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子良
32 歲的陳小姐是一位白領,半年前突然出現反復頭暈,時不時還手腳沒力氣、肚子脹,剛開始還以為是操勞家務過度,想著自己還年輕也沒理會。隨著癥狀反反復復,有時還出現心慌,陳小姐到當地醫院就診查出高血壓,血壓竟高達180/100 毫米汞柱、醫生開了氨氯地平、呋塞米等藥物進行降壓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上述的不適癥狀仍然反反復復,給陳小姐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影響。
為了徹底搞清楚血壓高的問題,醫生建議陳小姐做CT 檢查,結果提示左側腎上腺有一個直徑為1 厘米左右的腫瘤。這可把陳小姐嚇壞了。在接受進一步檢查后,抽血檢查提示血鉀2.52 毫米汞柱,血漿醛固酮/腎素比值升高,同時查卡托普利試驗陽性。根據檢查結果,醫生診斷為“左側腎上腺腫瘤樣增生,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經過與家屬溝通,決定為陳小姐進行微創手術摘除腫瘤。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醫生施行腹腔鏡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通過在陳小姐腰上打了3 個1 厘米左右的“小洞”,順利切除了左腎上腺上的腫瘤。術后,陳小姐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血壓穩定在110/80 毫米汞柱左右,血鉀也正常了,很快就康復出院。
據醫生意見,陳小姐要在4~6 周內密切隨訪以評估血壓、血電解質的情況。此外,每6 個月至少隨訪一次,連續2 年以上,觀察腎上腺腫瘤是否復發。
腎上腺腫瘤在臨床上屬于較為少見的疾病,按發生部位可分為皮質腫瘤、髓質腫瘤,按有無內分泌功能可分為功能性腫瘤和非功能性腫瘤,按性質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而腎上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腫瘤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可引起陣發性或持續性高血壓和代謝紊亂癥候群,患者多伴有心悸、大汗、血壓飆升等癥狀。
那么究竟什么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呢?醫生介紹,醛固酮是由腎臟上方的名為腎上腺的小器官分泌的一種激素,它可以升高血壓,降低血鉀。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由于各種原因使得腎上腺產生了過多的醛固酮,導致高血壓或合并低血鉀,從而出現頭暈、全身乏力、麻木等癥狀,更有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腦梗、心梗等并發癥。
腎上腺腫瘤分為無功能腫瘤和有功能腫瘤,其中有功能腫瘤因異常分泌醛固酮、兒茶酚胺、皮質醇,可引起醛固酮增多癥、兒茶酚胺增多癥、皮質醇增多癥這些情況,均可導致血壓升高。
因此,對于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尤其發生類似陳小姐這種癥狀的年輕人,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進行腎上腺腫物篩查,查明原因,以便盡早治療,避免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