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識付費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羅天奕
在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知識付費”成為近幾年來新興的議題,不同于傳統的花錢買書、線下繳費參加培訓班等形式,知識付費是指消費者通過知識付費平臺購買特定的知識服務行為,①且使用頻度低、跨界度高、精粹度高、場景度高的內容和知識在知識付費平臺中更受消費者的青睞。②
當前學術界關于知識付費的研究主要包括對知識付費模式和對知識付費產品的研究。知識付費模式的研究的主要涉及商業模式研究、用戶行為研究、定價研究等。知識付費產品的研究則主要涉及知識付費產品的誕生、現狀、價值與使用價值等,并結合現狀對目前幾大知識付費平臺進行案例研究。③
學術界對知識付費興起原因的普遍理解是:認知盈余時代下海量的信息讓用戶在難以抉擇的同時產生了知識焦慮,免費但低效的傳統知識共享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現有的知識需求。此時知識付費作為知識共享的新模式出現,致力于消除用戶知識焦慮癥狀的知識付費平臺因瞄準用戶自我提升需求而受到用戶和資本的高度關注。④但目前從社會學理論角度對知識付費的成因和其影響的研究仍然較少。本文擬結合德國理論家哈特穆特·羅薩的社會加速理論針對知識付費展開討論。
羅薩并不是首位討論社會加速的學者,但其特色在于他認為社會加速的原因不能只從單一角度去看,而是具有三重面向。第一個面向是加速科技的進步,盡管科技進步照理可以給人們節省不少時間,但由于科技更迭的周期不斷縮短,因此科技在人類節省時間、放緩生活節奏之前,就先造成了第二個面向的加速——社會變遷的加速,意指社會生活各個事物、信息的時效性越來越短,羅薩稱其為“當下時態的萎縮”⑤。時效性的縮短意味著完成事務的截止期限不斷往前挪,而且源源不斷的新事務也會不斷被交代下來,因此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件事務都必須更快地完成,這于是造成了第三個社會面向的加速:生活步調的加速,即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進行速度的加快。由于現代人被交代的事務越來越多,但完成時間卻越來越短,因此就只能借助加速科技來處理眾多亟待解決的事務,而加速科技又會再促使加速科技的進步,然后社會變遷又因此再被加速,最后生活步調也隨之繼續被加速。這三個面向不斷地循環反復,就是現代社會在各方面不斷加速的原因。
本文擬結合社會加速理論,從羅薩提出的三重面向的社會加速來分析知識付費的產生和興起原因,并且借助羅薩提出的“新異化”來分析知識付費背后隱藏的危機。
首先,科技加速完全改變了社會的“時空體制”,線上平臺的建立也消弭了空間帶來的知識運輸和交流的阻礙,這為知識付費提供了技術可能。信息傳輸速度的提升和空間限制的消弭使得人們可以接觸更廣闊的世界,迅速更迭的信息充斥人們的生活,但時間和精力的有限導致人們無暇去消化和處理,因此更多人開始渴望有人能替自己篩選整理爆炸的信息,于是知識付費應運而生。知識付費將知識視為商品,是人們為了獲得他人高度提煉的信息服務而進行的付費行為。⑥知識付費本質上可以視為人們由于信息爆炸和時間的有限被迫選擇的用金錢換取信息處理消耗的時間的行為。
其次,科技更迭加速使社會生活各個事物、信息的時效性不斷縮短,人們開始感到社會事務、社會結構、行動模式以及知識內涵等越來越不穩定且短暫易逝,并對此感到困惑。這便是羅薩界定的第二個加速范疇:社會變遷的加速。這種社會變遷的加速使人們發現過往經驗性的知識很快就不再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知識的時效性變短迫使人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以適應社會變遷的加速,連迅猛迭代的科技也需要人們去學習使用和適應,這導致現代社會人們對知識的需求量劇增。羅薩認為,在階級分明的社會當中,分配模式和承認模式是事先固定下來的,但在現代世界當中,兩者的地位不是被預先決定好的,而是在競爭斗爭中分配的、靠成就得來的。如此一來,世界的“動態化”就變成了分配的前提。因此人們更加恐懼在競爭當中會失敗、恐懼自己能力不足無法獲得工作職位等等,人們被卷入競爭的“競速游戲”中,被競爭的壓力迫使前行。此外,職業變遷的加速往往意味著需要新的知識和技能來應對新的需要。為了在競爭游戲中不被淘汰,為了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地位,人們迫切地需要汲取更加具有實用價值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又因為時間在晚期現代社會已經成為稀缺商品,所以知識付費因能提供跨界度高、精粹度高、場景度高、低頻使用等類型的知識服務而格外受到歡迎。
第三個生活步調的加速指的是人們對時間的認知的改變,時間匱乏感普遍存在。從主觀角度而言,人們普遍覺得時間比從前流逝得更快,無法跟上社會生活的步調;從客觀角度而言,雖然并不是所有行動所耗費的時間都在縮短,但人們的確需要在同一時間段內處理更多的事情了。一邊是社會變遷導致激烈競爭且知識需求量增加,另一邊是普遍存在的“時間匱乏”,在雙重夾擊下,人們對高精粹的、相對節省時間的知識獲取方式更加青睞,正如去看一本書的內容梗概和書評總遠遠快于自己去閱讀幾百頁的書,去看別人匯總的某一專業知識點總遠遠快于自己在浩瀚的論文海洋中去尋覓和總結。而當時間匱乏感普遍存在時,無償的知識共享已經無法支撐內容生產者持續提供知識服務,加之人們對各種類型知識急劇增長的需要,更加專業、能夠提供更有針對性且穩定的知識服務的知識付費平臺由此興起。
綜上,知識付費的產生和興起是加速社會中人們普遍存在的時間匱乏感、日益增長的競爭壓力以及為適應加速社會變遷而驟增的知識需要共同作用的結果,知識付費也逐漸因此成為加速社會的日常消費。
羅薩的社會加速理論認為現代社會是通過時間規范的隱形規范力來進行調節和合作的,這種時間規范往往為人們所忽視,也難以抵制或反抗,這種現代加速體制隱藏在行動者的背后,轉變了人類和世界之間的關系。人們一生都恐懼于“落于人后”,我們不斷害怕在競爭中輸掉,害怕無法維持步調,害怕被排擠在比賽之外,這樣“加速競賽” 的競爭將我們困在滾動得越來越快的倉鼠滾輪中。羅薩延續批判理論的傳統,試圖指出社會病狀,重新提出了馬克思所說的“異化”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一種狀態:“人們自愿去做他們不‘真的’想做的事”。⑦
那么知識付費作為加速社會中的日常消費,是否存在著“異化”的病狀呢?這也提示我們更加冷靜地去思考其利弊,探究其背后隱藏的危機。
首先,知識付費不一定是我們真實的需要,而是加速社會下被引導購買的知識商品的潛在的使用可能性。羅薩在對社會的功能批判中提出加速社會存在的去同步化病狀,即不同的社會領域會加速至不同的程度,購買與消費之間也因此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時間鴻溝,比如人們買一本書和看完一本書之間存在的時間鴻溝。晚期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自主性背離,出現了行動異化:“人們自愿去做他們不‘真的’想做的事”,在“核心任務”上花費的時間反而變短。
在速度號令整合起來的世界中,找一個短期內可以滿足的欲望(比如玩手機)會比設定一個必須花很長時間才能滿足的欲望(比如打磨一篇論文)更明智。在這種背景下,人們被引導去購買商品的“潛在的使用可能性”和選用權,而不是購買商品本身,這使得“真正的”消費越來越被“購物”所替代。知識付費產品正是被包裝成一種可以縮短減小購買與消費之間時間鴻溝的商品,畢竟聽一節付費講座和自己去讀書總結所消耗的時間差異還是很大的。商家通過宣傳和渲染有意引導和放大人們的時間匱乏和知識焦慮,引導人們去購買知識付費產品的“潛在使用可能性”和選用權,本質上是利用和加劇了加速社會人們用購物來取代實質上的消費的行為傾向。很多人在購買完線上課程以后,就產生了“我已經學完了”的錯覺,轉頭將其束之高閣,直至課程過期也沒能打開。于是充滿愧疚地在商家的宣傳鼓動下購買了下一個課程,試圖通過購物激起自己學習的動力,購物以后又將其拋在腦后,如此循環。人們知識付費的購買行為并不能換來其預想的“真正的”知識消費和個人知識的增長。這也正是羅薩所言的“‘虛假意識’的充滿希望的復興的開端”。⑧這樣在文化生產商包裝和鼓動下產生的消費,并不能滿足人們真正的知識需要,更多時候只是用一種“虛假的”、短暫的滿足感來麻痹自我。
其次,知識付費看似是對知識的總結和精粹,能夠幫助人們縮短學習的時間,但實際上伴隨而來的是文化傳承的割裂。加速社會中,幾乎不同世代等同于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這導致文化規范和知識的傳承遭遇到斷裂的危險,加之加速社會中人們不再有時間去自己閱讀經典,而轉向通過知識付費來購買他人整理的框架和內容梳理。這種經過他人再加工的知識產品,顯然很難完全貼合經典,尤其是在當下知識付費平臺和產品良莠不齊的情況下,更是難免簡化和扭曲。基于此的快餐式學習顯然也很難再對經典進行深入的思考,原本對經典的品讀和思考逐漸被快餐式消費替代。另外,人們往往還偏向于更具有實用性的某一專業方向的知識付費產品。當人們已經習慣這種快餐式、碎片化、實用主義泛濫的知識消費時,系統的文化傳承就會發生斷裂,如果對過去的文化沒有傳承和理解,又如何在其基礎上進行反思和創新呢?與過去文化傳承完全脫節的新思想就會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絕不能源遠流長、根深蒂固。
晚期現代社會由速度、競爭、截止期限所造就的強制規范,造成了新的異化形式,人們被迫陷入“提升邏輯”,成為競速游戲滾輪上疲于奔命的倉鼠。知識付費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為了加速社會的日常消費。加速社會下人們普遍存在時間匱乏感和驟增的知識需求,盡管文化生產商通過廣告和宣傳將知識付費產品包裝成可以縮短知識獲取時間的良藥,但我們仍應更加謹慎地看待它。晚期現代社會的消費主體越來越傾向于用不斷購物的方式來彌補無法真正獲取、習得物品的遺憾,并且將購買和消費混淆在一起,但我們購買知識付費產品,最終是否能夠進行“真正的”文化消費,還是只是被購買帶來的滿足感所麻痹?這是值得每個消費者去思考的問題。不能否認知識付費的確有其價值和魅力,能夠為人們提供更為便捷的知識服務,但其如果濫用也會成為資本收割消費者的工具。此外,習慣于依賴知識付費來學習知識和技能,人們也會面臨視角片面、文化傳承斷裂的風險,因此在知識付費逐漸成為消費潮流的晚期現代社會中,我們應更加審慎地對待它。
注釋:
①丁曉蔚,王雪瑩,高淑萍.知識付費:概念涵義、興盛原因和現實危機[J].當代傳播,2018(02):29-32.
②喻國明,郭超凱.線上知識付費:主要類型、形態架構與發展模式[J].編輯學刊,2017(05):6-11.
③沈波,蔣巖汐.知識付費產品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2021(01):120-123.
④喻國明,郭超凱.線上知識付費:主要類型、形態架構與發展模式[J].編輯學刊,2017(05):6-11.
⑤(德)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Rosa).新異化的誕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01.第7頁。
⑥張楊燚.在線平臺知識付費研究綜述[J].情報探索,2018(8):129-134.
⑦(德)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Rosa).新異化的誕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01.第130頁。
⑧(德)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Rosa).新異化的誕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01.第1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