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偉光
(山東省泰安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泰安 271000)
新媒體時代,廣電媒體的發展遇到了較大的阻礙,特別是地級廣電媒體,面臨生存與發展的重大挑戰,由于地級廣電媒體在發展中缺少經濟保障,在技術層面缺乏創新,為了使其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將其與新媒體融合是當前的必要趨勢。在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中,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具體融合過程中出現了較多問題,在人才、運營等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通過樹立全媒體理念,優化融合渠道,組建專業人才隊伍,促進地級廣電媒體煥發活力,穩固其主流媒體的地位。
在新媒體背景下,各種新興傳播方式的出現,使得媒體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傳播的內容也比較廣泛,人們對于媒體內容也有著更高的要求。新媒體具有全民參與性,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以往可能只是由媒體單位或者記者進行傳播,而現階段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內容傳播者,在新聞采集到發布的整個過程,所有人員都有機會參與,并且可以針對新聞內容發表自己的意見,增強與群眾之間的互動。在新媒體背景下,媒體的傳播效率非常高,具有實時性這一特點,與以往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效率截然不同。新媒體的傳播內容與傳統媒體相比,更加豐富多彩,新媒體同時融合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信息形式。在當今時代,新媒體的出現,更加符合廣大群眾對新聞的獲得需求,而廣電媒體則處于相對劣勢中,尤其是地級廣電媒體,更是舉步維艱,在此狀況下,將廣電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十分必要,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媒體行業發生動蕩,對地級廣電媒體的發展帶來阻礙。首先,媒體的發展依賴于受眾群體,而新媒體的出現,吸引了年齡段的人群,而廣電媒體的受眾群體卻逐漸下降。以電視為例,人們收看電視的頻率下滑嚴重,除了年輕群體,一些中老年主力群體的觀看時長也有明顯下降趨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新聞用戶的規模已經達到了7.71億,相比2020年,增加了2 835萬[1]。受眾群體發生變化之后,廣電媒體的話語權也有所下降,對于一些熱點事件,一般都是社交媒體最先獲得。其次,從廣告收入來看,新媒體已經遠超廣電媒體,在廣電媒體中的收入中,廣告收入占較大部分,是其主要收入來源,而在新媒體出現之后,廣電媒體的廣告收入大幅下滑,互聯網廣告收入甚至已經超出傳統媒體廣告收入之和。最后,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廣電媒體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尤其是核心團隊,除了省級廣電媒體人才流失較為嚴重之外,地級廣電媒體的人才流失也十分嚴重,這無疑是一種沉重打擊。為了使地級廣電媒體獲得較好的發展,就一定要加強其與新媒體的融合,通過吸收新媒體的優勢,促進地級廣電媒體更好發展。
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屬于一種新的媒體形態,主要依賴于數字技術等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借助衛星、手機、電腦等向用戶提供信息。基于先天的優勢,新媒體使得廣電媒體的發展受到較大的限制,二者的融合成為必然,但是在具體融合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問題。新媒體的出現快速占領了廣電媒體的地位,使廣電媒體的收視率急劇下降,甚至成為了弱勢的一方,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廣電媒體開始嘗試和新媒體融合,期望能夠獲得一線生機,但在實際融合過程中,由于雙方觀念不同,又受到體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融合過程受到各種阻礙。融合通道不通暢是影響二者有效融合的一大問題,不管是人才,還是技術問題,都很難實現1加1大于2的效果[2]。
現階段,一些地級廣電媒體為了自身發展,開始嘗試與新媒體進行融合,但是在運營模式的融合中,依然存在不夠深入的問題。由于廣電媒體在發展期間體量較大,且思維固化較為嚴重,具體經營模式有待完善,無法滿足新媒體時代的需求。由于人才、資金等因素的影響,地級廣電媒體不具有較大的發展優勢,而傳統廣電媒體節目的錄制成本較高,因此,創新受限,導致收視率下降較為嚴重。廣電媒體的主要收入來自于是廣告,其運營模式比較傳統,且自有新媒體的運營模式也不夠先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廣電媒體的營收水平,限制了其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
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發展觀念有很大的不同,廣電媒體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其運營模式、思維觀念等都與時代特征不相符,導致實際效益較低,除此之外,人才的融合更是一大突出問題,廣電媒體的人資管理機制比較滯后,導致二者在融合過程中問題百出。首先,在二者融合期間,廣電媒體沒有意識到引進新媒體人才的重要性,相對忽略了新媒體人才的重要程度,在廣電單位不具有較大的發展機會,導致人才工作積極性較低,無法將新媒體人才的最大價值發揮出來。其次,廣電媒體的人才體系不夠完善,在新媒體時代,廣電媒體隊伍應全部參與新媒體當中,但是部分人員對新媒體技術缺乏全面的了解,掌握程度不足,導致產出質量較低,無法吸引更多的群體,從而使二者的融合受到較大的限制。
現階段,在地級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中,廣電媒體應積極樹立全媒體運營理念,從思想層面提高對融合的重視程度,積極創新產業形態,加強與各大新媒體平臺之間的合作,擴大自身影響力,以提升新聞的傳播速度,從而更好地為群眾呈現精品節目,實現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在市場化發展中,地級廣電媒體應不斷創新,培育屬于自己的新媒體節目,這也是一種融合的方式,抖音、快手作為現階段最火的短視頻平臺,廣電媒體可以注冊新媒體賬號,逐步摸索、完善自身運營發展戰略。有效落實臺網融合,形成全媒體運行模式,節目的策劃、錄制、傳播等,都需要構建一體化機制,從經營模式、業務流程等方面加以創新,還可以開通線上交流平臺,加強與群眾之間的互動,強化地級廣電媒體在群眾心中的地位以及品牌效應[3]。
在地級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過程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二者應結合目前存在的問題,完善渠道融合,吸引更多基層用戶,從而獲得相應的資源。一方面,在廣電系統內部加強渠道融合,地級廣電媒體的節目來源比較少,且缺乏創新,各地區地級廣電媒體應積極聯動,共同探討自身發展之路。同時,地級廣電媒體還可以與城市廣電媒體加強合作,不斷創新,打造個性化的節目內容。另一方面,在廣電系統外部加強渠道融合,基于互聯網的共享性,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個開放性平臺,地級廣電媒體在新聞制作當中,已經積累了很多資源,通過結合受眾群體的需求,對受眾資源充分利用,構建臺網合作模式,地級廣電媒體和新媒體進行引流[4]。二者還可以聯動建設,制作一些具有較強附加效應的節目,在廣電媒體播放節目,在新媒體平臺設置對應的衍生節目,加強二者的有效聯動,不僅會吸引受眾群體的觀看,還能夠挖掘一些新用戶。在臺網融合模式中,這是比較基礎的一種方式,并且在播放節目時,可以在新媒體平臺插入廣告,從而實現雙贏局面。
內容融合是地級廣電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必然,內容作為媒體傳播的主要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優質的內容能夠吸引更多的群眾,增強廣電媒體的影響力,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在二者的融合過程中,地級廣電媒體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在提升自身新聞質量的同時,升級互聯網技術。在傳統主流媒體中,廣電媒體占據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二者融合期間,除了借助新媒體優勢之外,還應發揮自身價值作用,打造精品內容,保持自身權威性這一特點。例如,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了做好這一主題宣傳,國家廣電總局組織開展“理想照耀中國”主題作品創作展播活動,各級廣電行政管理部門根據這一主題,圍繞主線,營造共慶百年華誕的濃厚氛圍,各種紀錄片、影視劇、動畫片、公益廣告等產出,內容創作數量非常之多且質量較高,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除了播放各種題材優質的電視劇、紀錄片等,短視頻也呈現迅猛的發展勢頭,一些主流媒體紛紛入駐抖音,粉絲量也在短時間內有了較大的漲幅,并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地級廣電媒體在打造精品內容時,應立足于本土,加強與當地政府之間的合作,充分挖掘政務服務、城市形象等方面的題材,通過精心策劃,開創具有影響力的路徑。例如,肇慶市廣播電視臺打造《市民問政》節目,該欄目有當地紀檢部門與市委的支持,每一期的問政選題,大多是市民比較關心的熱點話題,一般是從信訪投訴或者廣電媒體收集到的信息,在確定問政的主題之后,暗訪小組會深入調查,制作相應的短片,播放完短片之后會有現場互動環節,可以是微博留言,也可以是熱線電話,然后由領導解答,由專家點評,最后群眾評議[5]。該節目搭建了一個政群溝通平臺,借助該平臺,對現實中存在的難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有效解決民生難題。該節目與民生息息相關,話題熱度不斷上升,既擴大了廣電媒體的影響力,還增強了該欄目的公信力,實現了與新媒體的融合。
新媒體背景下,廣電媒體的廣告收入有所下降,而網絡媒體則不斷上漲,然而,在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中,廣電機構新媒體的廣告收入也有所增長,在2021年,廣電機構新媒體廣告收入已經超出190億元,這說明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頗有成效。在全媒體經營模式下,一些頭部衛視建立了集電商、數據運營、用戶為一體的商業運營體系,而一些機構實行“媒體+”模式,開展多元化業務,一些地級廣電媒體“貼地飛行”,開展本土化服務,像基層提供生活服務、教培、政務服務等,還有一些機構緊抓直播電商這一風口,建立電商直播基地。此外,新媒體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從搭建到盈利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面對這一現狀,地級廣電媒體還可以拓展節目,增加經營創收[6]。例如,肇慶市廣播電視臺采取定制活動,在后疫情階段,肇慶市廣電舉辦了“最美公園徒步活動”,這種群體性的體育活動還吸引了碧桂園房產投放廣告,肇慶市廣電還為當地文廣旅體局制定了一些個性化產品,如“徒步直播”“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等,既能夠進行宣傳,又滿足商家的推廣需求,活動的推出,還符合廣大群眾在疫情之后想要擁抱自然的心情,廣大群眾紛紛報名參加[6]。此外,肇慶市廣電的這一個性化服務,還吸引了一家單位將其業務宣傳“打包”到這一活動中,有效提升了自身效益。
在全媒體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在地級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中,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二者的融合奠定良好基礎。一方面,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在當前背景下,地級廣電媒體十分需要融入鮮活的血液,急需一批一專多能的人才。高素質人才應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面對突發事件,可以借助現有移動設備及時進行報道;具有快速寫稿的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寫出高質量的新聞稿,制作出符合受眾群體需求的視頻,并快速在各大平臺推送出去,提升新聞信息的宣傳效果;具有較高的新媒體運營水平,能夠為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貢獻一份力量。在人才引進中,地級廣電媒體應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吸引優秀的畢業生加入。另一方面,對現有人才積極展開培訓。現階段,地級廣電媒體應加強培訓,樹立全民人才理念,通過組織開展培訓活動,轉變現有工作人員的傳統思想,并提升其自身的新媒體技能,從而滿足新媒體背景下對于新型人才的需求。
新媒體背景下,地級廣電媒體的發展受到較大的限制,為了更好地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加強地級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在二者融合過程中,存在融合渠道不通暢、人才素養不符合要求等問題。因此,通過對現存問題進行分析,樹立全媒體運營理念,加強渠道融合聯動建設,打造精品化內容,廣告經營融合化,建設新型人才隊伍等,創新二者的融合路徑,鞏固廣電媒體的主流地位,使地級廣電媒體能夠在新媒體時代獲得較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