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峰
(四川省安岳縣龍臺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安岳 642353)
安岳縣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是突破“三農”工作瓶頸的有效載體,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路徑。2019年7月農業農村部批準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45個,其中四川省3個,安岳被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以檸檬為主導產業)。安岳縣依托檸檬產業現有基礎優勢資源,以推動檸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為主線,重點發展檸檬標準化種植、檸檬系列產品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科技研發、檸檬產業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建設、農旅融合特色小鎮建設等,扎實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2019年,產業園總產值60.64億元。一座“產業發展興旺、要素高度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一二三產融合、輻射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正慢慢成型。
安岳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時間為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分兩期創建。目前,創建成功進入項目提升期,國家將繼續投入資金推進園區發展。安岳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涉及文化鎮、龍臺鎮、姚市鎮等16個鄉鎮,184個行政村,8.9萬農戶,28.5萬人,幅員面積521 km2。產業園建成后,核心區檸檬種植面積1.2萬hm2,園區總產值達到66億元,形成產業集群發展、現代生產要素集聚、基礎設施完備、綠色發展突出、集體經營顯著、公共服務健全、利益聯系緊密、體制機制創新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格局。2019年9月,安岳正式啟動產業園創建工作,已編制完成《安岳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規劃》和《安岳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方案》。
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檸檬保有面積3.47萬hm2,鮮果產量61萬t,產值超過130億元,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中國特色農產品(檸檬)優勢區”。全省乃至全國單一品種規模最大的基地,檸檬基地鄉鎮36個,萬畝檸檬示范片8個,發展業主980戶,帶動果農11萬戶33萬余人。產業規模占全國80%以上。
檸檬精深加工企業27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戶,省級1戶,市級14戶。生產開發檸檬油、檸檬果膠、檸檬發酵酒、檸檬休閑食品、檸檬面膜和保健品等檸檬制品18大類、39個品種,系列產品達到近300個,年加工能力30余萬t。先后與中國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四川省農科院等18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依托安岳檸檬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美國、南非、土耳其和日本等國家簽訂科技合作協議,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和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共開展檸檬科技攻關項目38項,獲得部、省級科技成果4項,制定國家標準1項、農業行業標準1項、四川省地方標準5項。
檸檬營銷規模企業160家、有外貿出口經營權的企業32家、經銷商8000余家,電商平臺6家、電商企業500余家、網店5700余家,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和出口美國、日本、俄羅斯、中東和西亞等38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檸檬鮮果及加工品實現出口13.7萬t,交易額達到1.94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達到7500余萬美元。
“安岳檸檬”區域品牌價值180.67億元,進入初級農產品類地理標志產品全國10強。成功入選首批100件中歐地理標志保護名錄。形成了從生產——加工——存儲——運輸——貿易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建立了現貨、期貨、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銷售網絡。
目前,產業園創建正處于深入實施階段,園區建設任重而道遠。一是創建時間短壓力大。產業園的創建期是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為期僅2年,并且要求分兩期驗收。產業園創建工作涉及大量的項目建設,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二是資金投入多壓力大。在創建過程中,中央財政獎補的1億元資金將分兩次投入,盡管首批3000萬元已下達到縣,但項目總投資高達35.5億元,其中配套資金需要2.85億元,縣級財政負擔十分沉重。三是設施配套壓力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遠遠不能滿足產業園創建的需要。特別是加工、物流、倉儲等聚集區建設的用地問題突出,土地約束明顯,農地流轉難、合同不規范,新產業、新業態建設用地短缺。四是機制創新要求高壓力大。產業園管理制度和運營機構,以及涉農資金、農業信貸擔保、融資促進、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等服務機制的建立,都需要探索和創新。
水肥一體化管網建設滯后,果園排灌設施建設水平參差不齊。物聯網、區塊鏈、專用果園機械等農業設施、設備較薄弱。四川檸檬產區流膠病、沙皮病、紅黃蜘蛛等病蟲害有逐年上升趨勢,防控壓力增大。重大病蟲綜合防控存在風險。
市場相對飽和,渠道拓展難度大。由于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僅在國內產地價格偏低時,出口量才會激增,市場競爭增大。市場營銷體系不健全。部分企業品牌意識和抱團經營意識淡薄,品牌包裝、推廣、運用不夠。市場對質量和安全性信心不足。安岳檸檬質量安全均符合國際法典限量標準,但國內外部分市場對中國檸檬質量的安全性、穩定性存有疑慮、抱有戒心。
現有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多而分散,未完全形成集聚優勢。加工產品多停留在初級加工層面,規模化精深加工發展不足。功能成分提取、利用的加工企業少,大健康產品開發不足,加工鏈條延伸不夠。
遵循“全程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管控智能化、品種優良化、綠色有機”的高標準建設,建成“安岳檸檬”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基地和出口基地,新建檸檬基地1.33萬hm2,其中新建33.33 hm2以上高標準檸檬園200個以上。以國道、省道、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沿線地區為突破口,適宜種植檸檬的地塊要迅速落實。對原建的檸檬基地,按照標準園的規范引導業主逐步改造升級,到2025年,全縣檸檬基地總面積達到5.33萬hm2。
利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創新試點項目的資金,建立一個面積33 hm2以上、年產苗500萬株的高標準、現代化的檸檬脫毒種苗繁育中心,完善全縣檸檬種苗三級繁育體系建設。抓緊開工檸檬脫毒種苗繁育中心建設項目,實現檸檬種苗的有序供應,科學調劑調度種苗,所有檸檬園建設全部采用無病毒容器苗。
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技術力量,立足檸檬全產業鏈,開展檸檬優良種質資源選育引、品種評價篩選、優質高產栽培、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現代農機農藝融合新裝備、精深加工技術及營銷模式等領域的研究。引進院士專家團隊,建立“專家大院+科技特派員+技術員”的科研教學技術體系,開展技術推廣培訓。制定檸檬種苗生產及檢疫、精品檸檬安全栽培生產、檸檬綠色生態防控、果品精深加工、高品質出口檸檬質量安全檢測等一系列標準,健全檸檬標準化體系,規范檸檬產業鏈各個環節,提升安岳檸檬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選商活動,吸引一批國際國內頂尖級檸檬加工企業入駐園區。構建以檸檬為主要原料的綠色食品、保健產品、生物醫藥等多層次、多元化加工體系,形成加工企業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新格局。引進5戶億元以上檸檬精深加工企業,按照歐盟出口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準入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大力提升安岳檸檬精深加工水平、提高檸檬產品的附加值。到2023年,實現年加工檸檬20萬t,2025年,年加工能力提升到30萬t。同時,積極培育與加工企業相配套的大型儲運企業,在自營物流的基礎上,努力引進和支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發展冷鏈物流系統,建立科學規范的物流運作流程和體系,實現倉儲自動化、裝載機械化、加工配送一體化。
在園區規劃建設檸檬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完成檸檬銷售的硬件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好中國檸檬交易中心這個網絡平臺,推動網絡平臺建設,做好線上線下的服務工作。依托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效應,組建安岳對外出口的直通平臺。大力培育檸檬流通中介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區農貿市場和便利店配送檸檬。利用農交會等展會,全力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擴大出口份額。加快建立完善檸檬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加大檸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力度。支持發展檸檬地理標志、知名品牌。
對于老檸檬基地的改造,要盡可能的從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做起,配套建設生產便道、主干道路、排灌渠道、蓄水設施等交通和水利設施。對于新建的檸檬基地,要按照《安岳檸檬產業發展規劃》的布局和《安岳國家級(檸檬)現代農業園建設規劃》的要求進行建設,配套高標準的農業基礎設施。
突出特色抓農業、圍繞農業抓旅游,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到2023年,依托檸檬“四季花、四季果”的特點,打造5處以上“安岳檸檬”旅游點或觀光帶,建成以檸檬為主體的鄉村旅游示范點10個。同時,做好檸檬旅游產品研發加工和策劃包裝,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籌辦檸檬旅游節會,為老百姓搭建增收平臺。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既是安岳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安岳經濟社會發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要把產業園創建作為全縣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嚴格按照“國”字號標準,舉全縣之力,凝心聚力共推國家現代農業(檸檬)產業園高質量發展。
一是成立管理機構。建議市縣都要成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并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專人具體負責,協調解決產業園重大事項,破解發展難題??h要成立產業園區管委會,落實管委會職能、配套經費和專職工作人員。通過管委會實現園區一體管理、項目一體招商、土地一體流轉、資源一體整合、科技一體引進、產業一體發展。成立政府出資的市場化運作公司,探索利用公司制、市場化的管理運行和服務機制,建立“管委會+平臺公司”的新模式,加快構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管理體制,保障園區管理有機運營。二是加強指導。準確把握產業園功能定位,統籌布局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范、創業、服務等功能板塊,將產業園規劃納入市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等有關規劃相銜接。圍繞項目實施標準和要求,與有關部門和鄉鎮結合實際制定“園區管理作戰圖”,細化責任、明確到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為園區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三是嚴格評估考核。將產業園納入部門和鄉鎮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對工作滯后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嚴格問責,對工作進度快、效果好的單位和個人,在評優評先、選拔任用等方面優先考慮。建立完善產業園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實時跟蹤園區產業發展動態。
一是努力爭取資金。爭取將安岳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納入國家、省各專項規劃和國家部委、省級廳局行業規劃,并優先安排建設時序。同時,主動加強和上級農業農村部門匯報溝通,最大限度地爭取和利用國家、省項目資金和惠農資金。對屬于產業園的項目優先向上申報,對入駐園區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優先申報各類財政扶持項目。二是積極整合資金。整合國、省、市、縣各級農業基本建設投資、重點項目投資、政策性獎勵補貼補助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原則向產業園傾斜,形成集聚效應。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通過財政貼息、注入資本金等方式,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加大金融創新支持力度,加快推進農村“三權”質押貸,通過招商引資、組織銀企對接、鼓勵金融產品創新等方式,構建園區長效投融資機制。
一是出臺相關政策。在落實好《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考評激勵方案》的基礎上,制定《安岳縣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施的意見》《安岳縣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央獎補資金使用方案》《安岳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獎補支持政策》等,出臺并落實好基地建設、加工企業壯大、品牌推廣宣傳、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旅融合發展等系列獎補支持政策,為產業園創建落地落實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完善相關政策。完善產業支持政策,加強產業園龍頭企業及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進和培育,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科技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相關項目在產業園實施。完善用地支持政策,在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前提下,積極支持產業園設施農業用地,年度新增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等指標向產業園傾斜。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用好支持“雙創”、小微企業發展、返鄉下鄉創業創新、激活民間投資等財稅扶持政策,大力推動創業創新,落實用水、用電、人才、科技等優惠政策,吸引多方力量參與產業園創建。
5.4.1 完善聯農帶農激勵機制 通過“公司+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采取股份制、合作制、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積極探索農民以土地、產品、技術、資金等要素入股,建立更加緊密的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農民分享園區產業增值收益。穩妥推進“三變”改革,最大限度讓農民分享園區發展紅利。
5.4.2 完善土地有序流轉機制 探索建立農村土地產權交易平臺和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鼓勵土地向產業園內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集中,提高土地規模化經營比例,擴大單體規模,延長流轉期限,形成長期穩定的規?;?。
加大園區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引進和培育力度,建立健全“龍頭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市場”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合體,推動產業園持續健康發展。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申報創建“三品一標”農產品,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做大做強經營品牌及配套體系,推動安岳檸檬轉型發展。
一是優化營商環境。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對產業園建設事項開辟“綠色通道”,推行集中式、一站式服務。加強對入園主體的服務對接,建立綜合服務平臺,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等全方位服務。強化政府部門對產業園設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態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監管服務,營造更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二是加大宣傳推廣。大力宣傳產業園創建的目的和意義,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產業園建設的濃厚氛圍。加大對“安岳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宣傳和品牌推介力度,提高產業認可度和品牌價值。及時總結創建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建立信息定期通報制度,促進交流與合作。