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西安美術學院體育部 陜西西安 710065)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繁榮,乒乓球運動已經成為我國體育賽事和民間體育中最受矚目的項目之一,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乒乓球運動中,高校乒乓球運動員隊伍也不斷壯大。乒乓球是一項需要較高技能和體能的運動,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才能真正提升乒乓球運動員的水平,因此對乒乓球運動員來說,體能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當前,高校乒乓球運動員訓練過程中,在體能訓練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運動員水平的提升,因此積極探討高校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當前,高校在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導致運動員的體能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具體來說,存在的問題有以下方面。
首先,高校乒乓球教練對體能訓練重視不足。當前,高校中通常缺乏專門的體能訓練教練,所有的乒乓球訓練工作都由有限的教練隊伍承擔,而高校乒乓球項目中配備的教練員不多,他們承擔著運動員訓練的全部工作,如技術訓練、體能訓練、戰(zhàn)術訓練等,面臨很大的工作壓力,無法保證每項訓練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很多教練往往更加側重技術和戰(zhàn)術訓練,而忽視了體能訓練,導致運動員的體能不能滿足比賽要求,從而影響運動員的成績提升。
其次,高校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缺乏針對性。高校在對乒乓球運動員開展體能訓練時,通常采用“一刀切”的訓練方法,制訂體能訓練計劃后,所有人都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訓練,而不同運動員在身體素質、負荷能力方面存在差距,每個人的優(yōu)勢和薄弱點也各不相同,而高校通常缺乏個性化的體能訓練計劃,按照統(tǒng)一的方案進行體能訓練,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不利于運動員體能的提升[1]。
最后,高校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考核體系不合理。在乒乓球運動員訓練過程中,考核是衡量運動員訓練成果以及完善訓練方案的重要依據(jù),但是當前高校對乒乓球運動員的考核大多集中在技術動作的完成度以及比賽成績方面,對于學生體能訓練的成果,缺乏完善的考核體系,學校和教練無法科學衡量運動員的體能狀況,也就無法開展針對性的體能訓練。
針對當前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高校要采取針對性的改進策略,為科學開展體能訓練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和技術支持。
首先,加強對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視。要科學開展高校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高校和教練員都要轉變思想,認識到體能訓練對乒乓球運動員發(fā)展的重要性,沒有強大體能作為基礎,即使再嫻熟的技術和高超的戰(zhàn)術也難以發(fā)揮,運動員的實力也無法得到提升,因此高校和教練員要從思想上重視體能訓練,在日常訓練中加大體能訓練的比重,進而提升運動員的綜合實力。此外,高校要提升教練在體能訓練方面的專業(yè)度,組建專門的體能訓練教練隊伍,對于大多數(shù)高校來說有一定困難。因此,高校要致力于培養(yǎng)教練的體能訓練能力,一方面加強對教練的專業(yè)培訓,組織教練定期參加培訓、交流、外出學習等,掌握先進的體能訓練理論、技術和方法,在日常訓練中不斷完善體能訓練系統(tǒng);另一方面,可以聘請專業(yè)的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專家加入教練員隊伍,為乒乓球運動員提供專業(yè)的體能訓練指導,最大限度地挖掘運動員潛力,提升運動員體能。
其次,科學制訂系統(tǒng)合理的體能訓練方案。體能訓練方案是體能訓練開展的總體指導,方案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科學、系統(tǒng),直接影響到體能訓練的效果,因此,高校要重視體能訓練方案的制訂。一方面,充分了解每個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狀況,通過體能測試了解他們的體能優(yōu)勢和薄弱點,對他們的身體素質和負荷能力進行全面把控,為體能訓練方案的制訂提供依據(jù)。另一方面,高校和教練員要為不同條件的運動員制訂個性化的訓練方案,針對每個運動員的優(yōu)勢和弱點進行針對性訓練,揚長避短,可以使體能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最后,建立完善的體能訓練考核體系。在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訓練過程中,定期考核測試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考核可以及時了解運動員的體能狀況以及訓練計劃是否科學,為接下來完善體能訓練提供依據(jù),因此高校要建立科學的體能考核體系。教練員要將日常訓練的項目都列入考核體系,豐富考核內容,然后定期測試運動員的各項訓練是否達標,了解他們體能狀況。同時要重視過程性評價,關注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的狀態(tài)和強度,了解他們的訓練感受和承受力,便于及時調整訓練計劃,更好地提升體能訓練的質量。
乒乓球運動對運動員體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素質等方面,因此高校要有針對性地采取科學的方法開展體能訓練,提升乒乓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乒乓球屬于對抗性的體育運動,雖然技術戰(zhàn)術是影響乒乓球水平的核心因素,但是力量因素也不可忽視,運動員面對復雜多變的比賽環(huán)境,需要足夠的力量來支撐各種技術和戰(zhàn)術的實施,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就無法很好地控制身體,高難度的技術動作也就無法實施,因此對乒乓球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勢在必行[3]。針對乒乓球運動的特點,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主要集中在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等方面,教練要針對不同部位,選擇針對性的訓練方法。首先,上肢力量的訓練。訓練乒乓球運動員的上肢力量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一是俯臥撐練習;二是揮拍練習,鍛煉手部力量并掌握球拍手法;三是利用啞鈴練習力量,手持輕啞鈴快速伸屈手臂鍛煉前臂力量,手持啞鈴根據(jù)乒乓球動作,鍛煉手指手腕力量等。其次,腰腹力量的訓練。乒乓球運動員腰腹力量的鍛煉大多通過仰臥起坐、卷腹、原地蹬腿轉體等方式進行訓練,其中仰臥起坐練習可以采用負重練習的方法,提升練習效率。最后,下肢力量的訓練。主要有以下幾種訓練方法:一是蛙跳訓練,可以根據(jù)運動員素質和訓練需求,選擇負重蛙跳;二是負重半蹲練習;三是直腿跳練習;四是摸臺角練習,這些訓練方法對運動員的下肢力量訓練都有很好的效果。
乒乓球相比于其他球類運動來說,屬于小球運動,具有節(jié)奏快、變化多的特點,在比賽或練習中,乒乓球從離開球拍到臺面的運動,通常是瞬間完成的,這就需要運動員非常快速地反應出應對戰(zhàn)術,并快速實施動作,對運動員的速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運動員只有在反應、移動和動作方面不斷提高速度,才能把控對抗節(jié)奏,選擇更加科學的技術和戰(zhàn)術,保證比賽的勝利,因此,訓練乒乓球運動員的速度至關重要。根據(jù)乒乓球運動的特點,運動員的速度訓練從反應速度、移動速度和動作速度三個方面進行[4]。首先,反應速度訓練,訓練運動員面對瞬間移動的物體,迅速做出反應和判斷的能力,可以利用發(fā)球機輔助訓練,隨機方向、隨機頻率發(fā)球,讓運動員迅速反應接球。此外,還可以設計一些訓練反應速度的游戲,通過反復訓練來提升運動員反應速度。其次,移動速度訓練,最常用的是利用短跑來訓練運動員的移動速度,如折返跑、比賽跑等。還可以利用多點發(fā)球接球來訓練運動員移動速度。最后,動作速度訓練,即訓練運動員從發(fā)現(xiàn)球體到實施動作的速度,可以通過棒球的傳接球、負重揮拍、重復動作練習等方法來提升運動員的動作速度。
乒乓球練習或比賽,通常需要多個回合或多個輪次,才能最終得出結果,持續(xù)時間長、運動量大,同時在此過程中,運動員要時刻保持高度緊張和高速運動,這對運動員體力消耗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運動員具有強大的身體耐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激烈的乒乓球運動[5]。實踐證明,身體耐力強的運動員,無論在日常練習,還是在比賽中,都更容易取得優(yōu)異成績,基于此,高校教練員在對乒乓球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時,不能忽視耐力訓練。乒乓球運動員耐力的訓練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首先是一般耐力的訓練,旨在提升運動員的整體身體素質和耐力,通常會采用中長跑、越野跑、負荷跑、跳繩、連續(xù)跑臺階等方式來鍛煉運動員耐力。其次是乒乓球專項耐力的訓練,有針對性地訓練運動員在乒乓球運動方面的耐力,可以通過限定時間的多球練習或步伐移動練習提升耐力,還可以組織運動員通過比賽,訓練耐力。
乒乓球是一項節(jié)奏快速、過程激烈、變化多樣的運動,在乒乓球運動中運動員需要動作敏捷、反應迅速,快速選擇最科學的戰(zhàn)術來應對突發(fā)狀況和對手的戰(zhàn)術,因此要求乒乓球運動員具備很高的靈敏性,運動員在鍛煉或比賽中,如果靈敏性較高,就會使動作更加協(xié)調,技術更加準確,可以很好地提升綜合實力[6]?;诖?,高校教練員對乒乓球運動員進行靈敏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在訓練運動員靈敏素質時,要重視訓練方法的多樣化,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發(fā)球機開展訓練,控制發(fā)球數(shù)量由少到多、發(fā)球速度由慢到快,還可以隨時變換發(fā)球方向,在此過程中要求運動員進行接球、搶攻,訓練他們的靈活性。其次,開展綜合性訓練來提升運動員靈敏素質,如聽指令變化步伐或變速跑、方向跑、閃躲跑、迅速轉體跑跳等,積極訓練運動員的靈敏素質。
對于高校乒乓球運動員來說,體能訓練至關重要,運動員的體能水平直接影響技術的發(fā)揮,進而影響他們的綜合實力,因此,高校要重視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科學分析運動員的體能特點,制訂合理的訓練計劃,有針對性地訓練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和靈敏,提升運動員的體能水平,為取得良好的比賽成績,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