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1952 年,“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提出,使全民健身以運動的形式在群眾中廣泛發起。然而,全民健身正式進入群眾的視野,源于1995 年我國首部《體育法》的頒布,國務院制定《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至此,全民健身的概念深入人心[1]。我國政府對于“全民健身”的重視由來已久,對相關政策的布局規劃和革新努力從未間斷過,“全民健身”一共經歷了《全民健身計劃(1995—2010 年)》《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 年)》《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 年)》4 個歷史時期[2],其中2009 年借助北京奧運申辦并成功舉行的契機,“全民健身”獲得了階段性成果,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高漲,深入城鎮大街小巷的公共體育設施和中大型體育場館得以落地開花。2009 年8 月8 日定名為“全民健身日”,以后的每一年,圍繞這個時間節點,都會有相關的政策性文件及活動“出爐”,逐步推動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向縱深發展。
該文以全民健身視域下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策略為研究對象,以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實際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檢索分析中國知網與萬方網上有關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文獻,為該文提供理論支持。
1.2.2 實地調查法
通過走訪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場地,并以口頭詢問的方式,詢問鍛煉群眾對公共體育設施相關意見與看法。
1.2.3 觀察法
到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場地觀察體育設施的種類、數量、質量以及居民對體育設施的使用程度。
全民健身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對于新階段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共體育設施的實際建設中要時刻保持與時俱進,實現體育設施的效益達到最大化。目前,我國對公共體育設施進行了細致研究,其研究覆蓋范圍十分廣泛。該文通過對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研究,找出體育設施在實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現有問題結合實際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為新時期南昌市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推進開創有利局面,進而完善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
通過走訪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場地,觀察發現,場地的體育設施數量較多,與群眾對體育設施的需求程度成正比。體育設施主要以太極推手器、漫步機、立式旋轉器與單雙桿為主,群眾對體育設施的可選擇性不大。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共體育設施上,原本都應該帶有明確的標注,要求地面鋪設安全軟墊,以降低可能發生的傷害事故發生率,但實際調查發現,公共體育設施上沒有如何正確使用與注意事項說明,并且基本都沒有按照要求鋪設安全軟墊,如單雙桿就是直接安裝在堅硬冰冷的水泥地面上。詢問在公共體育設施場地鍛煉的群眾還得知,體育設施在建設初期,使用的人很多,有些時候甚至要排隊,但是由于體育設施的種類太少,好奇嘗鮮的心理消失后,無法進一步增強群眾鍛煉的積極性,導致使用體育設施的次數急劇下降。
實際走訪發現,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地點較社區遠,基礎的體育設施大都建在社區外的河道旁邊或小公園中[3]。具有代表性的超大型運動場館,如江西省奧林匹克中心、南昌國際體育中心等都建在新開發的地區,離老城區較遠,雖然有地鐵直達,但是由于距離原因,老城區或者距離較遠的群眾一般不會特意到有公共體育設施的場地進行運動鍛煉,這就導致超大型的運動場館無法輻射到更多需要鍛煉的群眾[4]。值得一提的是,專門為殘疾人建設的公共體育設施幾乎沒有。南昌市居民日益增長的參與體育運動的需求,與現階段仍然極度匱乏的公共體育設施場地之間的矛盾,也是全國廣大群眾進行運動過程中與實際供給的運動場地之間矛盾的縮影。
觀察發現,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基本都是服務于中老年人,兒童青少年對體育設施的使用次數極少,詢問原因得知,兒童青少年大都喜歡各種球類運動,對場地上現有的體育設施不感興趣。中老年人在實際鍛煉的過程中,使用體育設施的時間較短,對于體育設施的使用大多也是無目的。針對具體體育設施如何正確使用也并不知曉,有時就無法避免暴力與不正確的使用方法,不僅縮短了體育設施的使用年限,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動風險。
通過實地調查公共體育設施場地發現,有些場地體育設施的利用率較低,年久失修,銹跡斑斑、變形與損毀嚴重,甚至出現了體育設施被偷的情況。許多公共體育設施在損壞時,基本都無法第一時間獲得維護,久而久之,就加劇了體育設施的損壞,導致后期體育設施無法進行維護。調查還發現,公共體育設施上只標注有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安裝日期及使用年限都不明,并且很多公共體育設施場地中遍布瓜子殼、香煙盒和塑料袋等垃圾且無人清理,關于體育設施的清潔、消毒,從建設到最后損壞淘汰,都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根據國家標準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公共體育設施的使用壽命一般在4~6 年。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在戶外風吹日曬,加上無人維護與人為破壞,很多體育設施都無法達到規定時限。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本身就是政府統籌建設的一項惠民工程,每個體育設施的成本費、安裝費都不便宜,但是許多體育設施安裝建設后,卻沒有體現其應有的價值[5]。
詢問調查顯示,97%的群眾認為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利大于弊,并認為現有的體育設施能對自身鍛煉起到積極的幫助。其中,有半數群眾提出了體育設施的實用性與趣味性不高,無法滿足更高水平鍛煉的需要,新鮮感過后,就不會再使用。實際調查發現,相關部門在進行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過程中,并未深入了解群眾的實際情況與切實需求[6]。因此,在建設和需求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偏差,導致公共體育設施基本都是服務于中老年人,而兒童青少年很少參與其中。
南昌市政府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完成后,應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首先,對體育設施做好全局規劃,并指導和監督相關部門做好體育設施的管理與養護工作;由縣區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等接受體育設施的單位,負責公共體育設施的使用、維護和管理,保證使用的安全性和公益性。其次,對現有的公共體育設施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調查、登記與報備,并督促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及時維修,解決使用故障,消除安全隱患,保障正常使用,避免體育設施成為擺設,要真正發揮作用。最后,積極宣傳正確使用與愛護體育設施的理念,對非法侵占公共體育設施場地、故意破壞公共體育設施的行為,要依法從快查處,懲處肇事者,選擇典型案例進行宣傳,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愛護公共體育設施。
調查發現,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趨于模板化。在體育設施的實際建設過程中沒有結合鍛煉場地優勢與群眾實際鍛煉情況、切實需求。目前,在公共體育設施場地鍛煉的群眾,對現有體育設施的實際利用率較低,鍛煉人群也是以中老年人為主。中老年人當前的鍛煉形式以廣場舞和武術套路為主,這時建設適量簡單且易操作的體育設施,適當增加羽毛球場、籃球場及足球場等有大面積空地的運動場,更加合適,這對于后期鍛煉場地的改造與升級利用也更為便利。同時,對公共體育設施場地的使用時間段,以年齡進行嚴格的劃分,這樣不僅能滿足中老年鍛煉人群的實際需求,也能促使兒童青少年積極加入鍛煉中。與此同時,加強對一些特殊場所的開放程度,如學校等。想要讓不同年齡段的群眾參與到全民健身的大浪潮中,就必須發揮公共體育設施的作用。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群眾,建設相應的公共體育設施,這樣有利于不同年齡段群眾鍛煉的全覆蓋與體育設施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從而促進群眾體育與全民健身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調查發現,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場地都缺少相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按照《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要求,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16名,南昌市可根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一方面能夠促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人群就業,另一方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增加,應盡可能地覆蓋到在公共鍛煉場地運動的群眾,提高群眾鍛煉的科學性,減少由于操作不當造成傷害事故的發生,提高群眾鍛煉的積極性。最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配備,對于體育設施的合理使用與維護有著極大的利好作用,同時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政府在進行公共體育服務建設中的最后一環,科學指導群眾使用體育設施,使群眾鍛煉的效果事半功倍,并在指導過程中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開展全民健身的意義,才能更好地進行新時期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規劃。
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基本是由政府出資統籌建設或由江西省體育彩票捐贈的,社會資本參與較少。參考發達國家公共體育設施的相關情況,南昌市政府可以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公共鍛煉場地的建設與運營管理。南昌市政府可以基于《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并結合當前“中國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主要模式,通過購買服務、特許經營與股權經營,將社會資本引入到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中,這樣既能滿足群眾健身鍛煉需求,又減少政府資金投入。
由于目前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場地大都建設在社區外的河道旁邊、小公園中,超大型的運動場館基本都在新開發的地區。首先,結合社區的實際,盡量開發一切可以使用的公共體育設施,克服社區鍛煉場地匱乏的困難,豐富公共體育設施的內容,激發社區群眾運動鍛煉的興趣。其次,南昌市政府根據社區和群眾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開放使用鍛煉場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場地的使用空間,充分利用社區的空地和社區周圍環境。最后,南昌市政府可以舉辦更多的體育健身活動和體育賽事,鼓勵更多的群眾參與到體育健身與體育賽事中,如舉辦城市馬拉松、城市運動會等具有大眾性的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把群眾從社區中徹底解放出來,使其更多地參與和使用自身周邊以外的公共體育設施與場地。公共體育設施場地的建設,必須離群眾聚居地足夠近,可達性足夠高,這樣才能夠確保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有效性。
當前,南昌市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可以朝著簡單、易操作,且能同時鍛煉到多個身體部位的方向發展。如腰背按摩器,不僅能增強腰與腿部的力量,還能緩解疲勞,活動經絡及神經組織。目前,公共體育設施的原材料都是以鐵制品為主,但鐵制品極其容易被腐蝕而生銹,導致使用年限大大縮減。鈦合金較于鐵具有質量輕、耐腐蝕、高強度與良好的摩擦系數等優點。雖然目前用鈦合金作為體育設施的原材料,成本要略高于鐵制品,但是采用鈦合金作為體育設施的原材料可以大幅度提高體育設施的使用壽命,減少后期體育設施的維護成本,提高體育設施的安全性和使用舒適性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建設公共體育設施與鍛煉場地時,可以運用新型的綠色環保涂料。比如,在建設室外公共羽毛球場、籃球場及體育設施時,球場的地面和體育設施的外部都可以使用新型的綠色環保涂料。與傳統的涂料相比,新型綠色環保涂料具有極強的理化性、耐老性、密封性及高防水性,并且對人體健康和環境也無不良影響。運用新型的綠色環保涂料來粉飾公共體育設施場地與體育設施,不僅能提升公共體育設施場地與體育設施的使用年限及美觀度,還能進一步促進群眾對公共體育設施與鍛煉場地的使用,提高鍛煉的積極性。
我國政府對于“全民健身”的重視由來已久,對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相關政策的布局規劃和革新努力從未間斷過,對近年來相關政策進行研讀,能夠清晰地看到這20多年來,有關“全民健身”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政策層面的演進脈絡。2021 年是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開局之年,由于全國各個地區的經濟、文化與生態環境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南昌市政府在實際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將本地實際情況與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結合起來,不能直接照搬照抄,以求建設的公共體育設施都能得到群眾的最大利用。此外,要積極培育出本地區具有鮮明特色的全民健身文化,讓全民健身的概念深入廣大群眾的心中,讓群眾從思想上與觀念上真正地熱愛上鍛煉,使其自主地養成正確使用公共體育設施的習慣。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政府的不斷努力,從而促進群眾體育與全民健身事業的更高水平發展。我國開拓“全民健身”事業,注定是一段漫長而偉大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