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英
(禹州市融媒體中心,河南 禹州 46167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持續落地,以自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異軍突起,激活了媒體市場的“一池春水”,助推媒體業態日新月新、媒體格局次第更新。這些“新字號”媒體以鮮明的便捷化、多元化、自由化、互動化等特質,讓廣電新聞等傳統媒體相形見絀,遭遇到了嚴峻的挑戰。對于廣電新聞而言,必須聚焦媒體發展的新態勢,以創新為本,以融合為魂,以發展為要,才能化危為機,重塑優勢,完成從傳統主流媒體到新型主流媒體的“蛻變”。從這個層面上說,強化對自媒體時代廣電新聞發展路徑的研究,意義重大而又深遠。
自媒體是指傳播者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之總稱。自媒體打破了以往傳統媒體一統天下的格局,引領信息傳播步入全新的階段。
作為新媒體發展的“新生代”力量,以微博、微信、短視頻等為代表的自媒體已成為網絡傳播的重要一極。自媒體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首先是大眾化。自媒體的形式更加契合于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公民可以借助自媒體賬號創建屬于個人的媒體,發布信息,構建社交圈,轉發信息,發表觀點,從過去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變為信息的發現者、傳播者和參與者。其次是低門檻化。自媒體發布信息門檻低,限制少,易操作,公民可以隨時隨地上傳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參與到信息的發布、傳播、互動和共享等鏈條中。再次是互動化。與生俱來的互動性使自媒體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從而進一步引發現象級的傳播。
當然,自媒體在活躍輿論場的同時,也因自身難以克服的自由性、隨意性,致使信息傳播良莠不齊,引發了諸多亂象。一是“三俗”內容充斥于市。為了增加流量、吸引眼球、提升點擊率,部分自媒體庸俗無下限,低俗無上限,媚俗無底線。二是“標題黨”大行其道。以另類標題引發關注,要么出格、獵奇,語不驚人誓不休,要么掛羊頭賣狗肉,文不對題。三是混淆視聽。特別是遇到公共事件時,制造謠言,極易引發大的公共輿情。四是黑公關招搖過市。尤其是少數網絡大V,受利益驅使,為某些利益集團惡意代言、發聲,攪渾社會輿論。五是抄襲侵權居高不下。鉆版權維護不健全的漏洞,將別人的文章“改頭換面”,蓋上原創的“印戳”推送。六是閱讀量成為牟利工具。拿閱讀量做交易,只要交納足夠的費用,就可以成為“頭部”“爆款”;同樣,只要好處給到位,文章也可以做刪除等形式的技術處理。
“媒體總是興于紅利,死于缺陷,且不為人力所改變?!盵1]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傳播的便捷化、成本的低廉化、互動的高效化等優勢,很快成為網絡傳播的主體。尤其是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5G技術、人工智能等引領傳播技術的迭代升級,自媒體的發展前景更是“艷陽高照”?!懊襟w的發展規律是一種競合的狀態,新媒體有其優點,廣電媒體也有其傳統的優勢?!盵2]作為曾經的“王者”,廣電新聞等傳統媒體的發展也遭遇到了瓶頸,沉淀多年的傳播理念、傳播手段等都難以和新媒體匹敵。故而,有必要對自媒體條件下廣電新聞發展存在的短板“望聞問切”,對癥下藥,實現廣電新聞的突圍。
首先,依賴聲音和圖像傳播,既是廣電新聞傳播之所長,同時又是其之所短。因局限于“聽”和“看”,對受眾的影響相對比較膚淺,難以營造強有力的“沖擊波”。其次,廣電新聞又受篇幅所限,在持續深度追蹤報道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有效激發受眾收聽收看的欲望。再者,播出時間與次數相對固定,播出平臺相對單一,限制了受眾接收信息的自由。自媒體時代,公眾對新聞信息的接收不僅滿足于快速,還崇尚便捷,更追求個性化的“私人訂制”。自媒體的這一屬性也倒逼廣電新聞必須從媒體融合的大局出發,打造“廣電+”的“大媒體”格局,擴展傳播面,提升傳播力,形成新態勢,如此才能助推廣電新聞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媒體。公眾卸掉了以往單一的信息接受者的“戎裝”,成為信息傳播鏈條中的“主角”。借助自媒體終端平臺,公眾一方面能隨時查閱、搜索自己需要和感興趣的信息,另一方面還可以“三寸舌述說天下,一張嘴斷論古今”。同時,還可以與平臺上的其他群體及個人“華山論劍”。自媒體平臺據此可以梳理受眾關注的焦點、熱點和興趣點,在信息投送上做到精準。就傳統廣電新聞而言,這種高效率的互動依然是一時難以到達的“彼岸”?;诖?,廣電新聞在提升受眾黏性、培育“鐵桿”粉絲方面顯得力不從心,造成受眾的大面積流失。受眾的嚴重流失,從很大程度上拖了廣電新聞快速發展的后腿,讓廣電新聞“四面楚歌”,遭遇到了空前的發展危機。
“新媒體的異軍突起以及新老媒體合作的加深,促使傳統媒體必須做出改變,以適應我國傳媒事業發展的新趨勢?!盵3]自媒體條件下,廣電新聞等傳播媒體要想維系既有的市場地位,實現持續性發展,就必須跟上媒體發展的“風云”,創新不停歇,再蓄新動能,主動匯入融合發展的大潮,最大限度地培育獨特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媒體競爭中展現新型主流媒體的雄姿。
“無論傳播載體如何變化、傳播生態如何發展,不變的是廣大網民對優質內容的切實需求,不變的是主流價值對公眾精神世界的引領作用,不變的是人民對公平正義的期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4]自媒體時代,廣電新聞要實現突圍,就要全力破除同質化怪圈,聚焦公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和痛點,聚焦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城小事”,在優質內容上深耕細作,持續拓展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遠、傳得更深入。牢固樹立“用戶至上”觀念,下沉一線開展社會調查,悉心傾聽公眾心聲,全面把控公眾需求,精心策劃,提煉選題,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5]不斷提高廣電新聞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要創新表達方式,有計劃地謀劃連續報道、深度報道和追蹤報道,投放“重磅炸彈”,打造“評書聯播”,發揮“磁場效應”,漸次提升受眾對廣電新聞的黏性。近年來,禹州市融媒體中心將連續報道、深度報道和追蹤報道作為深化廣電新聞改革的重頭戲,堅持“周周有主題、月月有重點,年年有形象”,先后推出了一大批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深度報道。2021年2月,廣播和電視新聞同步開設《鄉村振興在禹州》欄目,累計播出報道260多篇,全方位提升鄉村振興宣傳效應,多頻譜唱響鄉村文化、鄉村文明和鄉村生態,高姿態營造助推鄉村振興的良好環境,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創鄉村振興、奔向共同富裕的強大合力。
公信力是媒體的生命線。作為主流媒體,廣電新聞必須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始終不渝地守好新聞真實性這一底線,始終不渝地倡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力爭做到在真實性上不打折扣、不踩紅線,在導向上不迷方向、不越雷池,著力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要善于“站在天安門上想問題,田間地頭找答案”,上關注國家大政方針政策,下反映民生民情民意,以立意高遠、視角獨特、富有人情味和煙火氣的新聞報道滿足公眾的多樣化需求、個性化期待,以服務力營造傳播力,以話語權贏得影響力,進一步擦亮新型主流媒體的“金字招牌”。
在媒體融合大背景下,廣電新聞必須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激發融合發展的力量,激活創新發展的潛能。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克服為融合而融合等各種錯誤觀念,舉全網之力,聚優質資源,建融合平臺,優發展路徑,變“相加”為“相融”,以深度融合媒體賦能廣電新聞大發展,真正實現“1+1>2”的效果。
1.深化廣電媒體的內部融合,攥緊拳頭,蓄積力量
做大做強廣電媒體的主體地位,是衡量廣電媒體融合發展成與敗的一把標尺。近年來,隨著廣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廣播、電視機構的相繼合并,廣播媒體和電視媒體內部的資源整合正持續走向深入。一方面,廣播新聞、電視新聞要打破各自原有的播出格局,突破頻率(頻道)、欄目之間的藩籬,重新定位,聚合優化;另一方面,還要找準廣播新聞和電視新聞的契合點,從流程再造、渠道整合、資源優化、技術支持等方面下手,做到同頻共振,避免資源“內卷”。在節目設置上一盤棋考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在人員配備上混編混崗,打造全媒體采編隊伍,在選題策劃上一個盤子謀劃,各個欄目、頻率(頻道)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在報道上視角多重、篇幅不等,將新聞有效地進行傳播;在播出上錯位呼應,滾動播出,既能彰顯差異性,又可以體現持續性,更好地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共享。近年來,禹州市融媒體中心遵照“新聞立臺、融合傳播”的原則,對原有的廣播、電視新聞欄目進行了“外科手術式”的改革,打造頭部新聞欄目,凸顯地域化、專業化、特色化和品牌化。以往各自為戰的廣播、電視也加強資源共享、交融互動、一起發聲,實現了傳播力量的全方位整合、大密度釋放。尤其是在播音員、主持人力量的調配使用上,首次實現廣播、電視媒體之間的交叉混崗,既鍛煉了播音主持隊伍,又活躍了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極大地增強了傳播效果。
2.強化與域外媒體的跨界融合,借力打力,借梯上樓
廣電新聞的融合發展不能畫地為牢,必須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以更廣闊的視野、更高昂的姿態、更寬廣的胸懷,全力推進和域外媒體的融合,讓“天下廣電是一家”從夢想照進現實。除了與紙媒之間的合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與域外各級廣電媒體機構的合作。借助常態化、高效率的合作,助推廣電新聞發展走向更快、更高、更遠。近年來,禹州市融媒體中心積極抓住融入區域性廣電聯盟的機遇,統籌謀劃好跨界合作的大文章,一方面,注重與國家級、省市級廣電媒體之間的上下級合作,謀求“大外宣”格局,破除外宣“腸梗阻”現象,在更高的平臺上講好“禹州故事”,傳播“禹州聲音”,塑造“禹州形象”,每年在上級媒體發稿達倒300篇以上;另一方面,又倍加珍惜每一次和兄弟縣市融媒體中心的合作機會,每逢禹州藥交會、鈞瓷文化節等重大節會,都會邀請域外媒體單位前來報道。2022年1月,禹州市突發新冠疫情,長葛市融媒體中心等域外多家媒體云集禹州,集中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報道工作。作為“東道主”,禹州市融媒體中心指派一名副主任專門負責和域外媒體的協調溝通。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禹州市融媒體中心與域外媒體同臺獻技、團結協作、聚心合力,為禹州市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后勝利給予了強大的輿論力量和精神支持。
3.加強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實現融合發展
“實施融媒體發展已不再是傳統媒體面臨的戰略選擇,而是其生存發展的必要手段?!盵6]新媒體條件下,廣電新聞要遵循媒體發展的規律,洞悉媒體發展的大勢,乘著媒體融合的東風,踏著深度發展的“熱浪”,借助與自媒體等新媒體的深度融合,賦能廣電媒體發展,以融合尋找發展機遇,以融合拓展發展空間,以融合提升發展水平。廣電新聞要積極建立新媒體平臺,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打造全媒體傳播體系,借力新媒體平臺實現主流價值的廣泛傳播。需要指出的是,新媒體平臺重在建,更重在管、重在用,強化頂層設計,注重精耕細作。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廣電新聞可以獲悉社會焦點、熱點,和公眾開展實時互動,捕捉公眾關注的新聞信息,提煉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打造適銷對路的新聞產品,提升廣電新聞的到達率。此外,還可以借助與移動終端等平臺的全方位介入,運用新媒體思維,網羅天下事,精心選取自媒體平臺上的新聞素材“為我所用”,熱點、焦點話題“一個都不能少”,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如此,不但拓展了廣電新聞的覆蓋面,提升了廣電新聞的影響力,而且還能強化對網絡輿情的全程監控、高效應對,有效阻擊網絡輿情,最大限度地增強廣電新聞的影響力和引導力。
綜上所述,自媒體條件下,傳統媒體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突變,挑戰有之,機遇亦有之。對于廣電新聞來說,應當對未來發展來一次“冷思考”,全面審視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牢固樹立“新聞立臺,融合傳播”理念,叫響“內容為王”,靠品牌取勝,深化媒體融合,優化發展路徑,打造核心競爭力,再造新優勢,拓寬新空間,從而實現創新發展、融合發展、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