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政偉 , 胡中澤 , 徐頌偉 , 李天兵* , 楊大柳 , 王 顯
(1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泰州農科所,江蘇 泰州 225300;2 遂昌縣農業農村局,浙江 麗水 323300;3 江蘇漢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300)
水稻生產過程中肥料施用不科學、 機械化程度低等問題, 使得氮素利用效率非常低下并且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1-5]。 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是集新型農機、專用肥料、配套農藝于一體的綠色環保技術,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2018 年十項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之一。 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 是指具有施肥裝置的水稻插秧機一次性完成水稻機插秧、施肥和覆泥作業的技術,具體地說,是在機械插秧的同時, 將緩控釋肥料施在秧苗根系側面3~5 cm、距泥面4~5 cm 深的區域,使肥料定位、定量、均勻地一次性施用于水稻根際。 相對于傳統施肥方式,該技術能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用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氮肥利用率、提升種植效益和生態效益,另外,減施氮肥還可以改良稻米品質[6-9]。 如今,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勞動力的短缺使輕簡栽培成為趨勢, 本文所述的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輕簡栽培技術是基于項目研究形成的技術規范, 是兼顧水稻產量與生態的環境友好型綠色技術模式, 也是實現水稻綠色減肥增效的關鍵技術。 水稻綠色高效施肥模式的進一步研究優化, 能夠更好地推進水稻輕簡化栽培進程。
選擇排灌方便、地勢平坦、便于機械作業的水稻田塊。
選用株型和群體通透性好、抗病性較強、適口性較好的高產水稻品種,如南粳9108、揚粳805、南粳5055、寧粳8 號、揚粳239、蘇香粳3 號等,在泰州地區推薦選用遲熟中粳稻南粳9108。
選擇土質肥沃、無雜草籽的土壤作營養土。選用規格為28 cm×58 cm×3 cm 的硬盤,667 m2大田需秧盤70 個,無紡布、育苗伴侶等材料按需配齊。播前用咪鮮·殺螟丹加氰烯菌酯對種子進行浸種處理,室內催芽,播種子150 g/盤,如2 葉1 心期移栽可180 g/盤。 育好的秧盤堆于室外水泥場地,上蓋塑料薄膜及黑色防曬網,進行疊盤暗化處理。 暗化處理結束后,移至硬地進行微噴灌育苗。蓋無紡布后,噴足水分,齊苗前保持秧板濕潤,齊苗后堅持干濕交替,促苗盤根、快長。 移栽前5 d揭去無紡布,控水煉苗,以增強秧苗的抗逆能力。在揭無紡布補水前施好送嫁肥,667 m2凈秧池用尿素5~7 kg,以增強秧苗發根和抗植傷能力。 注意防止發生苗瘟、稻薊馬等病蟲害。
放水泡田,水深沒過耕層3~5 cm,泡田時間要達到3~5 d;整地要深淺一致,整地深度15~20 cm;秸稈切碎為5 cm 左右,表面不外露殘茬;田塊平整,田塊內高低落差不大于3 cm。
選擇旋耕機進行平地, 推薦選擇60~90 馬力拖拉機,配套帶有滑切刀齒的水田埋茬平地設備。
側深施肥設備對田塊平整度和沉淀程度要求較高,翻埋整地(深度要達到25~30 cm)和高留茬攪漿整地殘茬漂浮率要小于5%, 機插大田泥漿應達到“泥水分清,水清不渾濁,沉淀不板結”,田面水深1~3 cm; 泰州地區土壤特點呈南砂北黏,黏性土沉淀3~4 d,壤土沉淀2~3 d,砂質土沉淀1~2 d,達到待插狀態。
應選擇滿足機械施肥強度要求、 粒型顆粒均勻(粒徑1.5~3.5 mm)、硬度適宜(196 kPa 以上)、比重基本一致,表面光滑,無破碎?;蚍勰鼭裆佟⒉黄?、無固結的緩控釋肥料。 以漢楓緩釋肥(江蘇)有限公司生產的摻混肥料為例,大田生育期小于130 d 的早、中熟品種,推薦施用N-P2O5-K2O(27-10-12),肥料養分總量≥49%;大田生育期大于130 d 的中、晚熟品種,推薦施用N-P2O5-K2O(30-6-12),肥料養分總量≥48%。
采用機插側深施緩控釋肥料, 按照土壤地力不同,經過實際對比測算,按減肥10%~20%確定施肥量,較常規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能夠實現減肥不減產。 以漢楓緩釋肥(江蘇)有限公司生產的摻混肥料為例,N-P2O5-K2O(27-10-12)施肥量900 kg/hm2,N-P2O5-K2O(30-6-12)施肥量825 kg/hm2,可達到減肥不減產的目的。
作業前先檢查調試機具, 調整好行距、 施肥量,確認各施肥口排肥量是否與理論施肥量一致,根據理論值與實踐值間的差距進行肥量調節;轉動部件要加注潤滑油,并進行3~5 min 的空運轉,保證各運行部件轉動靈活,無碰撞卡滯現象,能正常工作。
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作業田塊的水層不宜過深,作業前進行確認,水層在1~3 cm 范圍內為宜。
根據水稻品種和育秧方式確定適宜的秧齡,秧齡一般18~20 d, 苗高一般120~150 mm, 在6月中下旬移栽。機插行株距30.0 cm×13.3 cm,3~5株/穴,插秧深度1~2 cm,以淺插為宜,有利于低節位分蘗。 漏插率應小于5%,傷秧率應小于4%,均勻度合格率應大于85%。 機插秧苗應避免缺棵、倒秧、漂秧等,對斷行缺穴的地方及時進行人工補苗。
施肥器位于插秧機上,施肥與栽插同步。施肥位置要精準,應位于距離秧苗根側3~5 cm、深4~5 cm 的泥中。施肥量要準確、均勻。肥料呈帶狀分布,不能斷肥。
機插同步側深施肥輕簡栽培技術應用過程中若存在總施肥量偏少問題, 在倒3 葉期可通過葉色診斷判斷是否追施1 次穗肥。 具體判斷方法如下:葉色偏深(頂3 葉<頂4 葉)不追肥,葉色正常(頂3 葉=頂4 葉)不追肥,葉色偏淡(頂3 葉>頂4葉) 追肥。 葉色偏淡時常規粳稻追施尿素應少于150 kg/hm2,雜交稻追施尿素應少于75 kg/hm2。
注重不同時期的水分管理。 分蘗期應以淺水為主,以2~3 cm 深的水層為宜,不長期淹水,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當苗數達到有效穗數的80%時開始曬田,曬田時間至拔節期為止;倒二葉抽出(幼穗分化)時恢復水層,保持水層到抽穗;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養根保葉,收獲前7 d 斷水。
根據病蟲害發生種類和危害程度, 選擇對口的農藥進行科學防治。用機動噴霧器噴施藥劑,宜避開中午高溫時段,且風速小于4 m/s;藥劑霧化良好,確保超低用量噴霧,施量均勻,用量準確,按田塊分布噴施,降低藥物殘留。
選用帶莖稈切碎和拋灑裝置的半喂入或全喂入收獲機進行機械收獲,減少損失,收獲綜合損失率控制在3%以下,含雜率2%以下。
機具操作人員應經過專業的系統培訓, 操作前應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 做好各項檢查并觀察周圍環境,確認安全后方可開機。
在插秧機運輸過程中, 要把側深施肥機調節架調整螺絲調到開溝器最高(淺)位置,防止刮碰。
作業開始時,應慢慢平緩地發動機具,高速啟動會造成肥料漏施;機具要求勻速前進,經常檢查下肥情況,如有偏差或淤堵應及時清理;作業時要保證肥箱和各排肥部件的干燥, 如停放插秧機超過30 min,應將排肥輪拔出,拉開插板,將肥料清除干凈,防止潮解粘肥;作業中嚴防急停,急停易引起管道中流動的肥料集中在一處排出, 導致局部施肥過量; 每天作業完畢后要把肥料箱清掃干凈,放在屋內干燥處,以備翌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