的,客戶同樣是有黏性的。可讀性強、關注度高、轉化率好的媒體微信更能獲得客戶青睞。
1.利用資源厚報粉絲客戶
如何鍛造一個“知名品牌”?唯有一點:打通線上線下流量轉化通道,使粉絲能得到實惠、使客戶能感受價值。為此,圍繞“天天有優質內容、周周有粉絲福利、月月有增粉活動、年年有粉絲節慶”的導向,從2019年年初開始,江南都市報舉全報社之力精心打造“江南粉絲節”,以江南微信為傳播主陣地,以“為粉絲謀福利,為商家引人氣,為品牌添光彩,為年關增熱度”為宗旨,通過跟著“江南君”暢享吃喝玩樂、江南粉絲專場過個有文化的新年、江南暖冬行動公益添彩“粉絲節”、線上展示活動讓粉絲秀出來等等一系列有創意的精彩活動,不僅形成了推廣資源的集群效應,也進一步彰顯了江南微信的品牌效應。借助“江南粉絲節”這個載體,江南微信釋放出強烈信號:江南微信能做出今天的聲勢,得益于大量鐵桿粉絲的真情相隨、鼎力支持,得益于各路品牌、客戶的信任認可、互惠共贏。江南微信用線上線下的不斷融合互通,使平臺的資源價值、品牌效應無限放大,持續給客戶帶來豐厚回報。
2.唱響公益品牌提升影響力
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江南微信與蒙牛、伊利集團積極對接,在疫情最嚴峻的1月底至2月上中旬,向南昌多家醫院捐贈價值數十萬元的愛心牛奶,在微信上唱響公益品牌;3月30日,江南微信聯系裕民銀行、德邦快遞,通過微信面向南昌市民開展了“免費派發1萬個口罩”公益活動,反響熱烈;5月7日,在南昌全面復學前夕,江南微信又聯合南昌天使樂園、餓了么等愛心商家,通過江南微信推出“免費派發1萬個兒童口罩”公益活動;6月起,江南微信繼續通過微信,連續推出“留言點贊享福利”系列策劃,吸引了南昌梅嶺九龍溪生態公園、瑪雅樂園、卡拉多蛋糕等品牌加入,通過創意活動設計,助力景區景點和實體企業復蘇。在這些過程中,江南微信的粉絲黏性、客戶黏性持續增強,江南微信“強勢媒體大平臺,品牌推廣好舞臺”的形象愈加深入人心。
在微信商業紅利持續釋放的現有情況下,以微信為主心骨的媒體深度融合,仍是做大做強都市報融媒體經濟的關鍵一招,如何進一步擴大微信品牌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平臺影響力和變現能力,江南微信還有更多路徑值得探索,也必然會帶來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