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中寨學區(qū) 石 磊
當前,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學科教學中,但是就教學實踐來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對其教學優(yōu)勢充分了解,其教學方法過于形式化,也無法將其優(yōu)勢充分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進而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也會受到限制和影響,其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筆者將重點對其進行分析。
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知識的學習空間和學習途徑,學生在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課堂教學以及學生思維的引導者,教師主要以組織課堂活動的角色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得以提高,同時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夠得到提高,進而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得以培養(yǎng)。另外,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得以擴展,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以及思維層面都能夠得到提升與擴展,學生對語文知識也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其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保障,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水平也得以提升。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中為學生搜集更多適合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使課堂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學生的眼界也會得到拓展,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探尋答案。另外,在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中教師也可以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開展教學,學生能夠更為直觀、真實的學習知識內容,學生也能夠對學習的重點知識進行迅速掌握,學生對教師所表達的觀點也能夠迅速理解,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全方面發(fā)展和綜合能力,同時也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講述的教學知識主要限制在課本知識中,學生對課本以外的知識無法學習和掌握,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學途徑,另一方面也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拓展到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外知識內容中,進而學生學習的局限性得以突破,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也得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了解與掌握更為深入。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進行自主會話和交流,拓寬了教學空間,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還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之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現(xiàn)今我國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但現(xiàn)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維過于老舊,也沒有對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思想進行了解與探索,在課堂教學中仍然以自身為課堂主體,學生仍然被動接受知識內容,教師的教學思想止步不前,無法更好地發(fā)揮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優(yōu)勢。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在課件設計的過程中其內容過于廣泛,數(shù)量較多,其內容無法突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較為復雜、廣泛的課件知識內容讓學生學習產(chǎn)生迷茫。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也沒有根據(jù)實際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原則進行設計,進而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無法被滿足,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也受到限制,其教學方法嚴重違背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向。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相對比傳統(tǒng)教學具有較多的優(yōu)點,教師也較為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將視頻、圖片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學生自主對其內容進行思考和學習,教師沒有對其知識內容和重點進行相應的講解與實際應用教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沒有被充分發(fā)揮,其應用過于形式化,也沒有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應用原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也無法得到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想要充分地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就要提高課堂教學案例的時效性,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高效的知識教育,確保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掌握知識內容,其知識內容也符合學生在學習成長中的實際需求,進而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其教學課堂的質量也得以保障。
例如在學習語文《金色的草地》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不同季節(jié)下草地的顏色,不同的地區(qū)環(huán)境下草地的顏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環(huán)境以及季節(jié)變化的草地顏色開展教學,確保學生能夠以實際內容為例學習課文中所描寫的金色草地,學生對其草地是金色的也能夠有更為實際的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以提高,學生的思維也得以拓展,對四季草地的景色以及不同地區(qū)環(huán)境的草地景色都能夠有所了解,學生的知識層面也得以擴展,其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提升。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后教師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而將其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點,這樣學生完成作業(yè)和課后任務的質量也得以保障。在課后任務布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網(wǎng)絡分享平臺,學生可以在網(wǎng)絡平臺中與其他學生共同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平臺上觀察學生任務的完成度以及完成中的質量和遇到的問題,學生也能夠通過網(wǎng)絡平臺與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或同學交流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例如在學習語文《火燒云》一課時,教師為學生預留的課后任務就是讓學生搜集不同火燒云形狀的圖片,學生可以自主到網(wǎng)絡上、課外書籍中查詢相關資料,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以及搜集到相關圖片之后都可以在網(wǎng)絡平臺上進行分享互動,學生之間可以分享查找資料的途徑,也可以分享自己對火燒云圖片的觀看感受。學生在課后任務完成的過程中都會更為積極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也得以充分發(fā)揮。
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文本內容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開展游戲教學,游戲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學生在游戲中也能夠更為輕松的對知識進行探索和思考,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更為深刻,對知識的記憶也更為扎實,更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助于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進行培養(yǎng)。
例如在學習語文《幸福是什么》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講述幸福的定義,并讓學生說出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有些學生認為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有的學生認為有好吃的就是幸福的。之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對幸福的理解為學生在網(wǎng)絡上尋找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在視頻圖片播放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摻雜痛苦、悲傷等情緒體現(xiàn)的內容。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如若感受到視頻中幸福的情感,學生就要舉手示意教師,并說明自己在視頻中感受到的幸福的內容。這樣的游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通過思考,對幸福的定義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學生也能夠對課文中作者所闡述的內容有更為詳細的了解,進而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水平也得以提高。
現(xiàn)今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因而教師就不能夠將知識教學局限在課本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學生的喜好以及成長所需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知識內容進行知識拓展,一方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和思維,更利于對學生的綜合提升奠定基礎保障,其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也得以提升。
例如在學習語文《長城》一課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拓展教學,教師以長城的建設過程為例進行故事教學,在故事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尋找長城在建設中的資料信息內容,進行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了解更多有關長城相關的知識內容,學生的眼界與思維得以拓展,也能夠了解到在當時技術、科技都不發(fā)達的情況下能夠建設長城,足以說明人們的智慧以及文明的發(fā)展。課堂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學生的眼界和思維也得以擴展,更利于為學生綜合水平提升奠定基礎保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知識主要以文字為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文字的枯燥與乏味會讓學生厭煩學習過程。對此,教師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語文文字,讓學生對文字的生動性、藝術性進行感受,學生也能夠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學生對文字的魅力也得以真實感受。生活化情景的創(chuàng)設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也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靈活的應用到生活中,進而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也得以提高,其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保障。
例如在學習語文《小橋流水人家》一課時,在課文中作者主要對普通人家的周圍景色進行描寫,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很少有像作者描寫的生活景色或者居住環(huán)境,對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作者所描繪的景象,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其內容的真實性,教師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現(xiàn)今的居住環(huán)境進行表述,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生活化情景更利于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學生的學習也更為積極主動,其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保障。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情感內容都無法完全理解,進而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較多的問題和難點,對此,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為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的活動,在其活動中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學生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有更為真實的情感體驗,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以提高,其情感感知能力也得以保障,更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語文《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課文內容的情景背景,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中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進行角色表演,學生在表演之前都能夠對人物的特點以及心理變化進行深入探究,學生在表演中也能夠思考人物情感的變化,獲得情感認同。角色扮演的活動更利于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樂趣,也利于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輕松。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點,依據(jù)學科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教學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學中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和思考的學習空間,進而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也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