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文川 李繼林(通江縣人民醫院)
通常情況下,發生骨折后要及時進行治療,才可以恢復到原有的功能。所以,一旦發生骨折,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治療,避免留下骨折后遺癥。
1.治療方法
首先,需要對患者出現骨折的部位進行復位處理。其次,將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后再進行固定,保證骨頭不出現隨意移動,這樣利于骨骼的恢復。臨床上對骨折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夾板、石膏繃帶、外固定支架等。如果用手術的方式進行骨折治療,一般會應用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材料對骨折的部位進行固定處理。最后,進行功能性的訓練,這樣不僅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還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功能性訓練分為主動活動和被動活動兩種,對于沒有固定的關節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現關節粘連,還可以促進肢體盡快地恢復到正常的狀況。
2.康復訓練
早期康復訓練可以加速患者骨骼的康復,還可以避免出現并發癥。
(1)手術后的第1 天,患者需要遵醫囑采取仰臥位,并適當進行下肢肌肉的相關訓練。腳踝位置的訓練:足背和足跖的拉伸運動,以自己能承受的力度范圍內進行拉伸訓練,每天進行3 次訓練,每一個拉伸動作維持5 秒鐘時間,3 次到5 次伸屈為一個循環。
(2)對股四頭肌進行等長收縮與舒張訓練。醫生要協助患者進行拉伸運動,進行規律的拉伸運動,每個動作保持3 秒鐘,每天進行7 次練習,讓下肢保持肌肉的張力,促進血液循環,防止下肢血栓的出現。
(3)在手術后的第7 天,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采取仰臥位的腿部抬高訓練。這樣可以對膝關節進行鍛煉,通過彎曲和伸直兩個運動交替進行,避免出現膝關節粘連和僵硬,每天進行3 次的訓練。
(4)手術后的第14 天,醫生協助患者進行CPM機輔助鍛煉膝關節,每天訓練3 次。
(5)手術后的21 天,協助患者進行非負重行走訓練,讓患者處著拐杖練習行走,每天練習2 次即可。
3.營養支持
由于患者身體遭受創傷后,抵抗力下降,而且為了增加骨骼的愈合能力,營養支持少不了。因此,臥床的骨折患者在飲食上要著重注意。
(1)多吃一些膠原蛋白的食物,比如豬皮和豬蹄筋等等,這些食物可以促進骨折的愈合。
(2)補充鈣和維生素D、賴氨酸。可以多攝入一些富含鈣元素和促進鈣吸收的食物,比如豆制品、蝦米和芝麻等等。
(3)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 可以加速骨骼的創口愈合,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其中,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比如山楂、鮮棗、獼猴桃、草莓、桂圓、荔枝、柑橘等,蔬菜有西紅柿、甜椒、苦瓜、豆瓣菜、花菜、青莧菜等。
(4)適當補充礦物質。礦物質可以促進骨骼愈合,海產品和黃豆富含礦物質,所以,骨折患者需要多攝入礦物質含量高的食物。
(5)多攝入高纖維的食物。因為臥床患者運動量減少,腸道的蠕動就會變慢,容易出現便秘。所以,通過攝入高纖維食物促進腸蠕動,含有粗纖維的蔬菜有芹菜、韭菜等。另外香蕉、蜂蜜等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6)少鹽和糖。鹽和糖會阻礙骨折的愈合,所以要盡量少使用鹽分和糖分。另外,患者要戒煙戒酒,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做到作息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