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六壩鎮寄宿制小學 李發正
群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新型的方法之一,是對傳統閱讀方法的創新和優化,對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的方式,對閱讀教學思路進行探析和重新整合,能夠打造一個更好的語文閱讀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閱讀服務。
小學語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穎的閱讀手段被引入小學語文課堂,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群文閱讀就是將一組閱讀文章組合到一起,在相應地時間段內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對相關的信息和知識點進行整合,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思維的訓練和邏輯能力的培養,并強化閱讀的趣味性。群文閱讀中多篇閱讀內容的整合,在數量以及速度上都能夠對學生進行鍛煉,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素材,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真正地助推語文閱讀效果提升。
第一,激發閱讀興趣,使學生有想要閱讀的欲望。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不但可以拓展語文閱讀教學空間,也能培養學生的群文閱讀思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進而強化學生的常態閱讀能力,是完善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的必要舉措。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是一問一答的方式,雖然學生在學習中會配合學習,但是課程所占的時間比較多,長期下去很難持續學生的積極性。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群文閱讀的方式,在一個課時之間給學生提供多篇文章進行閱讀,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類型的閱讀內容,學生的閱讀興趣會隨之高漲,而且群文共同閱讀,學生的視野被打開了,此時他們對閱讀的欲望大大地高漲,閱讀也不局限在讀上,而是會思考,會反思,進而得到思維能力的鍛煉。
第二,積累閱讀量,打開閱讀思路。近年來,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備受推崇,其定義也隨著實踐探索被不斷修正完善,群文閱讀主要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開展多文本綜合性閱讀學習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實踐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不但可以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也能發展學生的群文閱讀思維、思辨能力以及創新精神,是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必要舉措?;诖?,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大力引入群文閱讀,采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喚醒學生的群文閱讀期待,引領學生在多文本閱讀中汲取豐沛的文學和精神滋養,從而顯著增強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閱讀量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對文章的閱讀是一種自身能夠掌握的能力,也是可以通過后天訓練提高的。群文閱讀不言而喻就是多篇文章組合閱讀,在群文閱讀中,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的閱讀質量也必然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因為閱讀達到了一定的數量之后就會發生質的變化。由此可見,群文閱讀中學生所接受的內容和感知會得到豐富,閱讀的思路和角度也會有所創新,進而能取得較好的閱讀效果。
第三,提高閱讀速度,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感性。在正常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理解和掌握程度更為深刻,教師大多會帶領學生進行精讀,但這種方式限制了學生的閱讀效率。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小學階段的閱讀水平應該達到300字/分鐘,群文閱讀的實施從量變到質變,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多篇文章的閱讀和整合,促使學生在一節閱讀課中能夠閱讀大約五篇的文章,十分重視學生閱讀成效的進步,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進而鍛煉學生在閱讀中的思維敏感性。
一個科學的群文組合不僅是實施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基礎保障,也有助于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都較為薄弱,教師更應該結合實際學情以及語文教學需求,慎重地為學生構建群文組合,這樣才能引領學生更加流暢地參與群文閱讀學習,達成預期的教學成果?;诖?,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應該把握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點,加強分析教材和學情,精心為學生選擇群文篇目,這樣一方面可以確保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質量,另一方面也能優化群文閱讀教學架構,從而大幅度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技能和閱讀效率。
群文閱讀實施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所以閱讀材料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的續期,要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保證所選擇的閱讀材料之間具有較大的關聯性,互相帶動,互通有無,以保證閱讀活動的順利實施。小學生年齡小,身心發展不健全,思維也不敏感,而且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閱讀觀,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強化地訓練,針對性地選擇實用性強,關聯性強的閱讀文章,這樣才能夠達到群文閱讀的目的。只有確定了文章的中心內容后,教師才能有效選擇相應的閱讀材料,增進群文閱讀活動的規范性,使學生深度理解文章內容。而且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教研團隊科學選擇的,其中有很多富含哲理性的文章,所以教師可以選擇類似的文章組合到一起,引導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學習,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所有感受和收獲。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比較少,教師在此方面應該繼續加強鉆研和探究。閱讀的內容不一樣,所采用的閱讀方法也具有差異性,這是因為不同的內容中蘊涵的思想以及代表的理念都是不同的,所以群文閱讀方法的實施要結合所選擇的閱讀素材而定。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有關景色的文章時,就可以采取共讀的方式,讓學生一起去閱讀,感受每一個字句和字里行間的優美質感。在閱讀情感類的文章時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給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真是的環境下對課文中的不同角色進行扮演,感受角色的情感變化,更加直觀和深刻地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態和想法等,這些對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同的閱讀內容理應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對閱讀有新鮮感,愿意在語文閱讀中投入自己更多的情感。比如,《聽聽秋天的聲音》是一篇與秋天相關的文章,文章中重點是通過聲音的方式描寫秋天的美麗的,主要是贊美和感知秋天的美好,所以此時教師就可以再找幾篇相似的文章,如《秋天的雨》《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共讀、賽讀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與訓練,這樣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以從中體會不同閱讀文本下不同的美景,每一種美景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和韻味,產生不同的感,以此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力。之后教師再配一些簡單的音樂作為背景,閱讀效果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興趣對學生非常重要,是學生進行閱讀活動的動力之一,只有學生真正對學習的內容、參與的活動感興趣,他們才能積極展開探究活動,使課堂教學取得理想的效果。傳統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會出現效率低下的情況,這與教師沒有重視點燃學生閱讀熱情有密切關系。一些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教學的時間,有時選擇直接在課上帶領學生閱讀文章的方式,沒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熟悉文章內容的空間,也容易限制學生對內容產生的自主思考。由于學生與文章間存在陌生感,學習體驗過于被動,不利于閱讀教學活動的繼續開展。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可以考慮運用信息技術,尤其是多媒體工具??梢栽趯W生閱讀文章之前,播放專業人士的朗讀音頻,令學生根據朗讀者語言節奏的變化,感受閱讀時的情緒波動,之后再引導學生結合這種感受體會文章中的情感變化。或者利用多媒體還原文章內容中蘊涵的情境,通過情境的對比,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文章中,這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躍教學氣氛,也強化學生的興趣,推動學生對群文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學生能夠更加直觀、迅速地感受到文章中蘊涵的情感因素。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需要教師活用信息技術、多媒體工具等,幫助學生構建起良好的真實閱讀情境,通過群文閱讀中不同文章的對比和切換,創設出不同的閱讀氛圍,使閱讀學習更加輕松、快樂。
現代教育理念十分關注學生主體,也堅持以生為本的思想,這也讓學生獲得了更多成長與能力提升的機會。為此,教師可以基于差異性教學的立場,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的群文閱讀活動。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明顯更傾向于對語文知識積累不同、閱讀愛好取向不同的學生做出統一要求,雖然便于管理,但這種讓一些學生不得不閱讀自己不喜歡的文章的做法,不利于他們在閱讀時調動興趣?;蛘邔﹂喿x能力稍弱的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布置難度較大的閱讀任務,也會讓學生難以完成任務,自信上受到打擊。所以在當前教育形式下,若想讓群文閱讀發揮出真正的價值,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差異教學理念教學,盡量為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通過完成適合自身的任務,更樂于參與今后的群文閱讀活動。并且在圍繞差異進行針對性培養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教學的公平、公正,以同樣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名學生。
群文閱讀不只在語文教材中選素材,還應該深入課外讀物和學生生活中,這不僅是因為教材中的閱讀文章有限,還因為課外讀物形式多、內容豐富,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會讓閱讀更有趣,更精彩。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需求適當性地選擇一些課外的讀物。課外讀物內容很豐富和新穎,對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而且其與課內閱讀材料的融合,會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材料中獲取不同的閱讀體會和感知,能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和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比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節課時,文章講述的是對爬山虎腳的觀察,重點寫了“腳”的形狀、生長部位以及作用,對爬山虎的特點進行了描寫,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對作業的寫作手法進行觀察。之后教師可以選擇類似的文章以及課外讀物聯合起來進行群文閱讀,比如將《爬山虎的腳》與《蟋蟀的家》《昆蟲記》《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等讀物結合到一起,相互對比,互相滲透。在群文閱讀展開中可以采取交流會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將閱讀過程中將覺得好的詞句或者段落分享給大家,對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起討論,這樣學生可以和教師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而且群文閱讀通過交流會的方式呈現出來,會更加地自然和自得,整個學習過程可以很好地激發與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構建一個高質量的語文閱讀課堂。
新課改理念認為,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要基于教學本質,關注學生自身的各個方面以外,還應該讓各種能力相結合。語文閱讀中,讀寫結合的理念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設置,對學生閱讀素質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事實上,閱讀與寫作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二者關系緊密,共同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一旦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立的語言邏輯結構,在實際的遣詞造句過程中,更好地掌握了表達自身情感的方法,便會自然地在閱讀過程中實現對寫作經驗的遷移,也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文字和文章呈現出的情感態度。但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很少將閱讀與寫作良好地結合在一起,通常關注單方面的課程,鮮有在一節課中既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又引導學生進行習作的情況,為讀寫結合價值的發揮帶來了阻礙。為了使群文閱讀的積極作用更好地發揮,教師需要圍繞群文閱讀的特點,設計寫作活動,要求學生在群文閱讀結束后,以讀后感的方式將讀文章的收獲寫下來,或者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積極收集整理遇見的好詞、好句,使用這些寫作材料進行新題目的寫作。也可以讓學生圍繞群文閱讀主題,模仿作者的語言特點,創作出屬于自己的文章等。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學生得以體會到不同情感表達的方式和語言組織的規律,使自身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提升到新的層次,群文閱讀的效果也變得更加理想。
由此可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的實施,給學生打造了一個新的閱讀平臺,對傳統的語文閱讀方式進行了極大的優化和創新,對構建高質量的語文閱讀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方法的應用中,教師要充分地意識到其重要價值,科學地選擇閱讀材料,結合閱讀內容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并可以對閱讀內容有更加深刻地理解。除此之外,在群文閱讀中還要適當地加入一些課外閱讀的材料,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緊密地結合到一起,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閱讀量,鍛煉學生的閱讀速度,還可以很好地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能力和素質的提升,這樣的語文閱讀課堂才是學生期待的,才是高質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